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相聲演員患病眾籌有感:當存款裡有多少錢時,我們才敢生病

最近,德雲社33歲的相聲演員吳鶴臣因為腦出血住院,而家人選擇在水滴籌上發起眾籌一事,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此次事件中,產生爭論的細節不少,從“吳鶴臣的家庭條件是否需要眾籌”到“治療腦出血並不需要發起眾籌最高100萬額度”、以及“水滴籌沒資格審核發起人車產房產”等,廣大網友們都表示了質疑。

根據最新進展,吳鶴臣家人還沒有將已籌措到的14萬餘元提現,水滴籌方面也向媒體表示,如果發起人申請提現,公示無異議後將匯入醫院對公賬戶。

爭論仍在繼續,但這件事情暴露出的兩個問題,卻值得所有人深思。

一、眾籌的泛濫:被消費的慈善

眾籌平臺的出現,為不少困難家庭解決了醫療費用的難題。但是不可否認,平臺審核機制的不完善,確實讓一些有心人有了可乘之機。

人民日報對此次事件評論說:德雲社吳鶴臣百萬眾籌引發質疑,網絡慈善再次被考驗。無疑,遇難事誰都有權求助,但社會從來有其默契:愛心是有限資源,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

德雲社相聲演員患病眾籌有感:當存款裡有多少錢時,我們才敢生病

如果看見眾籌,其實捐錢也不過是幾元、幾十元,可是看得多了,人心難免麻木。再加上平臺審核機制不完善,可能眾籌的發起人比捐款的人更有錢

就像人民日報所說,人們的同情心和善意其實並不是無限的,愛心是有限資源,眾籌的泛濫其實就是在不斷消費人們的同情心和善意。

等到人們真的對眾籌平臺失去了信任,那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反而會得不到社會的幫助。

同時也警示了大家,如果將眾籌作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很可能會大失所望。

二、有車有房,就不擔心生病了嗎?

這次吳鶴臣事件開始發酵的起因之一,就是有人爆出他家有房有車。雖然吳的家人曾出來解釋房不能賣、車不能賣的苦衷,但是有人表示理解,有些網友則並不買賬。

現在,我們拋開這整個事件不談。

就問問自己,如果有房有車,我們是不是就不擔心生病了?

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很多人即使有車有房,也害怕生病,特別害怕生大病,甚至不敢體檢,有什麼不舒服都忍著,直到小毛病拖成大問題。

為什麼?

因為一旦走到了賣房賣車的地步,就意味著一家人的生活都被毀了。

誰也不希望成為家裡的負擔,讓一場大病把家毀掉。

德雲社相聲演員患病眾籌有感:當存款裡有多少錢時,我們才敢生病

癌症:15-60萬元,平均36萬元

慢性腎功能衰竭〔亦稱為尿毒症):每次平均1305元, 一年16.5萬元,平均24萬元

再生障礙性貧血:30-60萬元,平均45萬元

腦中風:15萬元以上,平均24萬元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發現36萬,血管復通手術15萬以上,平均27萬元

嚴重燒傷:換膚,完全醫好至少60萬元以上,平均30萬元

冠狀動脈外科手術:一條橋15萬元以上,平均22.5萬元

重要器官移植手術:腎移植手術30萬元以上,平均30萬元

上面的這些,都只是看病治療或者手術所需的費用。而一旦罹患重疾,除了治療費用,還要考慮:

療養營養費用——在醫院接受治療只是很短的時間,後期需要長時間的營養補充和療養護理;

收入補償損失——一旦患上重疾,短時間內勢必不能再繼續工作,不僅減少了收入來源,相對來說也造成了經濟損失。

藥品費用——特別是效果好、副作用小的靶向藥和免疫藥,價格昂貴不說,還不是吃幾個療程就完事的,需要長期使用。

所以您覺得,有多少存款才敢生一場大病?10萬、30萬、50萬、100萬還是更多...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房有車有存款,都抵不上一場大病帶來的風暴

且不說,多少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尚且還無法經濟獨立;

有多少家庭不僅沒有存款,反而還揹負著上百萬的房貸;

有多少中年人,想早點退休安心養老,但是上有老下有小,自顧不暇;

有多少父母辛勞了一輩子,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家庭和子孫,自己卻豪無保障。

重大疾病和意外一樣,沒有誰能夠預測,無論患病概率有多低,只要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災難。

寫在最後

如果您的存款不能給您足夠的安全感,儘早配置一份合適的保障才是明智的選擇。

重大疾病保險,確診即賠,讓病人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百萬醫療保險,社保內外都可報銷,保障高達百萬。兩份健康保障,強強結合,相互補充,可以全方位覆蓋診療、手術、住院以及後期療養的費用。

一年僅僅只需要花費幾千元,就可獲得這麼全面的保障,而且讓我們不再提心吊膽,惶惶度日。

所以我們有底氣說,保險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