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在农村母亲是最辛苦的人?

农野山货


乡居小菜在农村长大,外婆家也是农村的,妈妈嫁给爸爸也是在农村,我在农村生活几十年所看到的,确实农村的很多女人过得很辛苦,而我母亲在我看来是最辛苦的。

一、生孩子多,生养辛苦

早些年代,农村的女人生孩子是比较多的,像外婆那辈生七八个的,没有哪一户是少于5个的;而到妈妈这辈,最少生两个,正常3-4个;都说生孩子的女子最辛苦了,而农村的母亲生几个孩子的,更是不容易。

像乡居小菜的母亲就生了我们三兄妹,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没得好好坐月子,落下病根了,做比较种的活儿就腰酸背疼,但还是要做,因为没人帮做,为了三个孩子,也只能更加坚强。

二、起早贪黑干活,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农村当了妈妈的母亲为了生活,特别的能吃苦,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小时候早上好五点钟这样妈妈就起床煮东西了,之后又洗衣服、喂猪喂鸡鸭,到早上七点钟这样就去地里干活了;忙到中午回家简单吃点东西又要喂猪喂鸡鸭;而下午在家里也会忙着给我们缝破旧衣服或者是打扫下家里、晒谷物之类的;傍晚种菜、淋菜,摘菜忙做晚饭、喂猪之类的;虽然我们也有帮忙,但也帮不上很多忙,大都是妈妈在做;晚饭过后,一般也是她在收拾碗筷之类的;我们睡觉了,她还在忙着,10点多才睡觉;现在母亲年老了,不用操心那么多了,却还是有各种细活儿做,每天还是晚睡早起。

三、在农村种田还做零工补贴家用

家里孩子多,花销大,虽然妈妈忙田地的活儿还有照顾我们已经够累了,但是非农忙的时候妈妈也去做零工赚些钱的,因为爸爸赚的钱都花在我们读书上了,没剩什么钱;砍甘蔗、砖厂搬砖、人工宝石加工等等农村零工活儿妈妈都做过,只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有一年,我初中上学交的几百块钱学费就是妈妈在砖厂做零工得的工钱。

四、把孩子养大就孤单了

现在农村很多人都长期在城里生活了,也就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回农村看看,农村母亲辛苦养大的孩子也是没几个陪在她身边的,很孤单;像我的母亲,女儿嫁得远,一年也就春节回来两三天,儿子一家也在城里生活,一年回去四五次,每次呆三四天这样,一年365天,也就妈妈自己一个人在家的,好在后面爸爸不出去打工了,跟妈妈在家里,还好点。

今年的春节过后,母亲说要出来打工,一是为了赚点钱养老,二是在农村太无聊了,去打工,起码人多热闹;想想也是落泪了,母亲其实是因为没一个孩子在身边,感觉到孤单了。

而我是母亲远嫁的女儿,相隔几百公里,我知道自己没那条件经常回去陪伴她,平时也会跟她视频聊天,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我就很开心,最怕的是母亲年老了生病啥的,毕竟年轻的时候为了我们兄妹三人操劳太多了,身体也不够之前好了;母亲这几十年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一切都是为了几个孩子,说她最辛苦,一点也不为过。


乡居小菜


母亲辛苦不是只有农村,我也是农村出生的,只能拿家庭条件来说吧!

生活在农村,家庭情况普通的,一般母亲是累的!每天早上要起来很早,准备早饭,家里有上小学的孩子还需要叫孩子起床,然后送去学校,我们小时候好像都是自己去上学的。送完孩子上学,接下来就是打扰卫生,先把床铺叠好,然后把垃圾清理,再把桌子、凳子擦一遍,最后再把地拖一遍。


收拾好这些然后就是去田地,有的锄锄地,有的看看菜,然后到中午就是给孩子做饭,等孩子上学,这时候可以稍微午休下,然后再去地里干干活。

晚上,做晚饭,督促孩子写作业,等丈夫回家,最后在打扰下卫生。有的家里还要照顾老人,可能会更累!

