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秀:重庆魅力

丁永秀:重庆魅力

重庆魅力

到了重庆,就想留下来。下了火车,一轮红日从火车站外的桥上冉冉升起,红彤彤地映照在天际,仿佛一个大大的橘子。

第一天,去磁器口,白公馆,歌乐山,洪崖洞。坐地铁到了磁器口,这是一座小镇,到处都是皑皑的山,绿油油的植被,几栋楼房在山顶若隐若现,穿山而过的大桥边上,伫立着几座现代楼宇,楼房的下面,大桥底下,又有行人在穿梭。木楼在山坡上,由长长的,陡陡的青石台阶相连,半山坡上,南方绿色的植被间飘着一面“茶舍”的旗子。

在瓷器口,我们信步闲走,并不知道去哪里,就那么转来转去,信步了凤凰山上,小山坡大概二十分钟就上去了,山腰上开着一丛丛粉白蔷薇,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流连在蔷薇花丛中,心情也变得甜香起来。山下有两条街巷,满满的都是人,两旁是各类小吃、小玩意,很多人都在逛,街巷里又有偏旁的小巷子延伸过去,那里比较僻静,我们专挑僻静的小巷子走,不知不觉又来到另一座山上,山顶有一个重庆记忆博物馆里,馆员笑称:“爬上来的都是女汉子。”放眼都是绿色,天气难得的晴朗,对重庆的好感,油然而生。

从山顶下山,乘大巴来到了歌乐山脚下。巴士售票员所谓十分钟的车程,大概走了一个小时,缓缓的上坡路堵满了车子。终于到了白公馆景区口,空气无比甜香,洋溢着草木、花朵香和润润的湿气。信步走到白公馆,据说这里最早是白驹的郊外别墅,后面逐渐变成关押地下党的场所,在如此环境优美的地方,有着如此的故事,总是令人惋惜的。

白驹可真会挑选地方,在这里泡一壶茶,看一下午书,和二三好友聊天度日,真是神仙也难及的生活,只可惜,这里后来成为了屠杀场所,鲜血染红了记忆,人类总是倾向于破坏一切美好之物。

从白公馆出来,已是下午五点,我们又去了附近的四川外国语大学。这座学校沿山而建,山路两旁分别是图书馆,教学楼,感慨这里的学生一定是好好读书的料,也一定脚力很好,因为下趟山也不容易呢。问路时遇到一个小姑娘,很热情地带路,朴实的重庆妹子,单纯质朴,和她聊了一路,最后到了操场。傍晚建在半山坡上的大学操场,“操场背后有一条小路,就可以下山,下山后再打问一下,就是地铁站”那姑娘指着操场说,我们笑着道了别。

在操场的看台上坐了很久,几个大叔在跑步。这个时节在这里跑步最好不过了,天气不冷不热,无风无雨,安静地奔跑,呼吸新鲜空气。微风轻轻荡漾,绿色的操场,绿色的山,悠闲散步、跑步的人们……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向往那里的大学,无论是多嘈杂之地,只要进入学校,就是另一番景象,处处幽静淡泊,而重庆,是一个即便出了校门,也让人感到幽静美好之地。

坐大巴回到洪崖洞,已是晚上八点。洪崖洞面朝大江,宏伟的大桥横亘在江上,对岸是五彩缤纷,气势磅礴的大厦,重庆的好就在于,有山也有水,有山的刚健,也有水的柔情,就像重庆妹子,有南方姑娘看似柔弱的皮囊,却也北方妹子天性里的爽直泼辣,两者混合,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美。

