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時候擺脫屌絲思維的?

你好,我是那位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說屌絲一詞絕無嘲諷之意,這只是一個自嘲的詞,但屌絲思維可是致命的。很多人都有聰明才智,但是卻被屌絲思維所害,影響職場的發展。

01屌絲思維不是屌絲的專有特質

只要你還是個人你就一定還有屌絲趣味,我們很難逃離做為一個人的屬性,強大如劉強東這樣的精英,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生理層需求。


你是什麼時候擺脫屌絲思維的?



弗洛伊德提出過人有三個“我”:本我、自我、超我。上圖馬斯洛的需求圖只顯示了本我與自我的需求,其實還有一類是超我,只不過,這樣的人都已經已經不是人,而是“神”、“佛”、“魔”。自然不在我們本次的討論範圍內。

所為一個人的本能屬性需要,我們對那五層需求其都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層次不一樣,我們也就形成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擁有屌絲思維的人,有時候是迫不得已。比如,我昨天看一個視頻:在地鐵裡,一個母親因為兒子貪玩弄丟了一張5塊錢的地鐵票而打他,很多旁人不能理解,為了5塊錢至於嗎?後來得知她是離異母親,為別人做鐘點工,一個月才掙900塊錢。

在這種為生計奔波的生存環境下,只能被迫擁有屌絲思維,如果不是人類通過科技的力量解決了大多數人的飢餓問題,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是屌絲思維——歷史上的異子相食不就是這麼回事?

我很感謝祖國、感謝這個時代。

作為一個上過大學,擁有擠入上層社會的可能性,擁有一張入場券,我們仍然擁有屌絲思維時,其實是完全可以進化成精英思維的。

這裡要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一定的悟性和智慧。

屌絲思維意味著一個人會過度地在生理層、安全層需求追求,但又得不到基本的滿足,所以會滋生怨恨、抱怨、責備、得過且過、聽天由命、“爛泥扶不上牆”、有強烈要投機取巧的思想等情緒與特點。

屌絲思維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確實是因為貧窮、沒錢,但不併意味著賺了錢的人,就會沒有。比如,因為祖上積德,在現在一個好的地皮買了房,拆了遷分了一筆不菲的錢,就能保證他沒有屌絲思維嗎?

他有沒有可能下半輩子就一直在想著:能不能再去哪裡買套房子,等著被拆遷呢?

一個被老男人包養的年輕女孩子,可以享受到同齡人無法享有的物質生活後,她們就懂得了如何賺錢的底層邏輯了嗎?

不是每一個女孩子都有田樸珺那樣的水平,有明確的目標,懂得利用大佬的背書與資源發展自己的事業。

那麼,擁有屌絲思維的人,從本質上看,是為什麼?


你是什麼時候擺脫屌絲思維的?



02屌絲思維的致命弱點

“他能泡到女神,不就是因為長得帥嗎?”;

“他能賺到錢,不就是運氣好嗎?”;

“女人都TMD太物質了”;

“社會真腐敗啊,真無助”;

“團隊的人真傻逼,真是豬隊友”;

“讀那麼多書,有毛線用啊,賺到錢了嗎”;

“學歷有個鳥用,你看馬雲”;

“學習個屁,我表哥大字不識幾個,照樣開工廠賺錢”;

“雷軍不就是站在了風口上嗎?”;

……

簡單的歸因、寄希望在他人身上、所有的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是這些人的典型思維。

屌絲思維的致命弱點在於一個「靠」字上。

靠天、靠地、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可什麼時候想像過自己真正強大起來後,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靠」?

將事情的成敗全依靠在外界環境、外人身上的人,就是屌絲思維人癥結所在。

為什麼呢?

一旦他想著靠,就會自己放棄進步、成長、提升自己本身的價值,但身為一個人能沒有貪慾嗎?不可能,但自己又不願意讓自己真正獨立起來。

《都挺好》裡的媽寶男蘇明成就是一個典型,離婚之前,都沒有真正獨立過。母親在時靠著母親的給養找工作、買房車、結婚,一旦失去了庇護,完全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有貪念,但得不到滿足時,就會開始喜歡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從而心生怨恨,抱怨環境、抱怨他人。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總會不免遇到這樣的人,萬事都是別人的錯,但自己沒問題。

沒有業績時說:客戶太難找,價格太高、我們產品沒有競爭力、我們市場部不給力、我們後端供應不上、我們技術能力不行……

這樣的思想有時真的很危險,長此以往,就會開始被情緒控制,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分好壞、邪念滋生……

去年在溫州樂清,坐滴滴順風車遇害的20歲的女孩子,就是不幸被這樣的人給害了,那個人是個什麼人?

初中輟學、在多家互聯網現金貸平臺借貸……

恰逢年輕貌美的女孩子,遂心生歹念,很可能是自己對現實絕望,死前再找一人墊背,滿足一下自己的慾望。

他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是自己的生存環境滋生的,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身處不那麼順境的環境,這不是我們幹這事的理由。

停止抱怨,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讓自己變得有價值才是停止屌絲思維的開始。


你是什麼時候擺脫屌絲思維的?



03關於如何擺脫屌絲思維的幾點建議

第一,發現優勢。可以參考子桓的《發現優勢》。

人一開始做事情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信心來源於2方面:一方面是自己對自己做事情是否有把握?另一方面是外界對自己的正向反饋。

發現自己的優勢,就是建立自信心最重要的元素,因為只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你才會有確定感,做起來也會更順手,更容易建立信心。

我之前在職場見過一個人實在是沒發現自己的優勢是啥?

但有一點,他打字是用五筆字型,而非拼音,他身邊的人都不會,他就時不時地展現他的五筆打字能力。你還別說,他就通過這一個小點,獲得了一點點自信心,慢慢地,在做其他事情比之前的效果就好了很多,因為得到了一些正反饋:哎喲,你還會五筆呀,牛逼啊。

所以,他在學習其他的業務技能時,發現自己五筆也能學會,其他的,其實也可以吧,就慢慢地有了進步。

當然,用什麼打字,這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給自己信心。

第二,開始行動。可以參考五腳獸的《行動的力量》。

針對自己的優勢,開始立即行動,少說多做。

原因我在裡邊也講到了,我們很多時候面對的是不確定性的事情,但我們又不是拿著生存地圖,才去生存的,就像我們不是學會了游泳才下水一樣,我們更多時候需要在行動中調整我們的算法,然後找到一條生存之道。

行動,你就贏了絕大多數人。

第三,尋找反饋。

更多時候,我們需要有外界的即時反饋來幫助自己進一步提升自己,我們很多時候,並不知道一直做一件事情是為了什麼?也沒有所謂的初心,很多時候是不得已,走上了那個位置,那該怎麼辦?


你是什麼時候擺脫屌絲思維的?



讓外界的反饋給自己正向的支撐,你就更容易在不斷提升自己這件路上走得更長久。

比如,開設公眾號寫文章,你肯定會為了讓別人認同你,會去學習知識,積累素材,整理邏輯,這個過程就是在尋找正向反饋幫自己提升;

比如,你找一個閨蜜時不時能誇自己,這種心理暗示其實也會有作用;

比如,你加入一個社群,和大家一起學習精進,一起討論,為了讓自己有一定的見解,你不得自己好好學習嗎?

最最重要的,一定不要有「靠」的思想,這是一種很弱勢的文化,太多人在突破階層的過程中就死在這點上。

繼續關注子桓說,我依然是那個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