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管理連家庭都經營不好,從道德經學掌握管理的核心思維和方法

管理是保障組織正常運轉的基礎,即使象家庭這樣的組織單位也需要,我們人人都是管理者。

道德經第十七章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不懂管理連家庭都經營不好,從道德經學掌握管理的核心思維和方法

幸福的一家人

這章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太上",古代形容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可以理解為處於統治地位的人,比如國家元首,企業領導,家裡的當家人等等。把前後連貫起來理解,就是說最好的管理者,下面的被管理者可能不知道他,當然也不瞭解他,比他稍微差點的管理者,被管理會主動親近他,在差點的呢,被管理者會畏懼他,最差的管理者,所有的人都不服他,還會反抗辱罵他。當管理者誠信不足時,就沒有人會信他。而真正好的管理者,他本身也很悠閒,可能被管理者都不知道他說過什麼,但是大家把事情做好了,就象一個國家,被統治管理的人民,都以為國富民強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

我們的學術界,比較統一的研究結論是道家思想講"無為而治",這一章也是在強調論述這個事情。大家比較側重的是它所提的"無為",淡泊"治"的思想。老子本人對統治,管理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他明確的指出了"太上",也就是統治者這個重要的角色,以及統治者該如何來做好管理的工作。

沒有控制權就沒有統治者!

不懂管理連家庭都經營不好,從道德經學掌握管理的核心思維和方法

美國總統

國家的形成過程,就是控制權統一集中的過程。也是所有的組織形成的過程。我們年輕的時候經常請教一些有經驗的老人談婚姻,聽他們講夫妻之間如何組建家庭,如何經營家庭。其中有個故事很有意思,一位老人說,兩口子從愛情走向婚姻,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誰當家作主的問題,一般夫妻都會通過吵架甚至打架來解決,打勝的一方會取得當家人的權力,所以有些男人這輩子都抬不起頭,外人不知道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兩口子在打第一架時他輸了。

管理者掌握控制權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強制的過程。沒有控制權的管理者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統治者。

這些年在企業發展中,因為資本的意志和企業創始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導致一家企業的控制權之爭經常見諸法律,大家給出的最多建議是要做好提前的防範方案,做預設的準備是解決分歧的最好辦法。

不懂管理連家庭都經營不好,從道德經學掌握管理的核心思維和方法

華為領袖任正非

只有擁有絕對控制權的管理者才有資格做管理!才能真正掌握道德經的管理思想!

老子應該很清楚在不同的組織中,管理的方法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所有他沒有一來就講具體的管理方法,而是從管理的結果來判斷管理過程的好壞,讓管理者建立良好的管理思維。

結合為我自己的實踐,和老子在這章的表述,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學習任何現成的管理方法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沒有任何一種現成的方法是你應該照搬照用的,連老子這樣智慧的人,也是從結果來判斷管理方法的好壞,也不會直接給出具體的方法,所以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在掌握控制權的基礎上,靈活機動的調整管理方法,以結果作為管理的導向。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覺的我聊的在理的,就請多多點贊和轉發,讓我們一起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做點小事。

我是陳志國,就是個養蜜蜂的,網絡用名"蜂聞言事",我見風就是雨,事是天下大事,奇聞趣事的事,關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咱們換個角度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