其实,每一位母亲都是很累的,城市也一样!男主外,女主内。这些家务永远都是做不完的。我们要体谅母亲的辛苦。


老陕看生活


我家世代住在大山农村,也从小生活在这里。不是觉得而是生活在农村的母亲,真是最辛苦的人。一、养儿育女,有的家庭生育十多个孩子,有的五六个孩,有计划生育后至少也是两个孩子;二、家务活包览,上世纪有的家庭多者十几人,少者六七八人,现在也是四五人左右。做饭、洗衣、喂猪、鸡鸦、猫、狗、牛等全都有母亲的份。推磨、捡柴,还要做自留地(大集体生产时)。三、为了家庭多挣工分、多分粮食,有许多时候还将小孩背在背上去参加集体劳动。她们一生用柔弱的身躯承担起了大半个家庭的责任。她们为了家庭,为了儿女无私地奉献了一切,很多时侯还没有地位,有的还要承受男人的家暴,同时还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好了,路通了,电有了,各种电器一应俱全,有很多体力活被电器代替了,减轻了不少的劳强度。但仍然很辛苦,自己的儿女成人了,有了家有了工作有了孩子,母亲又得去当保姆,带孙子。还要为儿女买房购车出一份力。有的还要侍候老人安度晚年,等把要办的事情办完时,母亲也就累得满头银丝,腰也伸不直了,记忆下降了,牙也没有了,再好的享受都无味了。农村母亲是最辛苦的人,一点不为过,只有不及。所以世上只有伟大的母亲,母亲是最伟大的。愿天下所有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愿天下儿女多多孝敬父母,没有她就没有我,没有母亲何谈儿女孙子。


聪聪207


我的母亲的确是最辛苦的,但是我的父亲也同样辛苦。在我们农村我的家里,家里就只有我和姐姐,从小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父母都是给我和姐姐吃,自己不舍得吃一点。农忙的时候,饭点的时候母亲先回家做饭,估计饭差不多做好了父亲再回家,这样还能再多干点活。晚上七点多父母还没从地里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起来去地里了,甚至有时候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家里只有两个女儿,所以父母从来不让我们干活,他们真的很辛苦。吃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穿,对我和姐姐从没说个不字。直到现在,我父母对我对我的孩子真的特别好,希望他们不要老的太快,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相处。


内黄农小花


农村母亲和城里母亲不一样,农村母亲没有上班下班之分,没有白天晩上之分没有家里家外之分,没有春夏秋冬之分,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农村母亲的辛苦和劳累。

一、生活环境决定的。我们忘不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那些岁月,我小时候,还是生产队时期,母亲每天要与男劳力一样出工的,收工回家后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等服待我们吃完饭后,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又响了,母亲只好拿块玉米饼子,边吃边走了。夏天,骄阳似火,母亲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往家背麦根,晚上在保险灯下捡麦头,这些农活现在的人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理解了,那时候的麦收都是人工力气活,大人们把地里的麦子拔起来后捆成一束,运到场圆铡成两段,有麦头的一段集体留下,麦根一段分给村民烧火做饭用了,由于里面有残余的麦头,所以拿到家后,还要全部搜集一遍,因为那个时候穷啊,没有粮食吃。就这样,一年四季,母亲不分昼夜的操劳者。

二、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队时期,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值效益不高。母亲每天出工劳动也挣不了几个工分,生产队规定,家庭妇女每天只给七点五分,毎个工分大概价值是人民币四分钱,也就是说,母亲劳动一天只挣三角钱,在这种情况下,就得靠母亲勤俭持家了。冬天的夜里,寒风呼啸,妈妈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裳,手被冻僵了,放在胸口暖一暖,或者呵几口热气吹一吹,又继续缝䃼了,一件衣服大的穿了改一改让小的穿,谁改呢?都是母亲在夜里牺牲休息时间改的,在我的记忆里,我永远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睡觉的,因为我睡的时候她都没有睡,我永远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起的,因为当我醒来的时候,灶间的锅碗瓢盆已经在响了。

三、传统意识决定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农村很有市场,城市里有男性干家务做做饭之类的事情,在农村里是绝对没有的,在农村只有一个陋习,那就是男人的活干不了了,女人是必须帮忙的,而属于女人的活,再苦再累,需要的时间再长,好像贴了标签一样,绝对是女人的,与男人没有半点关系。而吃饭的时候,更是以男人和孩子为主,要他们先坐下,女人端来饭和菜,一切收拾停当,最后再坐下吃饭。

以上所说的,都是农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度过了她的一生,值此母亲节之际,让我们向天下的母亲深情的说一声:“妈妈,你辛苦了!”


