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出地狱的战争 · 连载4

天亮了 | 爬出地狱的战争 · 连载4

亲爱的朋友,从2004年的“李跃儿儿童之家”,到现在的“李跃儿芭学园”,跃儿教育已经走过了15年。

这些年里,有很多永远在我们心里珍藏的故事,它们像天空中的星星,有时虽然肉眼看不见,但一直都在那里,闪烁着自己的光芒。

记录这些故事,是为着一个理想,那就是:儿童身边所有的成人都懂得儿童,都会欣赏他们身上一丝一毫的闪光点,给予欣赏的目光,使这个闪光点获得能量,而发扬光大;对于那些对孩子发展不利的因素,我们用同样良好的方式来对待它,使它自然而然地减至最小。

2004年3月,李跃儿带着3位老师从宁夏来北京,在昌平区天通苑办起来“李跃儿儿童之家”。在这所家庭式幼儿园里,有从宁夏跟随来的7名6岁前的学龄前儿童,和随后入园的北京孩子。

《爬出地狱的战争》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的“李跃儿儿童之家”。

文中孩子名字为化名。

爬出地狱的战争

一个孩子修复的全过程

李跃儿/讲述

徐晓平/整理

徐晓平:“大胡子老爹”,李跃儿教育论坛创办人

连载第一篇:爬出地狱的战争 | 一个孩子修复的全过程 · 连载1

连载第二篇:最后的防线 | 爬出地狱的战争 · 连载2

连载第三篇:修复与建构并存 | 爬出地狱的战争 · 连载3

下文为连载第四篇

6、天亮了

我心里说:上帝啊,让我们向儿童学习吧!

天亮了

我见到瑶瑶的第三次曙光,也是在他操作100板的时候。严格来说,这已不是曙光了,而是天亮了——我在瑶瑶身上看到的,不再是东方发白,而是旭日升空。

有一天,瑶瑶正在操作100板,刚刚入园一个月的小安妮扑了过来抢他的教具。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就是在北京,凡是刚入园的孩子,都爱抢别人的教具。

安妮来抢瑶瑶100板里面的组件,要是抢走一个,瑶瑶也就没办法继续工作了。安妮先是来抢木板,瑶瑶没有去抓安妮的手,而是很小心地把自己的手按着安妮没有抓到的地方,紧紧抓住不放。

这时的他,完全可以腾出一个手去打安妮,但他没有打,只是很小心地,在不碰到安妮手的情况下把木板按牢。后来,刘老师见他护木板护得那么艰难,就过去把安妮的手从木板上面扳开。

可是,等刘老师刚刚离开,安妮又去抢100板上面的数字卡。这时,我看到了令我吃惊的一幕:瑶瑶一边用手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木板,生怕安妮破坏了他的工作,一边喊“不可以!不可以!你要是拿了,我就没办法工作了!”

与此同时,他在紧张快速地寻找,找啊找啊,找到了一块白色的数字卡片,飞快地塞到安妮的手中。

安妮被这个小卡片吸引,扔掉了抢走的那个。瑶瑶拿回自己的工作材料,舒了一口气,继续埋头工作。

安妮安静下来了。她的小手伸开时,我看到,那个卡片原来是0。0在瑶瑶正在工作的数字板上没有位置,也就是说,除了特殊的用途,它是没有用的。

这个只有特殊用处的卡片,瑶瑶在抵挡安妮的紧急情况中,竟然从一大堆卡片里面找到了它。

当时,我还没有完全想通它的意义,就有一股幸福的暖流从心里流过……

这个事件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

第一、在工作中,瑶瑶倾注了全部人格,所以才会拼命捍卫正在进行的工作;

第二、瑶瑶的精神品味不再停留在物质本身,而是转向了物质的功能——这是由低层次的原始冲动升华为高层次思维活动的结果;

第三、瑶瑶正在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而真正关注起除他以外的生命了!不但如此,他还开始懂得年龄小的孩子的心智,而且,能在这样快速的冲突过程中,使用恰到好处的、对于双方都有利的方式,来解决安妮带来的麻烦,而不是使用简单的暴力行为。

瑶瑶在他选择的工作中,获得了需求、自律、关爱、理解、思维以及人格方面的统合。

尤为重要的是,获得了智慧的升华与飞跃……

适应的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智慧就是适应。而适应,是利于生存。儿童的智慧从哪里来?从工作中来。可以说,出生那天起直到6岁,儿童所做的惟一的事就是工作,也就是通俗所谓的劳动。

如果人类的发展是以劳动为媒介的话,那么智慧就是产生的结果了。

适应的智慧都有哪些?

