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洪秀全不讓男女通婚?

a羅洪


為什麼洪秀全不讓男女通婚?

洪秀全在自己掌權的時期,制定下了不少奇葩的規定,最奇葩的就是他將男女老少都分入不同的地方居住。如此一來,其實已經違背了社會的常理,違背了人倫的關係。洪秀全最初會選擇這樣做,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讓下面的人絕對服從管理,他希望自己能夠掌握著絕對至高的地位。最初的時候,他告訴大家,這是為了能夠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共同努力,等到他們打入了京城之後,一切就會恢復原狀。起初,百姓們真的聽信了他這種話,這也的確是在大家心中起了激勵作用。但是時間一長,百姓們就開始覺得相當不滿,就連不少士兵們也覺得心中有股怨氣了。



洪秀全將城裡面的男女老少們分成了幾個館來管理。讓16~50歲的壯實男子居住在牌面館,而他們也被稱為牌面。他們平日裡就是做一些生產的活,若是要打仗的話,就會讓他們去打仗。若不打仗,則按照自己的手藝活來幹事。年幼的小孩,以及年老的老人們則被稱之為牌尾,居住在牌尾館。由於這些人的力氣小,幹不了什麼苦力活。因此他們平日裡的工作就是煮飯、掃地、地菜等等,就幹一些服務性的雜活。剩下的一些女性們則被安排住到了女館,女子們的力氣也非常小,平日裡做的也就是一些針線活,或者一些家務活。當然,若是要修建戰壕,那這些女性中有能力的也會被安排去幹體力活。



除了讓這些百姓們居住在不同的館內,洪秀全同時發佈了一個規定,除了各位王爺以外,其餘的人一律不準隨意就進行婚配。即使年齡大了,沒有得到高層領導者們的同意,他們也不能隨便的娶嫁,如果違反規定,就必將嚴懲。



說實話,他們這種規定真的有點過分了,人家已經結婚的夫妻,就這樣莫名其妙被分開。而還沒有結婚生子的人,他們又不準人家結婚生子,這不就等於斷人後代嗎?再者來說,當時諸王后宮的妃子們,多則上千,少則也有幾百,這樣的反差對比,下面的人當然就覺得不樂意了。所以到了後來,無數百姓們開始反對這一規定,再加上這些男女老少們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館,不少人開始做著自己不熟悉的工作,如此一來就打破了社會生產的規矩。在後來,太平天國又要承受來自百姓的壓力,又要承受一大比財政負擔,最後逼不得已了,他們才解散了所有的館,讓社會恢復了秩序。


紫禁公子


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之初,就在太平軍中分設男女二營。規定男女授受不親,即便是夫妻也嚴禁同居,但天王、東、西、南、北、翼、燕諸王不受條例約束。

在當時嚴酷的戰爭環境中,為了嚴肅軍紀,使軍隊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同時便於管理,實行這一有些不近人情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令廣大太平軍基層官兵不能理解的是,與妻子以及戀人近在咫尺卻常年不得團聚,未婚者沒得到高層批准甚至不許結婚,而這王那王們卻妻妾成群,朝夕不離。

後來,天國事業越做越大,並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攻入南京(後改天京)。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竟將軍中男女分營的做法進一步普及到所有天國佔領區。

在天京、鎮江、揚州、廬州、安慶、九江等重鎮,所有軍民一律實行男女設管分居,根據年齡大小以及身體強弱,將城中男女分別強行編入不同的館內。

16至50歲的男子被稱作“牌面”,平日居住在牌面館,有仗打仗,無仗則從事生產。有手藝者,則被編入諸匠、百工衙,從事手工業製作。

年老體弱者被叫作“牌尾”,集體住在牌尾館。平時主要做些煮飯、種菜、灑掃、洗衣等服務性雜活。

女性則居住在女館,主要從事耕種、收割、舂米、運糧、打柴、搬磚、挖掘戰壕等體力勞動。善女紅者,則編進繡錦營,從事縫補等集體手工勞動。

早在永安封王時,洪秀全就明確規定,天國將士(諸王除外)一律不許私自婚配,即便年齡大了也不準隨意結婚,除非得到天國高層的允許,否則一律嚴懲。他頒佈這一政策的的初衷,是為了增強太平軍將士絕對服從以及英勇殺敵的積極性。事實證明,洪秀全、楊秀清將這一套連封建統治者都不屑為之的貨色當做刺激軍心的靈丹妙藥,不僅不得人心,而且是一個嚴重的失策。

