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書生
13世紀是蒙古騎兵的時代,他們從一個四分五裂、備受欺凌的草原部落,先後征服歐亞多個強大政權,其中就包括金朝和南宋。
要分析元朝對金朝和南宋皇室的不同態度,悅史君認為,要從多角度來分析。
第一,歷史觀感
元朝崛起之前,處於金朝的控制下,非常水深火熱。
金朝人不僅要求他們提供大量的貢品和物資、人口,還經常找藉口去那邊打打殺殺,甚至成吉思汗家族有不少人被人,自然對金朝是恨之入骨的。
南宋就不一樣,他們和元朝人本來就不接壤,隔著一個金朝,而且接觸的時候也是合作一起滅金朝,應該說剛開始沒有那麼多的深仇大恨。
第二,滅亡時間
金朝滅亡是在1234年,也就是南宋端平元年,金朝天興三年,這個時候元朝還沒有成立,蒙古騎兵處於非常旺盛的擴張期,歐亞大陸到處都是他們的戰場,而且對待被打敗的對手一點也不客氣,金朝皇室自然難逃悲慘命運。
南宋滅亡是在1279年,也就是南宋祥興二年,元朝至元十六年,甚至在三年前的1276年,也就是南宋德祐二年,元朝至元十三年,南宋行在臨安就已經陷落。
在這個時候,元朝已經建立,元世祖忽必烈想打造的是一個和其他中原王朝一樣的大一統王朝,他要籠絡人心,自然就要善待南宋君臣,自然也包括南宋皇室。
第三,滅亡方式不同
金朝在面對元朝人的進攻時,就知道自己一定會恨悲慘,所以他們想盡辦法苟延殘喘,包括多次假裝妥協,但出爾反爾,最終還是被完全擊敗。
這樣的對手,元朝人顯然不會客氣,一定要處理的乾乾淨淨。
南宋皇室和朝廷是投降的,元朝這時候已經建立,對投降的前敵人,是比較寬容的,事實上他們也得到了優待。
南宋後來的君臣選擇誓死抵抗,也得到了元朝人的敬意,這是加分項。
因此,南宋得到的待遇自然要好很多。
悅史君認為,雖然王朝的起起落落趨勢無法避免,但在時代面前,還是審時度勢最關鍵。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蒙古與金朝是你死我亡的世仇,金熙宗將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金世宗為了控制蒙古人的人口發展,每三年就組織騎兵為主的武裝力量前往蒙古高原大殺一陣,謂之“減丁” ,就是殺光成年男子、擄掠婦孺為奴的種族滅絕政策,——金國騎兵在蒙古草原上奔馳,見到蒙古人即殺,給蒙古人造成深重的災難,同時結下了蒙古人對金朝的死仇。
俺巴亥汗給子孫留下遺言,任何一個活著的蒙古人,都必須拿起馬刀砍向大金狗。蒙古軍繼承先人遺志,寧可錯殺千人也不可放過一個,一定要把殺死自己祖先的女真人亡國滅種。
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厲兵秣馬、續勢待發,隨時南下完成俺巴亥汗的遺願,為了滅金,蒙古先後三次伐西夏,以去金之左膀右臂,鐵木真對待不服的對手,就是一個字——殺,1227年,最後整個西夏被夷為白地,西夏文明就此滅絕。
蒙古繼續加緊滅金,蒙古人尊成吉思汗遺命,借道南宋,繞過潼關,出其不意以滅金,由於當初金太宗完顏晟惡意將欽徽二帝俘虜到北方,當眾人面進行侮辱,還給宋徽宗起了昏德公,宋欽宗起了重昏侯,殘害掠來的大宋皇室,這對於宋人當然不可容忍,面對共同的世仇,南宋當然樂見蒙古滅金,因此慷慨開放邊境,放行蒙軍借道宋境滅金。
1232年3月速不臺率軍猛攻汴梁,戰鬥期間城中瘟疫盛行,僅僅7、8天的時間,從城中運出來的死者便達百餘萬,尚不包括貧寒無力下葬的死者。