我认为适应的智慧第一要素是,当个体在生存环境中遇到冲突时,其解决的方式是不是最有利于他的生存?这个“最有利于”不但包括“有利于己”,也包括“有利于他”,不伤害他人。因为如果伤害了他人,他人也会伤害你。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有利”恰恰就是“不利”。我认为,能否找到对己对他都有利的方式,不会导致他人对你的伤害,应该是健康人类所具备的基础智慧。

适应的智慧第二个要素是,当已有的智慧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冲突时,个体是不是能够变通?就是当他的智慧模式建构起来之后,突然遇到了冲突,而这种冲突是他以前没有见过的,所以,已有的智慧模式对这种新的冲突不起作用了,这时该怎么办?能不能很快调整智慧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

最糟糕的情形是,以前的智慧派不上用场,新的又没有产生。比如有个解放军战士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一个正在威逼女孩拿出钱包的歹徒,报纸上说,这个战士“不假思索”地冲上去了,刚冲上去就被捅了几刀给捅死了。这个战士,就属于那种不能将已有的智慧改造,以适应新的情况的类型。

他“不假思索”,说明他根本就没有多想——没想一想在这种拥挤的情况下,自己练就的功夫能不能派上用场?许多歹徒都带着凶器,如果这个歹徒也带着刀,该怎么办?如果不能一下制服歹徒,万一他红了眼,对车上其他人造成生命危险,该怎么办?所有这些他都没考虑……

适应的智慧第三个要素是,当生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个体是否具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是否具有属于个人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看到,当瑶瑶与安妮发生冲突时,他所采用的方式是既能使自己工作下去,又没有惹恼安妮而使她继续骚扰。就是说,他已经拥有了适应的基础智慧。他以这种智慧获得了所处人群的赞赏,从而为人群接纳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是群体动物,没有群体的接纳就无法生存。群体的接纳,意味着个体会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瑶瑶在与安妮的冲突中所显示出来的道德水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芭学园的孩子们经常会做出这样的事,自己却很平静,并没有因为做了道德的事而一脸得意、喜气洋洋。

所以,我认为,道德教育成功的标志应该是:这个受过道德教育的人心中没有道德的意识。因为他已把道德实体化了,与他的人格同一了。

但是,道德教育一定不能是说教的,而是一个扎实的、内在建构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道德才会深化在灵魂里,常常连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老师们都为瑶瑶发展到这一步兴奋不已,恨不得逢人就说。

学者有相非学者

瑶瑶在做100板的时候到底获得了什么,我们(包括他自己)谁都无法说清。这种获得成为他内在人格的一部分,他无法将这种获得组织成语言、提升成概念表述给别人听。这时,如果我们因为瑶瑶在工作了3个月的100板后既不能讲出来又不能写出来就认为他什么都没学到的话,那我们就太低看了人类的生命。

传统灌输式的教育者也正是在这方面无法等待受教育者这种建构式学习

缓慢的、模糊的过程,就非要利用灌输、背诵、问答、抄写这样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教育成果,所以,受教育者就只好将一切都用来向教育者显示他的成果,所以就没有机会进行灵魂深处的、无法言表的建构了。我认为这是人类的悲哀。

瑶瑶目前除了无法将在蒙特梭利教具计算的、思考的、认识的、理解的东西写成计算题外,其他方面都在飞快地进步,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强。

那种优秀、那脸沉静、那种有素养啊,就好像一个……一个大学里非常有修养、非常资深的学者似的!

而最最珍贵的,就像他从不因为做了好事而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一样,他也没有因为自己肚子里装了很多的知识而摆出一副学者样。因为再高的学者,只要有了“我相”,觉得自己是个学者了,“学者气”也就消失了。当学者拼命摆出“学者相”时,拼命让人觉得他是“学者”时,那就说明这个学者是不自信的,够不上真正的学者。

瑶瑶不是这样,他的状态让你看到,他已经在内在有了很好的积淀了,就是那种内在的、自发的、工作的、专注的关于“人”的积淀

。在与同伴的关系方面,他也建构起友好的、情感的、人文关怀的种种素质。

火星上面没氧气

比如说,有一段时间,芭学园几个到了“婚姻敏感期”的孩子谈论婚姻问题,引起孩子们普遍关注“男朋友”、“女朋友”和“结婚”这个系列的问题。孩子们纷纷注意谁是自己的男朋友、谁是自己的女朋友。瑶瑶以前喜欢过一个小女孩,女孩离开后,他一直没有“女朋友”。

