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劉洋:如何從零開始研究計算機

文|點拾投資朱昂(微信號:dianshi830)

導讀:石鋒資產在復旦大學舉行的“重劍無鋒”傑出行業研究系列講座在4月26日下午迎來了第四位嘉賓:申萬宏源研究所的劉洋。劉洋是申萬宏源研究所信息化研究部主管、首席分析師、執行總經理。此前在2015到2018年各項分析師評選中全部上榜,包括新財富、水晶球、第一財經等。我們也有幸聆聽劉洋對計算機行業的研究方法論,以下是我們對於其演講的一些總結,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申万宏源刘洋:如何从零开始研究计算机

如何從零開始研究計算機?

對於許多投資者來說,計算機行業是神秘的,這個行業的研究員也很苦惱,很多時候被人說不靠譜,有時計算機行業偏向主題投資,有時又偏向成長股投資,有時又會看到計算機行業依靠業績推動,甚至還有時具有博弈性的特徵。似乎每一種方法用來做計算機行業投資,都存在不確定。

事實上我們拉長來看,計算機行業商業模式的主軸還是行業成長。這裡麵包括服務、產品、行業應用、算法等等。我們需要從商業模式入手理解計算機行業,就會發現其實這個板塊每年都會有機會。

大多行業的生產工具是機器(製造業)和資本(金融),比如醫藥、家電、汽車,他們的商業模式以產品銷售為主。計算機行業的生產工具主要是人力。人有各種各樣的需求要被滿足。人有惰性、有溝通能力、有創造力。前者依賴管理,中間創造業務粘性,後者體現研發。人性的三個特點構成了計算機行業特點。

計算機行業其實每年都是有機會,許多人會把計算機行業等同於主題投資,其實並非如此。我們看下面這張圖發現,計算機行業大部分時間段的牛股是由價值成長驅動。只有少數時間段是由主題投資驅動。

申万宏源刘洋:如何从零开始研究计算机

我們看到從2004年到今天,計算機行業的成長主軸經歷了六個商業模式:局部服務、軟件產品、行業應用、互聯網和併購、協同和O2O,以及算法類。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個階段產生的利潤峰值逐步增加,從第一階段2.5億利潤峰值,到第六階段100億的利潤峰值。

申万宏源刘洋:如何从零开始研究计算机

A股其實在這幾個階段,都是產生了不同的牛股。包括第一階段的華勝天成,漲幅11倍;第二階段的用友網絡,漲幅10倍;第三階段的遠光軟件,漲幅10倍;橫跨第二三四階段的恆生電子和信雅達,前者漲幅19倍,後者漲幅90倍。

而且每一個階段,伴隨著進入一個新的模式,這些企業的利潤峰值恰好比上一個模式翻倍。舉幾個例子,華勝天成在2004到2007年的時候,其利潤總額峰也在2011年達到2.6億,屬於局部服務階段的大牛股。廣聯達在2014年達到了利潤總額峰值的14.4億,比2008年1.7億利潤增長了8倍以上。航天信息,利潤峰值在2014年實現了20.6億。2013到2015年,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龍頭公司,包括同花順在內,利潤峰值達到了40到50億規模。

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脈絡和商業模式

我們去看美國軟件行業的發展歷史,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IT企業的成長經歷了五個階段,他們分別對應是1949到1959年的早期服務公司,1959到1969年的早期軟件產品公司,1969到1981年的企業解決方案公司,1981到1994年的客戶大眾市場軟件,以及1994到2008年的互聯網增值服務。中國的軟件企業發展,也是經歷了這樣一個個的階段,從早期的局部服務到後來的軟件產品,再到今天的數據分析。我們研究公司的時候,需要看清楚目前處於哪一個階段,就能找到什麼樣的公司能在這個階段中勝出。

我們需要了解計算機行業內不同類型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及對應到這個公司的利潤率水平,你只有把公司的歸類做好,才能更好理解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從粘性的角度看,服務的粘性最大,其次是軟件,最後是硬件。我們看一個硬件公司,要思考三年後公司的收入水平。從利潤率的角度看,硬件淨利潤率在30%左右,是三者中最高的。軟件利潤率在25%左右,服務利潤率在15%左右。服務類型的企業,需要思考利潤率如何不下降。