1233年4月,蒙古叛將崔立將王太后、徒單皇后、妃嬪及以皇室成員全部送至蒙古軍中,僅運載太后、皇后及妃嬪的宮車便有37輛,其餘還有皇室宗親500餘人,及大量的三教、醫流、工匠、繡女。
蒙古各級將領踩著遍地的鮮血,嗷嗷狂叫著,衝入已經嚇得沒魂的金國后妃美女所乘的車輛中……正史之上她們沒有留下記載,只留下四字“不知所蹤”。正是因為沒有了記錄,憑藉蒙古人的野蠻程度,她們的遭遇才更為悲慘。
汴梁攻陷後,速不臺計劃屠城為蒙古人報仇,大汗窩闊臺未批准才使得汴梁免遭闔城屠殺,但此時開封早已是滿城蕭索、飢人相食,淪為人間地獄,金史之中記載,城中慘狀“有自食妻子者,諸皮器物皆煮充飢”。
1234年正月11日,金哀宗為免遭侮辱,自縊而亡,死前命侍從將其屍體火化,然而火化工作還沒完成,便被蒙將倴盞和宋將孟珙撲滅,二人將金哀宗砍成兩段刮分,南宋帶回了金哀宗的上半截屍體,送去太廟祭祀先祖。
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滅宋戰爭,1276年謝太皇太后攜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元朝。謝太皇太后被降為壽春郡夫人,在蒙古人的監視下頤養天年,1283年去世,享年73歲。而小皇帝宋恭帝被送到大都後,被元世祖養在宮中,成年後篤信佛教,自願到西藏出家。1323年5月,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享年53歲。而其他南宋宗室,大都被廢為庶人過起了平民生活。比起對金朝皇室的趕盡殺絕,二者顯然不能同日而語。
前面說過蒙古與金朝是世仇,所以屠滅金朝宗室可以理解。蒙古與南宋並無直接的仇恨。南宋還給蒙古人方便借道蒙,蔡州之戰二國聯軍滅金。並且此時元朝已經建立,元世祖忽必烈想成為中華正統皇帝,打造一個和其他中原王朝一樣的大一統王朝,他要籠絡人心,自然就要善待南宋君臣,自然也包括南宋皇室,
四十年的戰爭,也讓這位英主明白,漢人是不可以用血征服,優待南宋皇室而沒有像滅金那樣大肆殺戮,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美麗青春您真痘
蒙古人對當時東亞大陸上的三個主要國家——西夏、金和宋,確實是採取不一樣的風格。其基本規律,是越往後,其手段越溫柔;越靠前,手段越殘忍。
蒙古帝國滅西夏的戰爭,是在成吉思汗生前就基本完成的事業。憑良心說,蒙古和西夏沒啥深仇大恨,最後卻是整個西夏被夷為白地,西夏文明就此滅絕。
相對來說,金國和蒙古人的仇可就大多了。金軍每隔三年就要上一次草原來一次人口控制(具體怎麼控制可想而知),嚴格抑制草原人口發展。最後的結果,就是時隔百年後,開封城再次上演靖康之恥,只不過此時的開封已經改名叫金南京,成了金國的都城而已。
而對南宋這邊,蒙古之前一直沒和他們有多少瓜葛,但是單從兩邊打了四十年、蒙哥還死在釣魚城下面這件事,蒙古人不屠城似乎很說不過去。最後的結果,卻是臨安城和平投降,趙家子孫什麼事兒也沒有(南逃的小朝廷除外)。
往淺了說,這是蒙古人敬重殊死一搏的精神(即使是南宋的小朝廷,蒙古人修《宋史》時也承認他們是合法的皇帝);但是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從西夏滅國到南宋滅亡,中間隔了好幾十年。這幾十年之間,蒙古帝國的統治者早就換了幾輪了。