定都天京後,天王、東王仍舊貫徹執行這一有些嚴酷的政策。據楊秀清解釋,之所以實行男女分館、嚴禁隨意婚配的目的是為了杜絕淫亂,保護婦女的人身安全以及合法權益。他還忽悠大家說,分別是暫時的,待將來攻進北京,摧垮滿清後,就立即恢復家庭,夫妻團聚,有情人亦將終成眷屬。

在太平軍起事初期,這樣解釋似乎還說得通,也勉強能為眾人接受。但時間一久,不僅百姓無法忍受,怨聲載道,就是天國將士也心中不忿,頗有煩言。與此同時,天國諸王卻驕奢淫逸,妻妾眾多,天王洪秀全坐擁2300多個王娘、嬪妃,楊秀清、韋昌輝等也是女人成堆,就連年僅7、8歲的幼天王洪天貴福,也分得好幾個小王娘。

洪秀全、楊秀清違反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現實生活規律,強行拆散家庭、阻止男女自由戀愛、結婚的舉措,遭到了天國軍民的一致反對。加上為數眾多的婦孺老幼被強迫編入這館那館,天國財政不堪重負,逐漸成了天國難以承受的一大包袱。

咸豐五年(1855年),洪秀全、楊秀清不得不下令解散女館,恢復家庭,允許夫妻子女團聚,重享天倫之樂。同時,允許未婚男女自由婚配,由天國發給“合揮(結婚證)” ,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並勒令“天下婚姻不論財” ,嚴禁索要彩禮。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太平天國剛剛起義打江山時,確實面臨一個新問題,那就是自古以來,打仗都是男人的事情,但是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抄襲部分基督教教義,講究男女平等,男女都是上帝的兒女,把女人也蠱惑起來了。

大量的女兵投入了戰鬥,這就帶來了一個管理問題。異性吸引,這是一個天性問題,情慾爆發時,上帝都難以阻止。那個被上帝造出來的亞當和夏娃,不也在上帝的花園裡幹出來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為了軍紀整肅和不影響行軍打仗的專注,太平天國被分為了男營和女營,在軍隊中這樣做原本無可厚非,換做是我也會在有男有女的軍隊中這樣做。問題出在可以分營居住,但不能不允許適齡男女談戀愛結婚吧。所謂人生三件事,吃飯睡覺結婚,這是基本人性需求。

男女分營後,大量女兵爆發出了出乎意料的戰鬥力,加上在拜上帝教的麻痺下,男兵們也視死如歸,太平天國的大軍很快席捲大半個中國,輕鬆打下了南京,並在此定都,改稱天京。

嚐到了甜頭的楊秀清,如法炮製,在所有佔領區對所有百姓實行此一管理辦法。這就過份了,如此做法就純粹是社會極端管制,反人性。他不但不允許夫妻同居,甚至父親跟女兒,親戚跟親戚,兄妹之間也不能隨便見面。

實際上就阻絕了男女間的基本生理需求和人倫的親情需要。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太平軍搞舉國體制,整個被佔領區都是一個大的軍營,所有老百姓都是戰士,讓人民成為戰爭的汪洋大海。這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這是強行的,制度化的。這可以稱之為暴政,為後來的太平天國不被人民所接受埋下了伏筆。

與其說是曾國藩厲害,不如說是未被佔領區的百姓聽說了他們這種反人性的制度後開始加入官軍殊死抵抗。後來李秀成就是被南京城郊的百姓給俘獲綁送官軍的,由此可見,進入天京,天平天國出現了嚴重的腐化和制度性的不平等後,太平天國已經失去了民心。