申万宏源刘洋:如何从零开始研究计算机

從財報的角度是能夠來驗證A股計算機公司的商業模式的。這裡面又包含了幾個環節:行業收入一般與需求掛鉤,一般上市公司收入增速為2倍GDP增速。企業成本主要為機器成本和人力(非機器)成本,人力成本的薪酬已經佔到成本的30%,是行業最大的槓桿。通過對於利潤率的拆解,我們發現薪酬在利潤表的佔比從7%-9%,提高到了18%-20%。從中我們能夠推導出,人力成本是決定行業利潤增速的最大因素。

申万宏源刘洋:如何从零开始研究计算机

從計算機行業薪酬的波動中,可以從人數擴張去研究業績的增長,提前挖掘行業的拐點。所以檢驗行業是否健康成長的核心指標之一就是人均效率。人均效率越高,對於人數的依賴就越低。我們看到技術類、互聯網類商業模式已經比服務模式人均利潤高了10倍。公司的“螺旋成長”非常明顯。

從人均效率中,我們理解一個計算機公司的定價權。計算機公司也有典型的微笑曲線。處於上游的設計和研發,以及處於下游的品牌和經營,兩者的利潤率最高。而中間的零部件、銷售、組裝代工,利潤率也比較低。

說了那麼多,從選股的角度我們做一個小結。商業模式的分析有三個要點:1)服務模式研究其增長性,因為持續性無憂;2)產品模式研究其持續性,因為有大小年;3)多種模式研究商業模式演進。

對於公司的財務分析,我有幾個角度:1)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看看現金流到底是蓄力還是在透支;2)尋找收入和成本的錯配;3)人均創造利潤和歷史趨勢驗證商業模式以及競爭壁壘。

從產業研究階段入手,要明白公司是處於什麼階段,然後用什麼方法。在導入期時,主要是主題投資,這時候流動性比較寬鬆。在行業向上的成長和整合期,大部分行業向上的公司都可以買。但是在行業平淡的成長整合期,要賣市佔率上升的企業。

計算機行業的一些規律

從我們的歷史研究中發現,計算機行業也是有一些規律的,這些規律看似就是一些簡單的常識,但是在投資中會給我們帶來很大幫助。

第一個規律是強者恆強,越是龍頭企業往往增長越快,成長空間也更大。比如海康威視、廣聯達,他們通過將過去成功的產品企業化、並且雲服務化,大幅提高了運營效率,也打開了更大的利潤空間。當然,也有一些行業的第二名,他們過去往往技術很強,但是市場銷售偏弱,這類企業也可能會出現反轉。

第二個規律是基於市場風險偏好的不同,股價表現的輪動也會不同。在熊市中,只有一線成長股會表現較好,他們的防禦性比較好,確定性強。在牛市中,風險偏好提高,股價表現會從一線向二線以及三線成長股輪動,最後再回到一線成長股。當然拉長看,基本面最好的成長股是能攻善守的,尤其是熊市。

我們前面說過,計算機行業主題驅動漲幅的時間大約只佔20%,大部分時間還是價值驅動。我們看行業大部分漲幅居前的公司,他們主要是靠ROE在驅動股價的表現。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些值得看的書籍,微軟的《刷新》、Gladwell的《逆轉》、PeterThiel的《從0到1》、蔡天新的《數學簡史》。我們會向每年進入申萬研究所的實習生和新員工推薦書目,每年都會更新,很多書是基礎性的,讓我們對某些領域有個基礎的瞭解,我自己也一直在堅持讀書,希望每一個同學都有所收穫!

石鋒資產在復旦大學舉行的“重劍無鋒”傑出行業研究系列講座往前內容鏈接:

1.投資中的“重劍無鋒”

2. 新財富白金分析師周海晨:輕工行業三種研究框架

3. 長江證券韓軼超:一個優秀分析師的成長三部曲

4. “爆款基金經理”和券商最佳分析師的投研感悟分享

申万宏源刘洋:如何从零开始研究计算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