去年年底,微微宣布要和佳艺结婚,在微微爸的要求下,芭学园为他俩操办一场盛大婚礼。婚礼用了整整一个下午,从化妆到走向圣殿,再交换戒指、散发喜糖等等,搞得隆重而热烈。

新郎披着长长的大红披风,由两个伴郎在身后为他托着;新娘头戴绿色的花冠,身穿李娜老师用一块白纱为她特制的婚纱,由一对伴娘陪伴着。两个“新人”在小朋友围成的夹道中,踏着“婚礼进行曲”向牧师走去。

我和老师们都在担心——瑶瑶会不会因为羡慕别人获得的辉煌情景而忧伤呢?我看到,在婚礼场上,他一直面无表情地忙来忙去,忽而因为某个年龄小的孩子钻到了新郎的披风里面而维持秩序,忽而又无所事事地到处游荡。儿童不像成人那样喜欢把自己的忧伤流于表面以获得同情,也不像成人那样善于隐藏自己的痛苦和不悦,所以,我实在无法判断瑶瑶这时到底是怎样想的。

婚礼完毕后,我看到瑶瑶站在阳台一角,与新郎微微一起低头在看一本大书,一边看一边商量,还在指指点点。我悄悄地凑上前去,想听听他俩在谈什么,这才发现,原来瑶瑶像个大哥哥那样、最好的知己那样,在帮助微微设计蜜月旅行路线呢,他甚至比新郎还卖力气。我心中流过一股暖流——瑶瑶那种忘我地为朋友着想、一心一意为朋友考虑的精神的确令人感动。

瑶瑶用他的小手指指着书上的月球,对微微说:你可以从这里飞上去,在上面呆几天。微微说:不行不行,月球上太荒凉了,我爸爸说,上面都没有植物。瑶瑶说:那你还可以到火星上去,你看火星多好看。微微说:不行不行,火星更不能生存了,没有氧气。那,还有土星呢……

4只小胖手在书上指指点点,两个小脑袋紧挨在一起,他们一点都不知道,他俩此刻所创造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景啊。

我无法形容当时的感觉。瑶瑶就像一个优秀的、具有伟大道德品质的人,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不嫉妒他人,作为一个男孩,却在为另外一个同龄的男孩的“蜜月”出谋划策!而这“另一个”,刚才是那样的辉煌,他自己却默默无闻。

我心里说:上帝啊,让我们向儿童学习吧!如果人类都像瑶瑶这样,定会达到理想的道德水准呀!

魂牵情处

微微和佳艺“结婚”的第二天,芭学园上了一课:老鼠和猫斗智的游戏。老鼠被猫追赶,打又打不过,怎么办呢?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让鼠家族的公主嫁给猫家族的王子,用联姻来结束战争。

瑶瑶扮演的是猫王子,六六扮演的是鼠公主,这样六六当然要嫁给瑶瑶了。谁知,就在瑶瑶和六六手拉手走向牧师的时候,昨天的新娘佳艺却不干了,哭闹起来。

这本来是一出戏,连“婚姻敏感期”的“结婚”都不是。但佳艺是个表演欲很热烈的女孩,喜欢辉煌的、舞台表演的情景,因为与微微的婚礼刚刚办完,今天的场面勾起了她的美好回忆,又因为孩子常常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界线,所以非要嚷着嫁给瑶瑶。

角色是事先分配好的,不能调换,再说,换了角色六六就会受到伤害,所以老师没答应。佳艺大哭,边哭边喊:我要跟瑶瑶结婚!我要跟瑶瑶结婚!

瑶瑶当时正拉着六六走向婚姻殿堂,离牧师只有两米远了。佳艺的哭声引得他不断回头来看。那种情景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瑶瑶当时的模样,就像一个特优秀、特善解人意的成年男人,一个真正的绅士。

每当他回过头来时,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充满着内疚、同情、不放心、无可奈何……他显然左右为难了——如果拉着六六走向殿堂,佳艺会伤心;如果去拉佳艺,六六怎么办?开个玩笑说,真是“魂牵情处”啊。所以,就煎熬地、一步一回头地往前挪动着脚步。