打西夏的時候,蒙古統治者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對待不服從、不聽話的對手,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就是一個字——殺。這是草原上打出來的大汗的非常自然的邏輯,無論是對花剌子模還是西夏都是如此。
而金朝滅亡的時候,蒙古大汗已經是窩闊臺了。相比於乃父而言,窩闊臺就要仁慈一些。因此,對待金朝的問題上,蒙古人就沒有搞三光政策,而只是讓金國皇室去贖罪。
而在四十年後的元滅宋之戰中,蒙古帝國已經分裂,忽必烈的孫子、拖雷的兒子忽必烈上臺。他是願意成為中華正統皇帝的,因此他就更沒有必要、也不應該以殘忍的手段對待南方的宋,因為一旦如此,勢必引起更大的反抗。四十年的戰爭,也讓這位英主明白,漢人是不可以用血震服的。
因此,是不斷的文明化讓茹毛飲血的蒙古人學會了怎樣不用殺戮就能征服一個王朝,僅此而已。
青言論史
蒙古滅金之時,曾經有一個『唯完顏氏不可赦』的命令,結果金朝皇族完顏氏除個別改名換姓、潛逃隱匿之外,基本上被屠殺殆盡。而蒙古滅南宋之後,太皇太后謝氏、太后全氏、宋恭帝趙㬎(xiǎn)等南宋高層都獲得了寬貸,甚至有相對比較優越的待遇。
這種差別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這是因為金朝是蒙古的世仇和死敵。當年金朝全盛時期,每年都會組織騎兵為主的武裝力量前往蒙古高原實施『減丁』,所謂『減丁』就是殺光成年男子、擄掠婦孺為奴的種族滅絕政策,在金朝的這一殘酷手段下,不僅普通的蒙古百姓遭到屠殺,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和繼承者俺巴孩汗也被金人釘在木驢上處死。蒙古和金朝的血海深仇,決定了滅金之時的一個都不寬恕。
第二,金朝統治集團雖然承平已久早就漢化,但是畢竟是少數民族出身,和蒙古存在同生態競爭關係。北狄雖然有蒙古和通古斯的差別、遊牧和漁獵的差別,可是打回原形的女真貴族還有機會依託自己的部落族群組織以另外的形式復興,成為蒙古帝國未來的心腹之患,所以斬草除根十分必要。
反觀南宋滅亡之時(1279年),大一統的元朝已經建立(1271),薛禪汗(元世祖忽必烈)是想要成為華夷一家的跨族群跨文化的君王——不管能否做到,其初心本懷如此——因此希望不再馬上治天下的他無論從征服籠絡人心還是從未來實際可能的危害性角度,都沒有必要和理由誅戮南宋皇族。
談古論金
風格截然相反嗎?我倒覺得並不是這樣。其實準確來說,蒙古人對金朝皇室是痛恨,對宋朝皇室是鄙夷,為了鞏固蒙元在漢地的統治,一切殘忍和冷血都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來談金朝,蒙古和金之間的確是深仇大恨的宿敵。
蒙古在合不勒的帶領下走向追求獨立的道路後和金朝就摩擦甚多,而蒙兀國的俺巴孩汗更是由於塔塔爾部的出賣而被金人俘虜,之後被金熙宗釘死在木驢上。之後成吉思汗討伐金朝時就曾以此為由。
在金朝歷史上有著小堯舜之美譽的金世宗對金朝內部是一位中興明君,但對於漠北蒙古部落來說就是個冷血的屠夫。
金朝接替遼朝之後,並沒有繼承後者在蒙古草原上的統治,而對待這些不聽話的有獨立傾向的蒙古韃靼部落,金人幹了很缺德的事叫減丁。
這就和他們曾經在宋邊境所做的“打秋風”類似,不停地派去軍隊屠殺敵人的精壯男青年,抑制他們的發展。
