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由于故事本身的戏剧性很强,演出后轰动上海,后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 等等各种剧种,竞相传唱。但历史上是否真的出现过狸猫换太子呢?今天学士就为您细说一下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故事里的狸猫换太子:宋真宗时,李后产子,刘妃生妒,与太监郭槐密谋,以狸猫剥皮换太子,命承御寇珠抛入九曲桥下淹死。寇珠不忍心,求计于太监陈琳,于是将太子藏入妆盒,密送八贤王赵德芳处抚养。刘妃诬李后产妖,真宗将李后贬入冷宫,册封刘妃为皇后。郭槐以寇珠与陈琳在九曲桥私晤而告发,刘妃命陈琳拷问寇珠,寇珠不屈,触柱而亡。刘妃又命郭槐火烧冷宫,李后被内监救出,流落民间。18年后,真宗死,李后之子赵桢即位为仁宗,包拯至陈州赈济,李后鸣冤,包拯受状查明沉冤。仁宗迎母回宫,斩郭槐,贬刘妃。

以上是剧本里的狸猫换太子,那么事情的真相是否是这样呢,咱们从头说起,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这是因为刘后因为身体的原因而不能生育,于是将宫人李氏献给皇帝,不就李氏就生下了仁宗,仁宗出生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抚养并成为皇后,赵祯年幼继位,刘德妃就成皇太后并垂帘听政。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后来仁宗生母李氏憋屈病重时才被刘太后晋升妃位,李太后病故,刘太后怕仁宗将来知道真相对自己不利、以皇后之礼给予下葬,第二年刘太后逝世,仁宗左右有人进言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 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宋仁宗极为愤怒,立刻下令,派兵包围刘太后寝宫,包围刘娥娘家。然后派心腹前往李宸妃停灵的奉先寺,来到奉先寺之后,宋仁宗不顾大臣的反对,开棺验尸。但开棺却意外发现,棺材中的李宸妃面貌如生没有中毒的迹象。宋仁宗撤去兵马下诏嘉奖刘太后的亲眷,进献谗言的燕王受到了惩罚,宋仁宗自己也亲自到刘太后灵前谢罪,焚香哭泣,说:“从今之后,在也没人会冤屈大娘娘了。”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宋仁宗赵祯

可是,对揭开此事的养母杨淑妃,宋仁宗却没有任何怪罪。从此之后,宋仁宗尊奉杨淑妃为章惠太后,对这位养母事事依从,极为孝顺。李宸妃之死真相被永久掩埋,民间对这位仁宗生母一生悲剧各种怜悯,根据这段往事编出各种故事演义。

历史上“仁宗认母”这一事件整个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这件事发生在仁宗亲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时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本被派到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任职,由于包拯为孝敬年事已高的双亲,请求回到家乡附近任职,于是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但由于还不在父母身边,包拯又辞职回家,孝养双亲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才在亲友劝告下,离家去天长县(今属安徽)任职,而这时他已经40岁,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去过京城,哪能帮助仁宗寻找生母呢!

公平地说,刘后临朝十一年, 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内外赐予,也有节制。辅佐幼年的宋仁宗处理政务,而并不像戏剧里说的那样,是一个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