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泰特现代美术馆

TATE MORDERN

泰特现代美术馆自2000年开放以来,这个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河畔电站”(BANK SIDE发电厂)改造而来的现代美术馆已逐渐成为伦敦南岸乃至整个欧洲最为引人注目的公共艺术空间之一,并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蓬勃发展。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河畔电站

SIMMONS AEROFILMS摄于1952年3月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圣保罗大教堂顶部望泰特现代美术馆

RORY GARDINER摄于2016年

方案最大亮点是涡轮大厅:

在这个35米高、152米长的巨大空间西侧尽端,设置了一个通过宽阔坡道连接地面的下沉式新入口,让这个“艺术之地”同时成为市民的“城市门厅”。这一“巧妙而简洁的设计策略”近乎完美地实现了现代艺术与工业遗产之间的交融。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改造后,锅炉房变成了可布展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半开放式画廊,除去1楼用作入口大厅和周边产品售卖地之外,2-4层主要作为免费展区;而3000余平方米的涡轮大厅除了偶尔举办大型雕塑和装置艺术展览,其余时间作为公共游憩空间面向市民开放。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2004年,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访问需求,泰特集团开始考虑制定下一阶段的美术馆扩建计划。这座耗资2.6亿英镑的新建筑于2016年正式开放,内部共分11层,包括位于地下一层的由原储油罐改建而来的新型展览空间和顶层的360度半封闭景观休闲露台。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新增的总计2.1万平方米空间为泰特现代美术馆增加了60%的可用面积。新开关屋全部的6-11层空间并未专门用于收藏和展示,而是用作办公室、会员室、活动室、艺术教室、咖啡吧、餐厅和露台,还包括占用首层部分空间设置的餐厅和零售商店。地下油罐改造后成为多媒体展厅。恢复铺装的上盖空间更是全部被用作游乐空间,设置了秋千和攀爬架等设施,为周边社区居民创造了全新且极富艺术气息的日常休闲活动场所。

虽然没有大量的扩展商业空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在2016年的访客流量达到了590万的历史最新高度,其中近一半的访客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伦敦前10大展览博物馆中,只有泰特现代美术的访客流量得到近10%的增长,而其他的博物馆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作为主体功能的重要补充,对于后期主题衍生品、餐饮等服务功能以及品牌合作销售的运营和推广,也是应当加以考虑的一环。新泰特凭借其多年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运营经验将这一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

在人流最为密集的北入口大厅(包括首层和地下一层)分别开设了一间综合商店、一间书店、一间纪念品和衍生品零售店和一间原创设计品展销店。结合游客的日常零散募捐和高端人士的公益慈善捐助,再加上数个咖啡馆、主题餐厅和酒吧,新泰特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甚至“名利双收”。相信这对于改变国内很多工业遗产再生后因缺乏维护和运营资金而逐渐凋敝的惨淡现实会有所启发。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自新泰特开业至今,周边乃至瑟萨克全区最显而易见的改变是其房价和商业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伦敦平均水平。2005年新泰特扩建的消息被证实之后,美术馆周围的区域很快发生变化:一座位于开关屋西南部,包含200余套豪华公寓和大量经济适用住房的居住综合体开始兴建;东侧与之紧邻的地块上,一座包含9万余平方米商业空间的新商务大楼进入收尾阶段;瑟萨克区内以这两座建筑为代表的,“由新泰特招商”的各类新空间在随着开关屋的落成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之后,带来了更多的高端访客和新艺术家。

正如一位麦肯锡评估师所言:“无论艺术和艺术家落脚在哪里,发展都会随之而来……这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香港大馆

TAI KWAN

这是一座近170年历史、总占地1.36万平方米的艺术馆。由香港赛马会资38亿港元进行活化,命名为“大馆(TAI KWUN)”,艺术馆的前身是香港中区警署建筑群(落成于1864年)。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活化后的“大馆”古迹和艺术馆主要由18座建筑构成,其中16座古迹的建筑风格明显多为维多利亚式、爱德华式殖民地建筑风格:红砖墙、花岗石雕和楼梯、铁锻阳台。

这是中环地区仅存的19世纪后期至20纪初的建筑;两座新建筑宛如两翼,由旧建筑向外延伸,徐徐展开,高度限制较原有旧建筑为80米,用来作为展示现当代艺术的空间以及餐厅。“大馆”总监,同时也是悉尼歌剧院以及香港爱乐乐团前总经理简宁天(TIMONTHY CALNIN)对外宣称“致力保留历史建筑原貌,为馆内的历史建筑群赋予新使命” ,新旧交替成就了如今新生的“大馆”。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整个中区警署建筑群的改造计划由简宁天负责,其中包括一个可以容纳200人的表演艺术中心、一个室外剧场、餐厅,以及“大量专为公共艺术准备的公共空间”。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劳伦斯·韦纳在大馆建筑表面的创作

图片来源:KWAN SHEUNG CHI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铝材均是100%经过回收再造,让新建筑得以在历史建筑群中以别样的方式表达其现代形态和质感。此外,铝制立面上有规律的洞孔和纹路还提供了遮阳挡雨以及部分结构作用,在从内到外回应功能需求的同时,也顾及到香港当地亚热带的气候。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同样,香港大馆的运营也非常注重自身商业的发展。大馆提供各种生活休闲娱乐,包括美食餐饮、典藏书籍、精致礼品和订制服饰等商店;商店亦会举办文化活动、工作坊、配合大馆一连串的历史文化及当代艺术节目,使得大馆文化体验之旅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梵高藝術禮品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BAR AT ARMOURY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AAHAR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两个经典老建筑活化案例,诠释城市价值的再释放!

STATEMENT

“艺术+商业+体验”结合,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艺术与商业的合作让原本单一的物质消费变得绚丽多姿,精神消费、体验消费都得以发展,艺术更大程度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用文化内涵增添产品的人文色彩,用先锋的艺术理念升华现代的商业文明,建构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多维度挖掘活化项目的内在气质:

一是尊重历史,强调对遗产自身和所处城市文脉的延续,更多地从“简单而纯粹”的思路出发,避免大拆大改,并力求对城市经典内涵有所呼应。

二是尊重环境,强调对基地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最小干预”,并结合对本地特色文化的挖掘,力求将文化与自然进行完美融合。

三是尊重社区,强调市民对于文化和文化设施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播和教育普及方面主动作为,力求创造人与遗产、遗产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