蒙古人拼命想獨立,金人卻時刻想踩在蒙古頭上,讓蒙古人變成他們的二等公民,雙方之間能和睦才怪。
因此蒙古滅亡金朝時,有“女真人唯完顏一族不赦”的說法,完顏後人不是被殺,就是隱姓埋名躲藏起來,
比較著名的就是一支號稱不聽《說岳全傳》的完顏宗弼後人(我呸),世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在幾百年後,女真以新的國號捲土重來,不僅徹底埋葬了蒙古帝國汗室,還入主了一個古老帝國,帶來血腥與繁華,最終留下沉痛的恥辱與災難。
南宋皇室相對而言,待遇好那麼一點點。畢竟軟柿子不用趕盡殺絕。但即便是這樣,由於南宋軍民對趙宋皇室的愚忠,元軍也必須徹底摧毀宋皇室的有生抵抗力量。
因此元軍一直追著不服從蒙古統治的南宋殘軍打,最後演變成了崖山海戰的悲壯。而今天的廣東四邑一帶還有一些倖存的南宋皇室後人。
當然,也有能在朝中任職的趙宋皇室成員,只要服從蒙古統治並且能為他們所用,最典型的就是趙孟頫,這哥們是趙匡胤的十一世孫,受到忽必烈的禮遇和重用,生前做到了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死後還被追授江浙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
而之前早早投降的那些中亞色目人國家的君主們,也是一直受到蒙古人的重用,當然在蒙古汗室派系鬥爭中多有波及。
所以說,蒙古人對於趙宋皇室相對的確寬容了些,只要別想著以皇室子弟身份搞事情就行。
普魯士之魂
蒙古人之所以殺光金國皇室是因為他們是世仇,而宋朝皇室本來和蒙古無恩怨自然理應被放過,相反蒙古對宋的戰爭卻是不義的戰爭,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火是蒙古幾度挑起的,導火線是由宋朝的端平入洛開始,元太宗窩闊臺首先以此為藉口發動對宋朝的戰爭,面對蒙古如此龐大的入侵行動,最後看到得不償失,由於攻打四川和荊襄失利,在長江一線處於僵局,不得不全線推兵。可是另一方面對歐洲用兵一路告捷,進入多瑙河流域一直打到維也納附近。
從窩闊臺開始,蒙古將南方的宋國給盯上了,由被動變成主動,在中原大範圍圈內,它之所以把宋當做眼中釘主要還是想一統天下,所以對於蒙古本身而言,宋國和它同受金國傷害,現在滅了金國,反咬宋國,道義上過意不去。蒙古明白宋朝曾受靖康之恥導致金宋世仇,在中原佔有大多數宋人示宋國為正統,也包括原北宋領土的臣民,金國滅亡一定程度是由他們導致,由於當初金太宗完顏晟惡意將欽徽二帝俘虜到北方,當眾人面進行侮辱,還給宋徽宗起了昏德公,宋欽宗起了重昏侯,殘害掠來的大宋皇室,這對於宋人當然不可容忍,這就有為什麼宋朝執意要和蒙古聯合會滅掉金國,目的就是想洗刷靖康之恥,他們不顧金哀帝唇亡齒寒和蒙古狼子野心的警告,一一孤行,重蹈宋金滅遼覆轍,主要不是考慮不到位,而是想報仇,眼看大金已滅隨便撈一把油水,把河南收回,可結果戰後蒙古並未妥現承諾所以就有金國端平入洛這回事。
蒙古在當初殺光金朝皇室,不是為宋朝報靖康之恥之仇,而是為自己報仇,在早些年,蒙古一直受金國約束,為了不使蒙古威脅自己,金國人故意讓蒙古人自相殘殺,還時不時在草原減丁。在壓制蒙古崛起的同時,金熙宗聯合塔塔兒人殘忍處死了成吉思汗上兩代首領俺巴孩汗和斡勤巴兒汗目的教訓他們不效忠的後果,所以就有和宋國一樣對金的仇恨非同一般。後來成吉思汗解除了與金朝的關係,他將對金的勝利示為人生一大勝利,這就有後來十五年的蒙金戰爭,蒙古為了報先祖之仇,將金國皇室處死是情有可原的。