当时啊,作为老师,我也只有感叹的份儿了,觉得这个5岁的男孩实在太优秀了。

国际警察

我真的很难说清瑶瑶的暴力行为到底是从哪天完全消失的。实际上,瑶瑶重新建构的时间并不长,就好像突然之间建构起来了。他的暴力倾向,也似乎突然之间消失了。

孩子的确是个神奇的生物,我想即便是最有研究精神的学者,也难将其彻底搞清。而这,也是我崇拜孩子的理由之一吧。

现在,瑶瑶的暴力行为全部消失了,也能够很好地遵守人群原则了,他已成为芭学园真正意义上的警察,而且是“国际警察”——就是那种完全地、无偿地站出来为人们主持公道的那种,像联合国维和部队那样。在芭学园里,哪里有孩子争吵打架,哪里就能看见瑶瑶的身影。

比如有一次上劳动,佳佳发现一个可以喷出水的洗发膏空瓶,就装上水,再把水喷到毛巾上面,这样擦起教具既方便又好玩。云迪也觉得好玩,就蹲在一旁观看。可佳佳误解了云迪的意思,以为他要来抢,就喊:不要抢我的东西!

云迪本来没有抢的意思,佳佳的喊,反而提醒了他、刺激了他,所以手一伸,抢夺起来。佳佳拔腿便跑。

这个场面正好让瑶瑶看见了,立刻跑过去制止。他跑到佳佳和云迪的中间,一边档一边跟他俩一起跑动。因为他一时搞不清谁对谁错,所以就拿不准这时应该去抓云迪还是去抓佳佳。跑了几圈之后,我听见瑶瑶在喊:是谁先拿到的?谁先拿到的谁先拥有!

跑动之中,瑶瑶在断这个官司啊!在帮助两个争斗的同伴理清一场官司,

像一个有很多兄弟姊妹大家庭中的大哥那样!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当大哥的一定会很自然地肩负起保护弟弟妹妹、调解他们之间所出现的纠纷的使命,每当有弟弟妹妹争斗时,他准会第一个站出来平衡——告诉他们:某某在违反原则,某某做得没错。

不但在芭学园,就是家里,瑶瑶也在充当一个警察角色,他把在芭学园建构起来的原则很自然地用到了家里。

下面是瑶瑶妈妈发在天通网上的一个贴子:

……看看瑶瑶最近是如何做我和老公间的调解人的:

我和老公之间常常会有些很无谓的矛盾,那天……矛盾又开始了。当时我很需要用一下电脑,而老公正在下载东西(他不在电脑旁),于是我就坐下来打算用电脑了。

老公进来,说:“我在用呢,你不能用!”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火!但瑶瑶在,又不好发作。

这时小家伙说话了:“妈妈,电脑是爸爸先打开的,现在归爸爸,他不让你用你就不能用。”

那表情,那架势,让我更——哎!看来这电脑是用不成了……

老公正在得意,小家伙却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爸爸,你现在还不用电脑吧?你就让妈妈先用用,你看把她急得!”

我和老公相视一笑——我终于被允许用电脑了!

我认为,儿子已经有了他自己的对于物品的原则,那就是:如果是大家共有的物品,谁先使用(拿到)就归谁用;别人想要使用,就得征得对方同意。

这样的调解还有好几次,而每次,瑶瑶所用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对此,我和老公都感到非常欣慰!

另外,我最近读了李老师推荐的《倾听孩子》,感触很多,也收获很多。今天写不了了,以后吧,总之瑶瑶的状态越来越好了……

瑶瑶无论在芭学园还是在家里的表现,说明了在他修复的后期,我们开始给他建构原则,而这个“原则”刺激了他,使他注意了“原则”。在他用“原则”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在身边寻找“原则”。这时,“原则”就成为了瑶瑶心中的神圣,谁要违反了,被他看到了,他就一定会去维护。

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如果纪律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状态,当他处在一个无纪律无原则的环境中时,他就会建立纪律建立原则。而一个知道什么是“美”的人,他就会在他的环境中发现什么是“不美”。如果环境中没有“美”的因素,他就会创造“美”。这是人生命的基本要素。假如没有这些,人不但不成为人,还会自取灭亡。

(未完待续,本文为连载第四篇

▷ 更多分享,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爬出地狱的战争 | 一个孩子修复的全过程 · 连载1

最后的防线 | 爬出地狱的战争 · 连载2

修复与建构并存 | 爬出地狱的战争 · 连载3

洪兰教授《教养的艺术》| 4月14日线下家长讲座,欢迎报名

▷ 2019年,李跃儿芭学园开设父母成长微课堂,点下方链接可以报名:

父母成长微课堂开始报名啦!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