若飞305


现在的我转眼也结婚生女了,母亲依然享福不了,她坚持着要带着孙女,每天晚上喂宝宝奶粉,白天还有农活要做,好在媳妇也孝顺,在家也帮我母亲分担一些农活,可以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奉献的爱,为了儿女为了家操碎了心,


快到母亲节了,我想对母亲您说,妈,我爱你!


田园小坤


这只是片面之词,我是在城里长大的,早晨4点半起来和爱人一块起。他做饭,我就负责把两个孩孑洗脸,穿衣,扫卫生。因上班路远有十里。吃饭后6点4O分准备出发,7点4O到单位把孩子放幼儿园。7点55分去车间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一个小时要喂孩子吃饭,自己吃饭。其实就5O分钟,还有路上走的时间。下午有时开会,八,九点下班,到家不做饭还好,再做饭,吃饭后十:一:二点了。衣服都是自己贪黑做,那时没有卖的,就是有卖的谁有钱去买,一个月三十左右的工资,除去交电费,房费,水费,拖儿费,也没多少节余。做棉衣,单衣有时做到后半夜,有钱的买缝纫机能快点,没钱的用手一针一线的缝。星期天比上班还要忙,洗衣,买菜了,买粮…等等。不用说了。遇上下雨刮风。不能骑车,背着孩子趟水没膝盖,我和孩子都掉水里,浑身都湿透了。孩子的书也湿了。到学校晾吧。晚上下班没有路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都掉沟里,有人看不见,听到声音摸着拉一把上来。不说了。


用户1716285071565


农村的母亲最辛苦!

我非常赞同,因为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的母亲的辛苦我是亲身体会的。特别是我们贫困的家庭,母亲是操碎了心。

常言道: 儿多老母苦,我们家弟兄三个,我是小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农村都住这用粘土夯实的房屋,屋顶连片瓦都没有,每家每户都有个猪圈,喂一头或者两头猪 ,还要养十几只小鸡,围着家前屋后跑来跑去,当时农村家里大多没有院墙,猪圈就在住宅的西南方向。

二哥上学时,早上天不亮母亲就起来烧火做饭,我当时都在睡梦中常常会被吵醒。

烧火做饭不像现在用煤气灶做饭那么快,家里当时是灶台做饭,在灶台的侧面有一个风箱,用手一拉一回。火焰忽大忽小,当时做饭家里的草都不够一年烧火做饭用的,春天的时候还得到村里的小树林里用小耙搂草,然后用平车拉回家堆到院前。

忙活一家人的早饭,猪圈里的猪又开始叫唤了,可能是饿的难受。

当时家里粮食也不多,母亲都吃粗粮,大米,白面都舍不得吃,都留给我们吃。他们都吃玉米面做的饼子,还有煎饼。那日子过得真的很艰苦 。

母亲身材不是很高,但是却有这惊人的毅力,勤俭节约,不舍得乱花钱,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我们能好好读书,将来能有点出息。二哥当时考上南京大学,当时她心里很是高兴,可是要交几百块钱的学费确犯愁了,人穷的时候借钱都没人愿意借给你。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商量来商量去,也借不到钱,愁的一夜夜没睡着觉。我记得很清楚,后来还是父亲找到信用社拿了五百块钱。

送二哥去车站的那天我母亲哭了,眼泪止不住的流出来。那天我也忍不住哭的稀里哗啦的,不知怎么回事,送二哥去车站,回来家一直心里很难受,可能第一次与情同手足的哥哥分手。