虽然人山人海,可奇怪的是,依然感觉不到喧闹吵嚷带来的烦躁之感,走在洪崖洞那奇特的一层层的街子里,人间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戴着花环,穿着汉服的姑娘;露天酒吧里的驻唱歌手,拿着话筒哼着老旧的情歌……大概是江河带去了人群的喧闹,走在那喧闹里,竟也有一种踏实。我们一直逛到了晚上近十一点多,买了一些零碎的东西,然后沿着江边路,靠着导航,在重庆这个地形复杂的地方,竟然也神奇地找到了宾馆。一路上人群喧闹,白日的灼热被夜晚的清凉冲淡,午夜了,人们依然没有散去,在吃喝和喧闹中,释放着热情。

第二天,表弟带我们去了民国街。气温飙升起来,蓝天阳光。这是一个仿民国建筑的园子,30元就能租一身民国学生服,我租了一套。“女特务装应该更好看”,朋友说。穿着民国服装,走在亨达利钟表啊,老旧的老爷车啊,这些有年代感的店铺物件和街道里,仿佛也真的变成了那个年代的一份子。喜欢那个没有手机,没有抖音的年代,喜欢那个姑娘们蓝布衫黑裙子,捧一本书,翩然走过就是美景的年代,那个年代的服装,建筑和氛围,都有一种迷人的气质,这大概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宝贵品质,外在环境越是外患重重,人的精神越是出奇的清远高洁,西南联大,胡适,鲁迅,沈从文……这些有质地的文人大师,无不诞生于那个年代。

在民国街拍拍照,吃吃小吃,很舒服。重庆人天生有一种热情的品质,你去问路,去想和小朋友合照,都没有人拒绝你。第一天我们下火车问一个阿姨路怎么走,那个皮肤白白的阿姨,带着我们走了一路;表弟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孩子,顺手摸了一下小孩的头;我在表弟和朋友的怂恿下,和一个穿着军装的小女孩合照。

“可以和你拍照吗?小朋友。”吃着冰淇淋的小女孩还没来及回答,旁边的妈妈立即说:“可以可以”,满眼都是笑意和信任。重庆人仿佛对人不太有防备心,大妈大叔们也带着一股子憨憨的可爱劲儿。在民国街转了大半天,重庆有很多类似的文创产业园,比起冒着黑烟的工厂,我更喜欢这些靠旅游发家致富的地方,既保护了环境,也带动了经济。

表弟继续开车,带我们去了重庆的山,途中经过了网红打卡的轻轨穿楼区,“五一的时候,我要批发雨伞来这里卖”表弟说,后来他和我弟媳为了到底是卖伞赚钱还是卖迷你吹风机赚钱而争执不休。

重庆的山,让我感觉似曾相识。有点像香港,绿油油的山路,青石墙壁,四周林立着店铺,楼房,山和生活融在一起,既有桃源味道,又有烟火气息。这里的山和青海的山,大为不同。青海的山带着一股凛然感,壮美感和与世隔绝感,青海的山有大美之气息,磅礴之气息,而重庆的山是秀美的。很喜欢重庆山上,这些弯弯曲曲的路,大大小小的商铺,幽静的氛围,干净的阳光,住在这里可真好,但也很贵,“山上的住宅楼一平几乎要四五万,因为风水好,供不应求。”表弟说。

开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时,已是关门。纪念馆在山上,很幽静,据说邓颖超当时在这里奋斗了很多年。晚上,吃了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很辣,很辣。

在重庆,日子仿佛过得飞快,转眼两天就过去了。第三天,去观音桥逛街,原本以为两三小时能结束的战斗,整整延长到了下午六点。风风火火,打仗一般买完想买的东西,然后就风风火火去赶地铁到机场。朋友的导航能力爆棚,平日里稀里糊涂,关键时刻却是七拐八拐,仿佛一幅行走的活地图。而我傻兮兮,宛如一个第一次出门的人。

回到西宁,又是半夜。可是,真的好开心,这三天哪。如果不是重庆有那么多肤白貌美的姑娘,真想在这里定居啊。呵呵。

丁永秀,散文、文学评论等散见于《青海日报》《西宁晚报》、中国文艺评论网等。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email protected],读书QQ群:371156841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