反過來,洪秀全卻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超額配置,據說全部後宮超千人,明媒正娶的妻子都有88人。連九歲的洪天福貴都有四個老婆(這孩子真命苦,不被清軍凌遲,也得被女人耗空)。各大王也不在制度限制之列,只要喜歡,儘可以盡情歡愉。洪秀全不允許夫妻私相授受,否則就處死,其根本目的僅僅是為了奉行舉國體制,為了太平天國的前途偉業嗎?後來洪天貴福被俘,交代了洪秀全的“語錄”,從中可以略窺洪秀全的邪惡用心。

洪天貴福被俘後,押解到南昌,南昌府知府許本墉對他進行了提審,據洪天貴福交代“父親老天王洪秀全,今年五十三歲,有八十八妻,我是第二房賴氏名蓮英所生,現年四十多歲。我有四妻,年紀均與我相仿,一侯氏,一張氏,兩黃氏。老天王的八十八妻是天父許給天王的正妻,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天國之民女,是天王懇求天父賜予天國之勇士為妻,但是,天父有言,男女之有別,不能相親,否則有違天意,只能由天王和其他諸王承擔興盛天國子民重任。天王每次夜巡女館,皆曰”天幸“。天王有詔,等我及20歲,也應呈天父之命,而行“天幸”。

由此不難看出,洪秀全之所以規定男女可以結婚,卻禁止同居,其實是為自己和其他諸王大肆淫樂而創造條件。整個女營就是他們隨時可以免費光顧完,女子們還要千恩萬謝的後宮妓館。而且他是在進行比希特勒更反人性的種族淨化,女人是他從上帝那裡求來賞賜勇士的獎品,無疑他和那些王“承擔興盛天國子民重任”。也就是傳宗接代,播撒人種這種事情就只有他和那些王們辛苦代勞了,沒有老百姓們什麼事了。

這樣荒淫無恥之徒也難怪會斷子絕孫了。洪天貴福被農民唐家桐綁送清營時對唐家桐說“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清朝皇帝萬萬歲,等到20再娶年輕妻”。20歲對他來說是多麼美好,多麼值得期待的年紀,但是,他永遠等不到20歲了,16歲就被凌遲處死。其實說白了,都是他爹害的,自己荒淫無度的享受完了一蹬腿,讓兒子來幫他揹負罪孽。


明德山人6998


太平天國並未禁止男女通婚,而是對於男女交往有著嚴格的限制。金田起義後,洪秀全發佈了第一道命令,其中有一條便是“別男行女行”,禁止“男女混雜”。此後,太平天國建立男館、女館制度,要求男女分別歸館住宿,彼此不許往來,“或有男至女館,女至男館,一經敗露,即時斬首”。

關於男女分行的原因,太平天國的《天情道理書》載:“我們兄弟荷蒙天父化醒心腸,早日投營扶主,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舉家齊來,固宜侍奉父母,攜帶妻子。但當創業之初,必有國而後 有家,先公而後及私;況內外貴避嫌疑,男女均當分別,故必有男有男行,女有女行,方昭嚴肅而免混淆。”而出自反對太平天國之人所寫的《平賊紀略》則稱:“發逆別男女甚嚴,夫婦不能同居,蓋恐賊眾引家,不與力戰,而設女館,挈家同行,以繫戀之。”

由此來看,太平天國實行“男女別營”的制度,一是為了適應戰時需求,便於對參軍人員進行管理;而是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避免士兵因戀家而逃亡。


老照片


你問的太平天國洪秀全不讓男女通婚,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其實洪秀全起義前期,這樣男女分而治之的規定,只是在軍營裡實行,軍營以外的老百姓是不受這個規定所約束的。當時洪秀全之所以實施男女分離,可能是考慮男女分開便於管理吧。



但洪秀全起義成功將南京打下來之後,也就是建國之後的太平天國天京,將這個男女分離的規定擴大到了全體老百姓身上。那時候不管是不是夫妻,只有是男女發生了關係,無論是否自願都會被處於死刑。可怕吧!生活在那個年代,偷個情可能就要了小命兒。還有零星記載,就是和父母姐妹親戚等只要是異性都得保持一定的距離,這規定真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然而男女分離的規定只針對於一般人,像洪秀全和高級大臣是不受此規定約束,歷史上記載,洪秀全一共有88個妻子,他的兒子們也都有三妻四妾。真是老洪吃肉,底下人連喝口湯都不行!