而善待宋朝皇室除了上述同命相連以外,最主要還是蒙古後期殺戮的減少所致,忽必烈當上蒙古大汗後,一改以往,採取懷柔,他建立了元朝,將帝都遷到大都,主要重心偏向中原,所以就要考慮廣大漢地,元朝滅宋後,善待宋皇室,一則可以把自己變成仁君,二則可以穩定人心把民心籠絡到自己手裡,天下就可以長治久安,在他的之前善待大理皇室就是一個成功的先例,現在用到宋朝身上,更顯得明智。
龍文說史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頭無緣無故的恨,一切皆有因果。
先回顧一下唐宋之間的混亂歷史。當唐朝這一龐大的帝國轟然倒塌以後,天下大亂。趙匡胤取後周而建宋,與此同時,耶律阿保機領契丹而建國,收得燕雲十六州以後,耶律德光遷都開封,改國號大遼。宋遼打平之後,金國崛起,金國滅遼,金滅北宋,金繼續滅南宋。最後,在蒙古和南宋的聯合打擊下,金國滅亡,蒙古人殺光金國皇室。隨後蒙古進攻南宋,南宋堅持了近百年,於文天祥時代滅亡。最終,蒙古一統中國。
那蒙古為什麼要殺光金國皇室?緣於金國殘暴的統治。
金國看到蒙古人口快速增長,金國看作是威脅,於是實行“打穀草”的政策,每隔三年就殺一次蒙古人,只要達到馬腿高的兒童一律殺死。鐵木真的先祖安答孩就是被金國軍隊釘在木驢上殺死。可以說,蒙古和金國是世仇。
再看金國是如何對待北宋的,靖康之恥之後,宋徽宗、宋欽宗被掠去五國城,宋徽宗被折磨致病而死,宋欽宗被金國軍隊強制騎馬打馬球,不慎跌落,被馬活活踢死。宮女、皇妃更不用說,簡直就是金人玩物,可以隨意處置。
那蒙古為什麼對宋皇室有優待呢?
一、在鐵木真攻滅西夏之後,偶感身體不適,不久便病逝,臨終遺言“聯宋抗金。”窩闊臺繼位後,聯合南宋,發動了滅國之戰。戰略上有配合。
二,蒙古在統治中原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先進性,在“回草原”還是“漢化”的爭論中,“漢化”佔據上峰,蒙古需要南宋優秀的人才來治理國家,所以只要投降,忽必烈一概歡迎。當年,文天祥被捕後,在蒙古呆了三年,忽必烈一心想要招降他,無奈文天祥誓死不從,忽必烈愛才惜才,準備放了文天祥,不過料,前朝丞相留孟炎進讒言“以文天祥的威望和能力,南歸之後,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抗元勢力必然大起。”於是,忽必烈處死了文天祥。
三,蒙古想通過招降,來瓦解南宋軍民的抵抗力。一味殺戮必然激起更強烈的反抗。
品讀春秋001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蒙古人跟宋朝人相隔很遠,雙方一開始使用都是遠交近攻的策略,曾一起合作征伐金國,算是有一段蜜月期。宋人之於蒙古是沒有什麼仇恨的。
蒙古人跟金國人之間則有切骨仇恨。遼國被滅之後,遼國宗室耶律大石率殘部逃亡中亞建立西遼。耶律大石在穩住腳跟後,立即率兵東征。雙方都在蒙古草原尋找同盟者,相互征戰,其實損失最大的是蒙古人。
西遼勢力被逐出蒙古後,金國人為加強對蒙古各部落的統治,經常離間各蒙古部落,讓他們自相殘殺。
同時為了削弱蒙古勢力,金國使用殘酷的減丁策略,屠殺蒙古人,這使得蒙古人非常仇恨金人。
二、蒙古滅金是1234年,蒙古(元朝)滅南宋是1276年,中間相隔40多年。期間蒙古的統治者已經換了好幾波人。
嚴格意義上說,滅金國的是蒙古帝國,滅南宋的是元朝。
