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今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共同攜手走過了改革開放40年,並且迎來新中國成立的70年。這幾十年來,中國也逐漸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會場裡,很多嘉賓就70年和40年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對於今年的議題,李保東秘書長特別強調了多邊合作、全球治理的問題。他表示,當今世界面臨很多挑戰,其中最突出的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發展出了問題,二是治理出了問題。本屆論壇年會中的大多數討論都是圍繞這兩方面問題展開的。在發展方面,年會將重點探討經濟增長的路徑和科技創新的前沿等等。在治理方面,重點就是如何應對單邊主義的挑戰。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李保東說,我們把今年年會的主題,確定成了共同的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我們希望通過博鰲亞洲年會,這個平臺,凝聚更多的共識,喚起國際社會對當前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能夠引起更多的警覺,推動更多的行動,促進亞洲和世界的共同的發展。

3月26日

過去這70年當中,中國和世界不斷互動、不斷交流,相互影響,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發展奇蹟。今天的中國將進入全新時代,也面臨很多的挑戰。與會嘉賓們也表示,對未來的發展和改革表示樂觀。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菲律賓前總統 阿羅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年給世界這樣一個真理,實際上發展不是隻有一條路。在過去,我們都想要發展必須要通過西方資本主義,但是中國表明一個新的路徑,使世界其它國家認識到每一個國家都能夠尋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 龍永圖

從中國這些年來和世界的交往當中,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和世界如果是交往得越多,那麼對中國和對世界好處就越大。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李稻葵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最大的“發動機”,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個“減震器”。過去十年以來,全球大概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增長來自於中國。那麼“減震器”怎麼理解呢?中國事實上也幫助了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比較快的走出金融危機,比較快的能夠產生就業或者挽救一些就業。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格力集團董事長 董明珠

未來一定是用市場來決定生存和發展,競爭是必然的,當下在全球應該一體化來看經濟發展,特別是我們講技術發展,更應該是全球性的,而不能是封閉式的來看我們自己這種成長過程。所以,我認為未來的改革、未來的發展,我是持有樂觀的態度。

3月27日:

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已經有60年了,如今仍處在”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好消息是,在過去的三年之中,人們雖然不至於“談AI而色變”了,但我們仍然不知道,未來AI如何應該影響人們的生活。3月27日,論壇舉行 “AI+”時代來了嗎? ”分論壇。

▲現代密碼學之父、圖靈獎得主、Cryptic Labs 首席科學家惠特菲爾德·迪菲

自從1962年的春天初次接觸人工智能,到現在已經60多年了。直到今天也沒有任何人對於AI到底可以解決哪一類的問題,有任何具體的定義。現在人們對人工智能懷有很大的熱情,覺得它可以做非常複雜的事情,可以解決非常複雜的場景,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幾天前,阿斯利康董事長雷夫·約翰森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指出人工智能將從三個方面輔助醫療。第一,瞭解生物學上的細胞基因排序和工作方式,第二,通過AI技術來定製個性化的藥品;第三,通過數據,醫生可以正確掌握患者信息,更加高效地治療病人。但他同時指出,雖然99%的人都希望在急診室可以很好的治理,但很少有人願意公開他們的數據。所以在數據隱私保護上,最好讓人們總是可以看到自己的數據在被用來做些什麼。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小米機器人袁輝

AI的未來之路要實現兩個突破。第一是理論上的突破,現在AI對數據處理是非常初級的,整個人工智能也沒有突破過去的理論框架,未來可能會進入研究上的困境,因此需要先從理念上進行突破。第二是應用的突破。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嘗試將AI應用。隨著算力算法不斷突破,我們可以看到AI會更深融入我們的生活,不斷產生價值。

聚焦博鰲 70年曆程 40年改革開放 世界點贊中國發展

▲威盛CEO陳文琦

硬件對驅動AI革命非常重要。現在還有很重要的一塊,是關於人工智能的教育問題。不只是在大學,在高中甚至是高中、小學都在學習什麼是人工智能。所以未來人們將需要全面學習AI。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語言有三種,第一種是英語,第二種是中文,第三種是電腦語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I。

“和”的境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在新中國成立的70年,56個民族攜手走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是包容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博鰲亞洲論壇綜合整理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