有人可能會問,太平天國不是一夫一妻制嗎?那我告訴你,太平天國確實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夫妻結婚了也不能住在一起。那麼人們怎麼居住呢?答案是都分開住,就好像男浴池女浴池一樣,男的只能進男浴池,女的只能進女浴池,一個浴池25個人,就這樣分配下去。也許那時候夫妻也就是名義上的,真的是高尚愛的精神交流,其他的就不要再想了。


追記歷史


洪秀全不讓男女通婚,主要用意是為了戰時需要。洪秀全是拜上帝會的總教主,他號召民眾入教殺盡清妖,建立太平天下;教就是家,一家人一入教,既有家庭關係,但又都是教友。為了提高作戰能力,實行男女分營,就是一家人不經過允許男女(夫妻、兄妹、父女、母子等)也不能隨便會面,在這個制度下,男女根本就不可能通婚。其所以這麼要求,可能是怕男女接觸滋生對家庭生活的重溫,影響義無反顧的作戰衝殺。如果讓夫妻在一塊,或者男女通婚,就可能懷孕、生產、哺育,加大了作戰成本、降低了有效作戰力量、打仗時會分心。現代人用現代的思想評價當時教民的遭遇,認為洪秀全等都會領導層,自己家眷住一起,多妻多子,享受男女傭人服務,卻讓教民男女分營,是不道德、無恥之極。其實,當時教民可能並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深惡痛絕這種現象。因為,教民們被拜上帝會麻痺了,認為本教領導就應該那樣享受,自己為了混個好下場,就應該聽教主們的要求,為本教終極目標做出犧牲。


二曲人


太平天國的婚姻政策,實際上是分為兩個階段的。前期嚴別男女界限,暫時停止家庭婚姻政策;後期開始恢復婚姻家庭生活,實行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相結合的官階等級制婚姻政策。

金田起義之初,拜上帝會的會員們變賣家產,全家從徵,把資產上交聖庫,把家室託付給太平天國。由於人員混雜,太平天國從起義開始就嚴別男女,實行了暫時停止家庭婚姻的政策。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十分不合理的制度呢?

在洪秀全等編撰的《天情道理書》中,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兄弟荷蒙天父化醒心腸,早日投營扶主,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舉家齊來,固宜侍奉父母,攜帶妻子。但當創業之初,必先有國而後有加,先公而後及私;況內外貴避嫌疑,男女均當有分別,做必男有男行,女有女行,方昭嚴肅而免混淆。

一開始,由於太平天國從業者拖家帶口,男女老幼都有,不方便管理,所以要分“男行女行”,分別男女館,隨著制度的不斷細化,男女館之間的規矩越來越多,最後就慢慢發展成了暫停家庭婚姻的程度。

這種“男行女行”的制度,用意是以軍事編制取代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組織,規定了除洪秀全和後來被封為王爵的太平天國諸王外,一律嚴別男女,即使夫妻也不得同宿,婚娶之事自此暫停。

事實上,這種“嚴別男行女行”的制度,在太平天國初期確實發揮了顯著的積極作用。首先,它能使太平軍男將士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反“妖”大戰中去,因為女館能夠將他們的母親、妻子、女兒等女性親屬集中安置,衣事無須他們操心費神。

分館制度,並非是禁止婚姻,只是因為男女被分開了,導致無法正常進行婚姻生活,以及單身男女進行婚配而已,算是戰爭時期的一種暫停婚姻的行為,這對於太平天國的迅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是,這種制度隨著太平天國的不斷壯大,政權趨於穩定後,問題就開始凸顯出來了。一方面,在於異姓完全隔絕的環境下,終於滋生出病態的性行為,即非正常的同性戀現象。軍中流行“打銅鼓”的隱語,取的是“打童股”的諧音,而“受”的一方大多是那些被收養的男童。另外一方面,這種取消家庭極端禁慾主義的做法畢竟背離人們的正常生活方式,因此,日益遭到群眾的激烈反對和內部將士們的強烈不滿,“逃館”事件時有發生。

