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点击观看 ,或在今日头条App、西瓜视频App搜索“申仕说”即可观看。

“好的艺术,它是我们触摸生命的机会,它是我们打败时间的武器。”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著名昆曲艺术家张军

张军,著名昆曲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素有“昆曲王子”之美誉。他专工昆剧小生,从艺近30年,主演过《牡丹亭》、《长生殿》、《春江花月夜》《我,哈姆雷特》等多部大戏,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2009年成立“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后,先后推出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水磨新调·Kunplug”张军新昆曲音乐会等极具创意的昆剧品牌。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张军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水磨新调·Kunplug”张军新昆曲音乐会

去荷兰为谭盾歌剧助阵,在王力宏演唱会上唱昆曲,与日本歌舞伎大师市川笑也合作演绎《牡丹亭·惊梦》,在美国哈佛大学等海内外学校举行昆曲互动讲座与演出等等,与传统昆剧小生不一样,张军很时尚、很现代,就像他一直推广的“当代昆曲”概念。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当然,这些只是他拓展昆曲传播渠道的冰山一角。600多年的昆曲遗存,在时隔几个世纪的复兴芳华之年,应有怎样的面貌和表现?张军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从1998年开始致力于昆曲事业的推广传播至今,已经20年了;从2009年放弃上海昆剧团副团长的职位,成立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至今,也已经10年了。我们在这时找到了张军,聊一聊他在这些年所历经过的载浮载沉、心境变迁。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Q:聊一聊您跟昆曲结缘的故事?

A:12岁之前,我跟昆曲没什么交集,家里也没有搞文艺的基因。1986年的时候,上海戏校昆曲班来到我的家乡青浦招收学员,我的妈妈就让我去报考试试,并告诉我不要在意是否考得上,只需要享受这个锻炼的过程就好。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当时有一两千个人参加考试,最后只招了1个男生,就是我。我非常荣幸,因为妈妈的一个“逼迫”,妈妈培养我的一个方式,让我踏上了一条对我人生来讲无比有价值的昆曲艺术道路。

Q:从最初昆曲的“传承者”,到后来昆曲的“传播者”,您觉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您如何看待自己身份的转化?

A:首先关于传承,传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它有学习、有保护、有磨炼、有表演等等,它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对一个传统艺术的工作者来说,这个部分必须是生命最重要的起点。

我一直在做一个演讲,题目叫做《给过去一个未来》,其实中国的传统艺术,你不知过去,你就无法驾驭它走向未来。不像有些所谓新生的艺术是砸碎过去重塑未来,或者说它本来就是这个时代莫名其妙生长出来的,传统戏曲完全不是。当你在舞台上驾驭传统的力量不够厚的时候,你所谓的创新跟发展是非常危险的。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张军演讲《给过去一个未来》

所以一定要把传承做好,大多时间我就是在练功房里一直没完没了的练,已经练了30多年,继续还得练,可能是练一辈子,永远都还有学不完的东西需要去琢磨的。

其次关于传播,传播是我在20年前发现的一个新的法宝。要知道,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正处于昆曲的低潮期,当时基本没有什么人看戏看昆曲。但是我觉得,一个好的艺术应该有更多的、更符合当代年轻观众语境和审美的表达方式。

所以后来在2009年的时候,我辞掉了上海昆剧团副团长的工作,成立了国内首个民营昆剧院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这些年间,尽可能去到更多的地方,将昆曲传播给大家。

Q:可以说昆曲改变了您的整个人生,您觉得昆曲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A:讲得学术一点,昆曲是曲牌体的,凡是大家知道用胡琴伴奏的那些传统戏曲音乐都是板腔体的,音乐宽容度会比较大,但是昆曲是古汉语曲牌体的,

它要写成一个戏的文本,它的音乐形式和它的整个表演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说昆曲是中华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

讲得通俗一点,在书法、古琴、茶、武术太极里面,你所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境,在昆曲里面都有,它是一个集大成者。

所以我很荣幸能够跟昆曲这样的艺术相伴,它对我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我一直觉得,好像大家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恰恰不知道,昆曲是开启传统文化之旅的一把最好的钥匙。