1259年蒙古帝國蒙哥汗在釣魚城下病逝,忽必烈跟弟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違反蒙古帝國汗位繼承製度,沒有在和林城由蒙古各部王公推選上位,而是在漢地由東蒙古各王公擁戴上位。其實際就是造成蒙古帝國分裂。忽必烈的蒙古大汗是不被西蒙古各王公承認的。
蒙古屠殺最厲害的時候,是蒙古帝國初期南征西夏金國和西征中亞、西亞和歐洲的時候。之後,蒙古帝國大分封,蒙古人在各分封區域迅速本土化,為了統治利益也逐漸減少屠殺。
1251年,蒙哥汗任命忽必烈為總理漠南漢地庶事。忽必烈在汴京開府,任用大批漢人管理漢地,逐漸開始漢化。
忽必烈建立元朝,國號取自《易經》大哉乾元,元朝滅宋,名義上是以天子仁義之師滅宋,所以征服過程屠城少,對投降的皇室也能以禮相待。
茶亭浪子
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一般都是領土戰、資源戰,主要目的還是生存。
中原地區的戰爭,主要是王朝更迭。百姓某個時期受政治或連年災害所迫,揭竿而起或順應潮流,只是一種新的時代傳承。
金國對蒙古族壓迫、殘害多年,特別是成吉思汗的祖上,被金人釘在木樁上,兩家有世仇。另外,金國的負隅頑抗,拒不投降,也進一步加深了蒙古人的仇恨。皇室被誅殺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南宋曾協同蒙古人滅金,歷史上無多大世仇。蒙古滅南宋,也沒有多大抵抗。南宋的文化和富饒,也讓蒙古人刮目相看。
還有一個:滅金主要是成吉思汗;滅南宋是忽必烈。兩個人還是有區別的。成吉思汗是滿足其擴張欲、征服欲;忽必烈建立元朝,主要維護他的霸業,鞏固他的地位,沒必要激起民族仇恨。
美麗小泉城
對金朝,蒙古是切齒痛恨,蒙金兩國是世仇是死敵,蒙古絕對不會對金朝手軟,包括與金朝同氣相聲的西夏,蒙古一樣趕盡殺絕,但是對南宋皇室,蒙古顯然是優待的,如此截然不同的待遇,是為何?
蒙古與金朝是歷史上有名的世仇,兩國之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仇恨實在太深了。在蒙古還沒強大之前,看看金朝都做了什麼“好事”:金熙宗時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朝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有“小堯舜”之稱的金世宗,對蒙古人同樣充滿敵意,蒙古納貢稱臣還不算,還每三年遣兵向北攻打蒙古人,美曰“減丁”,蒙古人表面上臣服,實際上無不咬牙切齒,對金人恨之入骨。為了防止蒙古人報復,金人還花費大量人力財力築起一條南北長3000裡的長城,不為別的,就為了防止蒙古人報復襲擾。
面對金人的殘酷壓榨壓迫,蒙古人非常沉得住氣。蒙古人的英雄鐵木真花了十年時間統一了蒙古各部,於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厲兵秣馬、續勢待發,隨時南下,專打金朝。一報祖宗之仇,二來與金朝逐鹿中原,將金朝趕盡殺絕取而代之。伐金,是成吉思汗必生所願,因此,終其他一生,金朝都是頭號對手,不除絕不瞑目。為了滅金,蒙古先後三次伐西夏,以去金之左膀右臂。蒙古滅金,前後歷時長達24年,1211年蒙古於野狐嶺大敗45萬金軍,此役讓金朝元氣大傷,此後蒙金力量開始逆轉。1213年,蒙古第三次伐金,又一次大敗金朝,同年八月,金朝發生政變,衛紹王永濟被殺,宣宗繼位。在蒙古大軍壓迫下,宣宗遷都南京,中都被圍,金朝半壁江山已盡落蒙古之手。
