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2016年8月許鋼被市教育局選派到察右中旗巴音鄉西水泉駐村第一書記。雖然長期工作在教育戰線,但第一次開展農村工作,面對西水泉村的現狀,他沒有退縮,匆匆放下行李,迅速開展工作。


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他聯繫鄉包村幹部,與村“兩委”班子“碰頭”見面,瞭解村情民意、種植養殖業等情況。從駐村那天起,開始走村入戶、調查摸底,到貧困戶家坐一坐看看有什麼困難,到田間地頭與老鄉拉拉家常,問問他們的所思所盼。積極為他們出主意、想辦法。他很快熟悉了西水泉基本情況,為了更好的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他印製了“便民服務卡”,瞭解許多貧困戶和群眾,村民也慢慢知道了村裡有個許書記。他性格親和,真誠樸實、樂於助人、對待事情耐心細緻,很快受到村民的信任。例如他看到80多歲村民張桂英老兩口在院裡起蔥時非常吃力的樣子,他二話不說馬上幫助老人起蔥,老人感激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臨走時硬要塞給他一捆蔥…又如他經常來到五保戶趙恩寬老人家,送一些日常吃的用的。老人沒有子女,許鋼便成了老人的家人。幫助發展生產貧困戶朱四全、張銀柱、胡長勝、馮巨奎,建造棚圈、購置肉牛、協調解決了貸款……


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許鋼把西水泉村當成了家,老鄉們也把他當成了家人,他用真心真情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村民對他很是信賴,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對村民的困難,他想方設法去解決,對於一些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事情,他也耐心地給予解答。每次週末回城村民總是讓他捎帶買農藥、買種子、買農機具配件等東西,他樂於幫助村民辦事。雖是小事卻讓村民感受到駐村幹部的溫暖,直誇“許書記沒架子,是我們莊戶人的好書記”。群眾就是這樣樸實,你把他們放在心上,他們就認可你、支持你!

許書記曬黑了,一件過時的藍襖,一條褪色的牛仔褲,一雙破舊的運動鞋……現在的他看起來更像個地地道道的村幹部了。他用實際行動樹立了黨員幹部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形象。

“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幫扶永遠在心上”,只有“主心骨”硬起來,貧困群眾“腰桿子”才能挺起來。他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讓黨員包聯貧困戶,西水泉村兩委班子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真正成了群眾的“主心骨”。

他來到了巴音鄉西水泉村快三年了,對4個自然村的風土人情、種植養殖習慣、土壤結構、無霜期以及年積溫等情況瞭如指掌,瞭解到當地人的種植習慣大多是以胡蘿蔔、土豆、玉米、葵花、小麥為主,這些農作物有的是大量使用地下水,有的作物是增產不增收,而西水泉的土壤結構很適合種植各種瓜類,是地地道道的綠色產品,因為這裡的空氣沒有PM2.5,灌溉用地下深井水,使用有機農家肥料,加上西水泉村得天獨厚氣候條件和富硒土壤等特殊地理位置優勢,使得這裡種植的瓜類口感甘甜細膩,獨一無二,健康綠色無汙染、低產質優價高,被稱為“金瓜”。

許鋼從17年開始逐漸調整產業結構,引進貝貝南瓜種子,當時農民並沒有認識到這些品種的優勢,只種植了40多畝貝貝南瓜 ,但當年取得了可觀的收入;2018年由於農民看到這些品種的經濟價值,逐步擴大種植面積,村裡瓜類種植面積增加到200多畝,畝產大約2200斤左右,純收入達1600元以上。2019年許書記多次自掏腰包帶領農戶對上海、廈門、廣東、北京等地市場的廣泛調研,發現西水泉瓜的質量以及產出的時間正是全國這些瓜類沒有上市,利用上市時間差可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許書記經過努力和上海、廈門、廣東、北京等地多家客商簽定了銷售訂單,村裡瓜類種植面積將迅速達到2000多畝,找到了讓貧困戶脫貧後收入有保障,脫貧不返貧可持續發展生產的路子,也為村民下一步打造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礎。

駐村以來,他對西水泉村逐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利用電商平臺線上線下銷售瓜類等地特色產品30餘種,註冊了“西水泉”系列產品商標,2018年村有集體經濟收入超過6萬元,為貧困戶每戶分紅360元,為4個自然村的元宵節文藝匯演每村補貼1000元,購買服裝和樂器。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他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逐一走訪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查看每家每戶的住房條件、勞動能力、教育醫療、收入狀況等,弄清致貧原因;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徵求意見建議,合理規劃全村的土地,調整種植結構,配合鄉政府宏觀調整紅蘿蔔種植面積,取消了葵花種植,有效節約了地下水,逐步改變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狀。引進貝貝南瓜、藜麥、蠶豆等農作物,把“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落到實處。同時發展庭院經濟,為所有貧困戶引進東北“123”果樹300餘棵,並保證3年之內成熟結果。為20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免費發放訂單養殖小雞700多隻,統一銷售。

時光飛逝,他在西水泉駐村幫扶已經快3年了,通過這幾年的駐村工作,深深體會到村民的疾苦,體驗到基層幹部的不易。同時,也在做好一件件實事中鍛鍊了才幹,豐富了人生閱歷。“一任駐村幹部,一生扶貧情緣。”長期的駐村蹲點,他與村民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緣。他經常帶領村級組織開展為民服務,關心關愛貧困戶、五保護、殘疾人、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那是一個殘疾留守兒童的家,女孩生活基本無法自理,由爺爺奶奶獨自拉扯著8歲大的孫女李依璐,家裡經濟來源少。“咋會難成這樣?”許鋼不禁發出的感慨。

他馬上想辦法幫助殘疾兒童李依璐順利進入市特殊教育學校就讀,併為孩子陪讀的奶奶在學校找了一份收入1300元的工作,解決了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也減輕了家庭負擔。又如他全力以赴幫助古碌碡劉滿孩癱瘓的老伴範牡丹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幫助他從居住在山西的女兒手中要出戶口,辦理了身份證,協調民政局為他們上門結婚。“心繫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市教育局駐村第一書記許鋼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用真心用真情幫助群眾,搭建起黨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作為駐村書記,他始終團結同志、顧全大局,對於其他駐村同事,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發揮了很好的“傳、幫、帶”作用。正是有了他對扶貧事業的這份執著和堅守, 2017年6月,被察右中旗評為全旗“優秀第一書記”,2018年7月1日,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7週年之際,被烏蘭察布市委評為烏蘭察布市“優秀駐村幹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成績他仍然覺得肩上是沉甸甸的責任重託和群眾對他的期許。他將一如既往情繫群眾冷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樸實無華的工作作風帶領西水泉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堅定不移地奔向小康。

總監製:尹迎春

監 制:田國慶 周宏文

責 編:李林平

編 輯:曹 磊 白雲塔娜

發 布:察右中旗融媒體中心


莊戶人的好書記 —— 許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