Q:那这些年您在昆曲的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A:梅兰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移步不换形”,就是传统艺术,你知道什么东西是你的核,什么东西是可能发生变化的,如果你不知道那个核,你守不住那个核,就会随波逐流、迷失自己。

而昆曲这样的传统艺术,古汉语、曲牌体和它内在呈现出来的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和表达”,这是不能变的,是我们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守住的“核”。

比如2018年的万人演唱会上,我唱了25段曲子,这当中所有昆曲的唱词唱腔和韵味,基本上都是得到了完整保留的,再比如说大家都很喜欢的《懒画眉》,差不多也是四百二三十年前的曲子,我就是按照老师们、老祖宗们教的去唱,但是会加入电钢琴去重新塑造这个意境。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张军“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张军“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张军“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

你要知道,我们是桥梁,打动你的是这个音乐里面最最本质的东西,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变得只是呈现的方式方法。

Q:您在昆曲的传播中,做过很多跨界合作,您觉得这个过程带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2008年谭盾老师的歌剧《马可波罗》在全国招演员,他选中了我,给我一个表演机会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去看待艺术在世界舞台传播的态度,就是一定要开放,要有足够开放的心去判断、了解和接纳世界文化本来的大不同。所以谭盾老师在这个戏里面,为我创造了用中国昆曲的韵白来念英文旁白的表演形式,对我的影响是非常之巨大。

2002年的时候,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一个大型晚会上,我跟日本歌舞伎大师市川笑也先生合作演出中国昆曲的经典段落《牡丹亭·惊梦》,他是日本杜丽娘,我是中国柳梦梅。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张军与市川笑也先生合作演出《牡丹亭·惊梦》

当我们演出结束以后,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合作得这么好,我说是因为日本歌舞伎大师市川笑也先生是一位很棒的艺术家,我们花了很大的时间来准备、筹备和排练,所以可以做得好啊。但是,市川笑也先生的回答很令我震撼,他说:“因为日本很多的艺术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日在文化上是有非常深的渊源,所以我们能做得好。”

那时我就知道,昆曲对我个人而言不再只是一个职业,我也不再只是舞台上的一个表演者,在世界舞台上,我受到的尊重是来源于我背后强大的文化能量,之后也一直在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文化。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2012年2月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2014年6月 法国巴黎拉塞尔圣克卢宫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2015年9月 德国萨克森州立博物馆

Q:那您选择在上海成立张军昆曲艺术中心,除了上海是您长大的地方之外,还有什么吸引着你?

A:还是一个词:开放。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很包容、很鼓励、很愿意去看到一些创新的变化。

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是全中国八千七百五十四个民营院团里面,唯一一个民营的昆剧院团,将来我想也是唯一的一个,因为要做新体制的昆剧团是非常非常难的,它是非公有的,是要靠社会、靠自己来运营它的,而这件事情,就在上海发生了。一开始也许是试错,但也许就是这样试错出了一样全新的东西。

上海是我的大本营,园林《牡丹亭》在上海扎根了快10年,我在这里也已经足足演了两百二十场,我们还创排了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这样的剧目在上海的全新探索,我想有更多的戏会在这里发生,因为昆曲的伟大的剧目太多了,我想在自己精力还很旺盛的时候,把它们一个一个做出来。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2016年,张军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在伦敦上演

Q:您这么多年来,依旧时时保持着精进的态度。对于自己的学生、年轻的昆曲新一代,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A:戏曲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只有踏踏实实的先把传统弄清楚,基本功弄扎实了,你才有机会去表达你自己,走向更好的未来。

我们一直在讲“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十年,戏曲这个行业真的是十年如一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样残酷。你需要积累到非常丰厚的一个程度之后,才会由量变到质变,没有捷径可走,没有近路可抄,踏踏实实的从学生辈儿,就得这么萝卜干饭一点一点啃着吃着慢慢长大。

但是我相信在上海做这件事情,会给你更多的可能性,你会在传统里面找到非常多的灵感的,相信过去,才会有未来。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一百年后还有人看昆曲吗?“昆曲王子”张军:好的艺术是会进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