宣宗南遷後,金朝更是潰不成軍,北方大片土地盡數淪陷。1217年蒙古大將木華黎徵金更是給金朝以致命一擊。金哀宗繼位後,面對三面受敵的嚴峻形勢,決定停止宣宗的愚昧做法,與宋、夏修好,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抗蒙。以數十萬兵西守潼關一帶,另派精兵20萬沿黃河2000餘里分4段堅守。於是,蒙、金形成隔河對峙局面。但是蒙古人誓不罷休滅金,繼續持續攻打。1227年,金朝重要的盟友西夏亡於蒙古,同年成吉思汗卒於清水縣。蒙古繼續加緊滅金,蒙古人尊成吉思汗遺命,借道南宋,繞過潼關,出其不意以滅金。這是南宋與蒙古的第一次交集,面對共同的世仇,南宋當然樂見蒙古滅金,因此慷慨開放邊境,放行蒙軍借道宋境滅金。
經過多年的戰爭,金朝早已成強弩之末,不堪一擊。三峰山之戰後,金朝有限的力量被消滅殆盡。1233年,汴京淪陷,絕望中的金哀宗退守金朝最後一座大城市蔡州做背城一戰。同年八月,南宋理宗皇帝接受蒙古聯蒙攻金的建議,以名將孟珙為帥,出兵2萬,米30萬石浩浩蕩蕩開赴前線,與蒙軍會師蔡州城下,聯兵攻城,以期合力滅金。金天興元年(1234年)舊曆正月初十,金哀宗傳位於末帝完顏承麟。十一日,宋蒙聯軍軍破城。哀宗自縊,完顏承麟被殺,金亡。
金既滅,蒙古本可乘滅金餘威攻打南宋,但蒙古內部此時也是亂的很,汗位之爭使蒙古暫停攻宋,最終忽必烈在汗位爭奪中勝出建立元朝。從1268年開始,元世祖忽必烈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滅宋戰爭。先派劉整與阿術攻打南宋長江重鎮襄陽,前後六年,於1274年攻下襄陽,宋將呂文煥投降。襄樊之戰以南宋的失敗結束,1275年降將呂文煥率元水陸聯軍於蕪湖擊潰賈似道的南宋水軍,史稱丁家洲之戰。隔年元軍攻陷臨安(今浙江杭州),謝太皇太后攜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元朝。
令人意外的是,向來兇殘無比的蒙古人,對降元南宋宗室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給予了極大的優待。謝太皇太后被降為壽春郡夫人,在蒙古人的監視下頤養天年,一直活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才去世,活了73歲。而小皇帝宋恭帝被送到大都後,被元世祖養在宮中,成年後篤信佛教,自願到西藏出家。1323年5月,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享年53歲。而其他南宋宗室,大都被廢為庶人過起了平民生活。比起對金朝皇室的趕盡殺絕,蒙古人對南宋皇室顯然要優容寬厚的多。
蒙古與金朝是世仇,也是死敵,所以屠滅金朝宗室可以理解。兩國的仇恨實在是太深了。但是蒙古與南宋並無直接的仇恨。南宋還給蒙古人方便借道四川攻宋,蔡州之戰南宋、蒙古還合作愉快的聯軍滅金。蒙古至少在滅金這件事上還是比較感謝南宋給予的方便。而臨安城破後,南宋抗元勢力依然轉戰各地,元朝為了籠絡人心,以期儘快結束戰爭,優待南宋皇室而沒有像滅金那樣大肆殺戮,是具有長遠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