到了1855年,太平天國開始恢復婚姻政策,允許婚娶。但是執行的是官階等級制的婚姻政策,國家宏觀調控婚姻(也是厲害了),並且掌控得十分厲害。婚姻必須由政府的婚娶官員首肯,並進行分配。

“女館之婚配製度,由天朝媒官制籤分配婦女於功臣將士,或多或寡,或美或醜,或老或少,全無自由選擇之權。”

至此,太平天國的婚姻制度簡直連封建包辦婚姻還不如,女館淪為將士們戰利品倉庫,居住在女館內的女人們成為了戰利品.......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政府包辦婚姻的制度,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它還是有補充的。因為太平天國並不是將所有人都分為了男女館,只是在太平軍中執行,畢竟太平天國不可能將勢力範圍內的人民都施行男女館制度,一般家庭那女青年的婚姻,是允許自由擇偶的,但是還是需要得到父母的許可才能結婚,這種“自由擇偶”實際上是有限度的,婚姻的最後決定權仍掌握在父母手中。

同時,太平天國還禁止離婚,雖然禁止離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丈夫隨意拋棄妻子,但實際上並沒有達到提高婦女地位的目的,相反地是剝奪了男女行使婚姻自主的權利。

太平天國還實行了“一夫一妻制”,只是最後都淪為形式主義。

綜上,大體而言,從1850年到1854年這段時間裡,太平天國執行的是禁慾主義,除諸王外,婚姻幾乎被取消,到1855年恢復婚姻後,有政府包辦婚姻、有限度的自由婚配,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並行。


文話史


任何有悖人倫,違反天理的宗教教義和組織規範都是邪惡的,這樣的組織和機構都是邪教組織,無一例外,太平天國就是純粹的邪教組織。

可能大家看到上面這一句話的時候心裡肯定是不服的,佛教不也是不允許找老婆,近女色,甚至吃肉嗎,是的,佛教有這方面的教義教條,但是佛教有一個重要的宗教出口:你可以還俗,只要你還了俗,別說吃肉喝酒找老婆了,就是當皇帝佛教都沒有意見,朱元璋就是個例子。

一種宗教只要有進有出,給信眾以選擇的自由,那麼這樣的宗教是有良性發展的可能的,因為所有的宗教可以控制人的思想和信仰,但無法控制人的本能和天理輪迴。

太平天國的宗教教義就完全是邪教的方式,比如題主說的不允許男女之間非法接觸和基本的家庭生活等等。

洪秀全在創建“拜上帝教”的時候,就規定了很多違揹人倫,違反社會規律的種種條例,比如人人均勻,物物上交天主,男女不得親近和發生關係等等,這樣的組織管理方式在前期是可行的。

太平天國前期提出的這些非常新穎的組織管理措施(宗教管理條例)很利用組織的發展,因為他們的信眾都是來自於底層勞苦大眾,都是一群無產者,當然希望能和富貴階層能“均勻均勻”,反正我沒有錢沒老婆的,天王怎麼說就怎麼辦,實現了那個理想後,大家都均勻財富女人,達到人間的極樂世界;萬一實現不了,我們還是一群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還是找不了老婆。

洪秀全利用了這樣的一種烏托邦似的宗教信仰來給眾人畫餅,迅速的把組織擴大並勢力擴張,甚至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定都南京,太平天國稱為天京。

照理說,都定都稱帝了,大半江山都控制在手上,官府衙門都成立了,應該進行正常的國家管理了,但是太平天國的管理者們依然實施比如男女不允許通婚的高壓政策,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因為一個正常的國家管理者應該想得到這種宗教教義來管理國家是根本行不通的,特別是在當時的中國儒家文化盛行幾千年,而“拜上帝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

原來這群所謂的農民起義革命者都是自私而且虛偽的,因為他們要求他們的信眾和制下的百姓嚴格遵守這些有悖人倫的教條,他們自己卻是絲毫不受影響,找的女人不比大清皇帝的少,甚至更明目張膽。那些所謂的政治口號,政權建立等等一切措施,都是為了保證他們能夠極度的滿足個人的私慾而已。

