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如您收藏或轉發,請點擊一下“關注”,謝謝)

懿德太子李重潤(682—701)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孫。李重潤於大足元年(701)與其妹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杖殺。李重潤墓位於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的東南,是乾陵陪葬墓之一,在今乾縣縣城西北約3公里。下圖是李重潤墓結構示意圖: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陵園南北長256.5、東西寬214米,主要遺存分為地面和地下兩個部分。地面封土堆南北長56.7米、東西寬55米、高17.92米。該墓發掘始於1971年7月。下圖是墓中壁畫,據推測是李重潤本人像: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該墓的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及墓室內部都繪有壁畫,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其中較為完整的有四十多幅。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甬道及墓室壁面繪伎樂等宮廷生活畫面: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墓室壁面繪持物宮女,真是珠圓玉潤,豐滿動人: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由於按太子規格及帝陵制度繪製,因而壁畫內容宏富,場面壯觀,著重表現李重潤生前政治上的顯赫地位和生活上的奢華,題材有儀仗隊、青龍、白虎、城牆、闕樓、伎樂、男侍、僮僕、宮女、畋獵、馴獸、飼禽和各種異彩繽紛的花飾圖案等。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墓道最裡邊的墓門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李重潤墓墓道及東壁壁畫(壁畫為後世拙劣的臨摹品)

李重潤墓中剛出土後壁畫的狀態和色澤是這樣的:畫面色彩生動豔麗,彷彿新作。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而該壁畫轉移至陝西曆史博物館珍藏後,壁畫現狀是這樣的:色彩暗淡,毫無生氣。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李重潤墓壁畫主要體現主人的地位和埋葬規制,以宏大的“儀衛圖”,“闕樓圖”為代表。下圖是李重潤墓中闕樓圖和儀仗隊列圖: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墓道東西兩壁亦以青龍,白虎圖起首,以北、向下的位置,兩壁以山巒樹木為背景,各繪製一幅闕樓儀仗圖,闕為三出形制。闕樓的一側與城牆相連,牆內是由騎馬衛隊,步行衛隊和車隊組成的大批儀仗隊列。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李重潤生前雖不能盡享榮華富貴,死後卻按天子之禮埋葬,其尊寵無以復加,這主要體現在其墓葬所繪的巨型儀衛圖上,圖中龐大的儀仗隊列由騎馬衛隊、步行衛隊和車隊組成,總人數超過200 人,反映了懿德太子“號墓為陵”後的特殊身份。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闕樓圖位於儀衛圖之前。此闕一個母闕,兩個子闕,為三出闕,超越了太子使用二出闕的標準,屬帝王等級。此圖中闕樓不僅出簷遠,斗拱比例大,顯得高大雄偉,而且直線用直尺和木枝畫出,更增添了闕樓的厚重感,施以紅色,加之主要連接點為金銅飾件,給人以熱烈奔放和金碧輝煌的感覺。反映了皇家建築的豪華氣派和懿德太子生前的顯赫地位。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李重潤墓墓道西壁闕樓圖中的遠山背景

闕樓之後的山巒逶迤縱橫,山石層層,草木分佈其間。線條犀利堅實,以顏色的濃淡變化來表現山石的明暗遠近,山巒因而顯出突兀和挺拔。下圖是李重潤墓墓道西壁闕樓圖細部之一: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李重潤墓墓道西東壁闕樓圖: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高大宏偉的三出闕樓夾門而建,自下而上由墩臺,平座、屋身、屋頂組成。其屋頂為廡殿式,上有鴟尾,出簷深遠。翼角翹起,出簷深遠。屋身面闊、進深各三間,大門居中,兩邊為直欞窗,四周有迴廊。柱頭斗拱為五鋪作雙抄偷心造,補間鋪作為三個人字拱,斗拱比例碩大。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李重潤墓墓道西壁闕樓圖細部

平座分單鉤闌和平座斗拱兩部分,平座上有闌額和由額,三個人字拱承託,下有替木,欄杆的接點貼金。墩臺為磚、石包土結構,中間為長方磚砌成,周圍由石頭包砌,飾以忍冬蔓草花紋,並有明顯的收分。下圖闕樓圖平坐細部,可看出木結構交接點外包裹有金銅飾件: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西壁闕樓圖與東壁的闕樓圖雖同為三出闕,但形狀略有不同,局部裝飾也有些細小差異。從殘留的長達0.8米的線條來看,繪者是用界尺和木枝或毛筆起稿繪製出闕樓。兩幅珍貴的初唐界畫中的建築外觀結構,以至每一構件的交接點,都依比例描繪了出來,這為研究唐代的建築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將此闕樓圖(706)與西安大雁塔門楣雕刻佛殿圖(701—704)分析和對比,可知這一時期建築的基本特徵,如椽與飛椽長度近乎相等,因而整個屋簷出簷深遠;柱與柱之間施闌額與由額,兩額之間施短柱;外簷柱子柱頭上均有明顯的卷殺等等,而大雁塔門楣刻石不見平坐欄杆,李重潤墓闕樓圖是初唐一盛唐時期平坐欄杆建築的具體形象。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唐大雁塔西門門楣石線刻拓片

根據李重潤墓中的闕樓圖復原的大明宮含元殿闕樓示意圖: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因為李重潤墓是以天子之制的“號墓為陵”,李重潤墓中闕樓圖,多半是唐大明宮含元殿前雙闕的模仿記錄,因此,對唐前期高級別建築的基本特徵,以及唐代建築的發展過程,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被武則天杖殺的孫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葬壁畫觀賞

墓葬於1972年發掘清理完畢,墓室中壁畫都已揭取,異地保存於西安陝西曆史博物館庫房,原墓葬中以部分臨摹品代替。

(如您收藏或轉發,請點擊一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