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传统相声《文章会》众位都不陌生,在前两天的文章中也有过介绍。《文章会》是由传统相声《大保镖》的垫话儿撷取加工而成的。《大保镖》(又名《倭瓜镖》)这块活的创作者是“穷不怕”朱绍文先生,而将《文章会》二度创作独立成篇的则是相声宗师张寿臣。

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现如今,观众最为推崇的版本当数苏文茂表演的版本了。苏版《文章会》的大放异彩,不仅在于苏文茂个人满身书卷气的舞台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对这块传统活一遍拆洗一遍新的态度。其实,早先苏文茂使的《文章会》并不是现在大家听到的录音版本。

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前面提到了《文章会》能独立成篇应归功于张寿臣先生。这块活在经张寿臣改编创作后搬上舞台并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后来,张寿爷将这块活传给了爱徒“小蘑菇”,常宝堃又传给了苏文茂。常、苏师徒二人在使这块活时完全按张寿爷创作的梁子演,细节之处却又融入了贴合个人表演风格的元素。不过,苏版《文章会》的两次重大调整却都因观众“挑刺”而起。

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当年,苏文茂在台上使这段《文章会》,刚到后台就来了一位观众要见苏先生。两人见面之后,那位观众开门见山的说:“苏先生,您刚才演的《文章会》里提到的唐宋八大家里怎么还有李白呢?您这样在台上说,明白的人会说您胡说,要是不懂的人,这就是误导观众啊!唐宋八大家中唐代占两位,北宋有六位,分别是......”这一番话说完,苏文茂马上意识到自己表演中的纰漏,赶忙向这位观众致歉。从那以后,苏文茂每次演这段,必要清清楚楚的跟观众交代明白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位。可没过多久,又有观众来“挑刺”。

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还是苏文茂演的这段把杆活,刚回到后台就有工作人员说,有位叫方纪的先生找您。苏文茂并不认识,初于礼貌还是要跟观众见见面的。熟料想这位叫方纪的观众大有来头,他是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作家。当见到苏文茂后,他“挑刺”的方式就婉转的多了,“文茂同志,你 《文章会》演的非常好,人物塑造的好,包袱儿设计的也好。只是有一点,我认为考虑欠妥。你怎么能把北大校长蔡元培跟康有为弄到一起谈八股文呢?我就是北大的学生,你拿我们老校长蔡元培抓哏找包袱,这可不应该啊。”听完这番话,苏文茂当即表态:“这个意见提的好,我一定改。在没改好之前,这块活我先不上了。”

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苏文茂言而有信,马上加紧对这段传统相声的修改创作。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将原先段子里提到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换成了相声观众人尽皆知的周德山“周蛤蟆”。虽然是拿自己的“老祖儿”抓哏,但在表演中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北大校长周蛤蟆”的包袱设计,反倒比之前更响,还间接的给周老祖儿扬了蔓儿。

相声宗师张寿臣传下来的《文章会》,却因观众“挑刺”改成这样!

  苏版《文章会》的录音资料是在两次“挑刺”、两次修改后录制而成的。经改良后的《文章会》更符合文哏相声的属性。后辈相声艺人也不断有人与时俱进的改编《文章会》,但在观众心目中似乎苏文茂的演绎早已成为了公认的标准范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