父亲在家里有时会发脾气,家里吃饭的时候遇到母亲唠叨的心烦的时候把碗筷摔了一地,母亲也会哭,当我看到母亲哭的时候我心里也很难受。

母亲在家里,所有的家务活,洗衣做饭,喂猪喂鸡,地里农活都得干。真是辛苦一辈子。

她这辈子没有享过福,最开心的是他去二哥家帮带孩子的几年,二嫂给她买了新衣服打扮穿的跟城市老太太那样。

母亲最后几年患上老年痴呆,也就是脑萎缩,刚开始她走路的时候左右脚总是一

擦着地走路,怕摔倒,我带她去县医院检查医生说这种病不好治,过几年就会瘫痪在床,我一听这话心里特别难受。

一生受累的妈妈怎么会得这种病,我的眼睛湿润了。

第二年的秋天,母亲病重在床,连话也不能说了,哥哥在市医院带来了专家医生开了点药用过也没什么效果。母亲临去世的时候,嘴巴一张一合,也不知说什么,我把耳朵贴上她苍白的嘴边,也没听到她说什么,过了一会儿,我感觉不到她的呼吸,就这样母亲无声无息中去世了。

母亲就这样撒手人间,我的心里无比悲痛,世上只有妈妈好,感谢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妈妈是最疼爱的人是我,我还没有报答你的养育之恩,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在过几天就是母亲节,祝母亲在天堂里没有痛苦,母亲节快乐!


爱之远航


我家有三兄弟,父母都是农民,母亲不识字,所以不敢出远门,因为不知道坐什么车回家,母亲很老实,在村里口碑很好,但不排除个别同志喜欢欺负老实人,俗话说人善被人欺!就连在家也被父亲欺负,以前我们兄弟还小的时后,洗全家的衣服,煮全家的饭,以前家里喂有母猪,三四头猪,猪草全是母亲找的,吃完早饭还要和父亲干农活,插秧,种玉米,种红薯,母亲没有什么不干的,小时母亲还要背着我们,三根背带都背断了,母亲没有文化,但他她希望他的儿子有文化,她不想她的儿子出门想她一样不敢出远门!


千年等到你


从小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农村女人形象,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是不种地的,那时候爸爸在粮站上班,母亲也就随父亲住在单位分的大院里,后来由于爸爸被骗了几十万元,这几十万都是从银行里,还有很多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从九几年开始几十万元的债务就一直压在妈妈的肩上,实在没办法妈妈就去离我们家六十多里路的县城去学习做衣服,每天早出晚归都是骑自行车,爸爸就边上班边带着我和姐姐上学,就这样妈妈学成归来就成了一名裁缝,当时做衣服穿的较多妈妈手艺好,十里八乡还是挺有名的,妈妈自己的衣服也是自己做的,记忆最深的是当时麻麻每次当地有集市的时候就会穿上自己做的用现在话来说就是职业套装(上面是小西服下面是到膝盖的一步裙),脚踩高跟鞋,去集市上把这两天做好的衣服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等别人来取,然后再收回来好多布料再带回家去做成别人需要的衣服,周而复始裁缝的职业坚持了十几年,挣得钱边还账边供我和姐姐上学,直到我上高中姐姐去上大学,然后爸爸在当地镇上搞起了摩托车维修,然后妈妈也就不干了(眼睛也慢慢开始花了),就开始种老家的十几亩田地了,那个时候几十万的账目才算还清。

小时候记忆比较清晰的就是父母经常为了钱吵架(贫贱夫妻百事哀),那十几年父亲也一直想翻身不停地做生意,但是都没成功过,感觉命运真是捉弄人,现如今父母身体尚好,感情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姐姐也成了五百强企业的高管人才,我也结婚生子,日子过得还算稳定,庆幸自己嫁的不远,让我能够经常回家看看我一辈子不容易的父母,自己当了母亲后经常和妈妈谈论过去的不易,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觉得母亲很伟大,在那么困难的日子从来都没让我们放弃上学,教育我们要善良正直勤劳,虽然妈妈学历不是那么高,但是教会我们好多好多一辈子受用的人生态度,妈妈感谢有你!

有时候我还会对你撒娇对你发脾气,但是我依旧爱你,愿老天能够眷顾善良的你,让我对你撒娇的日子长一点再长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