太平天國要是不亡,那真是天理不容了。


沉墨I方之城


首先,洪秀全並沒有禁止男女通婚。男女之間是可以結婚的,只是,洪秀全禁止男女同居。


洪秀全南京建都以後,頒佈了一系列的條例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其中就有一條,根據他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雜的思想制定的《定營規條十要》。其中就有第五條規定:要男營女營區分開,不得授受相親,如有違反,斬首示眾。不僅在軍營,甚至在民間也推廣開來。

至於其用心,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兵員,加上軍隊戰鬥力。

太平天國畢竟是農民起義,戰鬥力肯定是不如清政府的正規軍隊。所以,洪秀全只能想辦法擴充兵員。他這樣做就是物盡其用,人盡其用。男人當兵,女人也有一部分當做女兵。其他的女性根據需要可以在後勤,醫院,手工場等地方發揮作用。

2.洪秀全大同社會的思想。當初的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發動了金田起義。而他的口號正迎合了當時的老百姓的思想。

3.滿足自己和其他天王某些方面的需要。洪秀全允許結婚卻不允許同居,同時自己卻有數千妃子。而且洪秀全設立女館,但凡有姿色的女子不管婚配否都送去,供自己玩樂。

天王曰:男女有別不能相親,否則有違天意。只能有天王和諸王承擔興盛天國子民重任。天王夜巡女館,皆為天幸。

這樣的領導人,還沒有取得政權就變得如此荒淫無度腐朽不堪,註定是不會取得成功。


秦一十九說史


沉睡了千年,帶走了史實,一覺醒來,給人驚奇、迷茫、神奇.腳步是如此的厚重.縱古今,橫萬里

1851年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國南方爆發了,太平軍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長江以南的全部地方。在當時無論是清政府還是太平軍內部都是始料未及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清朝在兩百多年的統治後,統治機器已經鏽蝕了。尤其是清朝這樣一個絕對君主專治的朝代,大臣們都是受到壓制的,長此以往絕大多數的大臣積極性都不高,國家潛規則橫行甚至是無規則。太平軍再剛起事的時候就在永安被官軍圍困了,然而長時間的圍困卻沒有消滅太平軍,可見當時清軍在面對一群剛剛起事的農民都是無能為力的。連統治最基本的東西腐爛成這樣,大臣們就可想而知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沒認真對待太平軍,以致事情大了兜不住了才上報朝廷。

再一個太平軍是怎麼組織起來的哪,它是以拜上帝教為核心組織起來的,大家都信一個神。而且拜上帝教是脫胎於基督教,兩者教義大致相同,拜上帝教具有唯一神的概念,這更增加了教眾的自豪感。基於以上兩點太平軍異常的團結,舉個例子。太平軍軍卒原本都是從小深受鄉土信仰薰陶的,但是他們信了拜上帝就回過頭來,把鄉土信仰破壞一空。拜上帝教認為蛇就是撒旦,於是軍卒就把龍王廟砸了,他們認為龍和蛇是同樣的。

太平軍如此團結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們男女是分開的,有男營和女營的區別。別小看這個措施,俗話說老婆孩子熱炕頭,一旦沒有了這些牽掛,一個人是無所謂的,他所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是驚人的。也因此太平軍內部是嚴禁男女過夫妻生活的,比如洪秀全父母就不能在一起敦倫。

太平軍信的是拜上帝教,跟天主教淵源極深,洪秀全本人就向信眾說拜上帝教來源於天主教。所以太平軍是親外國人的,本來老百姓那時候就不討厭洋人,老百姓對洋人得認識也不深,加上現在大家都信一個神,太平軍就更親洋人了,大家都是畢竟大家都是兄弟嘛!然後太平軍就大量引進洋人得洋槍洋炮,他們使用的也很好,比如洋槍他們就比湘軍用的還好,當然洋炮用的還是一般的,但總體比當時的清軍強太多了。

清軍這時候還用著小火銃,火炮更是不行。再次一點就是矛與盾了,然而長年的吃空餉,軍隊無論是實際數量還是人員戰鬥力,都是無法和太平軍比的,舉個例子。太平軍有次派了兩千多人就打到了天津城,如果多派點估計北京就被打下來了。一旦兵臨城下我估計皇帝得跑,畢竟他們是遊牧民族不善於守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