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怎么把长江水送过黄河的?

西域风情A


这个问题要分清楚说的古代大运河,还是现代大运河。古代大运河没有调水作用,因为它主要承担漕粮的运输作用,因此只要把水系沟通即可,它的流向不必一致,下图为长江到天津段,各河段的流向,大运河从瓜州北上是逆流而上,到淮阴之后,流向转换,顺流北上,从东阿过黄河,一直到临清也是顺流北上。

从此可见古代长江水没有沿大运河北上过黄河,相反在黄河北归从渤海入海之前,因黄河夺淮入海,黄河水在汛期反而顺着淮河进入长江,常常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

进入现代以来,国家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长江水从江都北上,才有长江水过黄河的事情。其中调水路线就大部分利用了大运河原有的河道。长江至东平湖1045公里中,大部分利用原有大运河河道。目前,京杭大运河江苏扬州至山东济宁已形成10个梯级,长江水就是通过一级一级抽水到东平湖。

当然南水北调东线的水穿过黄河的方式,当时也是有争议,一种是隧洞方式,从黄河底下穿过,是长江委提出的;另外一种渡槽方式,从黄河上面经过,是黄河委提出的。由于隧洞方式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隧洞技术也成熟可借鉴,最终得到了采纳。

但南水北调东线的穿黄成功,也花了37年时间,因为这涉及到选址问题,穿黄的地方地质不能太差。另外,为了保险起见,在1986年起挖了一个直径3米的试验洞,为的是探清河底的岩溶发育及水文地质情况。最终穿黄隧洞在黄河河床以下70米处,长585.38米,隧洞直径达7.5米,来自长江的水得以源源不断穿过黄河。

可见南水北调这项国家工程,真的是世纪工程,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今天“基建狂魔”也是前辈积累下来的!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