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東南亞電網項目,是否值得中企投資?

數據顯示,隨著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東南亞國家經濟和城市化迅速發展,當地的電力需求在2014年至2025年期間將翻一番,這意味著東南亞國家今後五年至少需要1000億美元用於電力投資,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動力需求。但是,受限於資金短缺和開發水平落後等因素,東南亞國家除新加坡、文萊外,人均裝機和人均用電量都處於較低水平,並影響著這些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東南亞電網項目,是否值得中企投資?

長期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外國電力企業看準東南亞國家電力投資機遇前往建設發電廠。但有研究發現,在東南亞建電廠存有很多風險。

一是匯率風險,不少東南亞國家的貨幣貶值幅度非常大,由於機電工程和成套設備資金投入量大,資金回收週期長,令投資者的資金回籠乃至獲得回報的時間大幅延遲,導致不少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

​二是地質勘探風險,這一地區地貌相對複雜,不少外國企業在投資越南、柬埔寨等國的水電廠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熟悉當地的喀斯特地貌狀況,導致開工建設後才發現僅解決地基問題就已遠超工程預算。

三是眾多東南亞國家對發展電力目標雖然宏大,簽訂的協議也不少,但按照約定的時間建造的項目卻不多,造成境外企業對投資發電設施更為謹慎,直接導致了這一地區長期面臨電力短缺風險。

萬里智庫秘書長、高級研究員趙悅認為,考慮到目前東南亞國家的電網尚未實現互聯互通,甚至非常零散,中國可以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南方電網和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電網實現互聯互通,為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提供更多的動力。有幾個因素也有利於中國實現遠景目標和中國倡議一貫主張的雙贏格局:一是中國電價比不少東南亞國家的電價低。以2017年為例,綜合中國各發電類型佔比,中國發電平均成本約為0.38元/千瓦時,售電出口成本約為0.401元人民幣/千瓦時,而當前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電費則高出很多。二是中國有足夠電量可供出口。截至2017年底,中國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7.8億千瓦,年總可發電量為15593億千瓦時,可供出口電量為2116.9億千瓦時,而且還有相當大的出口潛力。三是中國電力此前已有“外送”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經驗,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之後,推動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打造電網互聯互通正當其時。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東南亞電網項目,是否值得中企投資?

趙悅認為,雖然目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印尼,印尼和菲律賓,泰國與老撾等,已局部實現小範圍的電網互聯互通,但隨著這些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其對電力的需求將持續高漲。有報道說,目前東南亞國家有超過1/5 的人口仍面臨電力短缺,到2035 年能源需求將增長80%以上。這種情況下,進口中國的電力打造更大範圍的電網互聯互通,可以大幅緩解東南亞國家的燃眉之急;中國在投資興建電站方面的成功經驗也可造福相關國家。今年初,“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中國主導興建的柬埔寨最大水力發電工程--桑河二級水電站正式投產,不僅極大緩解了當地電力供應不足的狀況,也為中國參與東南亞國家電力的互聯互通積累了成功經驗。

實現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不僅可以滿足東南亞國家經濟崛起的要求,同時也符合“一帶一路”倡議讓相關國家民眾得到實際好處的要求。特別是水電互通,特別符合萬里智庫一貫提倡的綠色發展的理念,水電本身就是清潔能源的主要方式,相關項目在建設中如何加強對生態保護方面的重視,恰恰說明了“一帶一路”的工筆畫一定是高質量、可持續的,不是粗放、汙染、不可持續的。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東南亞電網項目,是否值得中企投資?

中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普遍共識,也可以在與東南亞國家電力的互聯互通中體現出來。在北京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中國領導人特別提出要把綠色作為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為推動綠色發展在“一帶一路”的實踐,萬里智庫正在積極實施“2019絲路綠金城鎮推選活動”,著力探索“綠金標準體系”的建設,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一帶一路”項目的高效實踐。這一活動也已輻射到東南亞國家,並將在實現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電力互聯互通中有所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