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縣平坊鄉馬圈子村

有個銀窩溝自然村

一村民在自家院內取土時

居然挖出了一堆寶貝

最為神奇的是這些寶貝里

還有一支古人用的牙刷

事情是這樣的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從灤平銀窩溝出土遼代牙刷

談牙刷史話

☀袁舒森

1991年3月,河北省灤平縣平坊鄉馬圈子村銀窩溝自然村,村民張佔祥在自家院內取土時發現一圓形單墓室青磚古墓,墓室直徑約3.5米;墓道東南向,墓門為拱券形,磚封堵;墓壁高1.2米,為雙層臥磚砌築;墓頂為單層立磚貫頂起券呈穹隆式,墓頂距墓底高2.5米;墓底鋪砌兩層青磚,鋪地磚上直接擺放松木木棺一具(已朽爛)。

出土文物主要有↓↓↓

綠釉馬鐙壺2件

白瓷大碗2件

白瓷小碗2件

白瓷花口小碗2件

綠釉長頸瓶1件

瑪瑙管1件

白藍石飾管各1件

綠釉唾盂和骨刷各一件

根據墓室形狀

和出土文物推斷

銀窩溝古墓

為遼代中、晚期墓葬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銀窩溝綠釉唾盂和牙刷等出土文物示意圖

遼墓葬在十八盤宋遼古驛道周邊

離遼代驛站新館不遠

這次出土文物

除綠釉馬鐙壺浮雕龍紋較為罕見外

綠釉唾盂和骨刷

歷史價值較為珍貴

兩件文物的同時出土說明:遼代中晚期契丹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是在教、科、文、衛等方面全方位的;契丹人已經和中原漢人一樣養成了洗、漱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宋遼一百多年的和平共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大融合。

在灤平這塊沃土上的先民,至少在一千年以前就開始使用了“牙刷”。這件骨刷殘長18釐米,呈乳白色,四稜長條形柄刷頭有兩行孔,每行7孔,兩行孔兩端中間又各有1孔,共有16孔;和現在牙刷制式基本相同。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銀窩溝出土遼代牙刷實物

下面我就灤平銀窩溝

出土遼代牙刷一事

把與牙刷相關歷史情況做以簡要說明

以饗喜歡普通話之鄉灤平

歷史文化的朋友們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塔梁風光(袁舒森)

人類祖先

早有漱口、刷牙的習慣

在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蘇美人烏爾城邦的國王墓穴中,就曾發現過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一支牙棒能用上兩個星期。

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人們用動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還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鹽水、細砂、樹枝來清理牙齒。Miswak是將樹枝一端搗碎,做成刷狀,用來清理牙縫及刷牙。Miswak是一種天然牙刷,據科學家分析,這種樹枝含氟及皂素,可預防蛀牙,並有止痛作用。


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

就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

《史記·倉公傳》中就指出引起齲齒的原因是 “食而不漱”。《禮記》中:“雞初鳴,鹹盥嗽”就說明人們早已有了漱口的習慣。

中國古人清理口腔和牙齒

用手指和楊柳枝

敦煌壁畫《勞度叉頭聖圖》中,畫有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齒。

西晉佛典《菩薩行五十緣身經》記載

:“菩薩世世持雜香水與佛及菩薩,澡面及楊枝梳齒,用是故,佛面口中皆香”。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敦煌壁畫《勞度叉頭聖圖》局部


唐代佛教史傳《南海寄歸內法傳》載: “每日旦朝,必嚼齒木……其齒木者……長十二指,短不減八指,大如小指,一頭緩須熟嚼,良久淨刷牙關。”唐代人們把所用潔齒楊柳枝叫“齒木”。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爛楊柳枝一端,裡面韌性較強的柳枝纖維就會獨立出來,好像細小的刷毛,蘸藥水揩齒清潔牙。

1984年

在成都指揮街市政修路時

意外的發現了唐宋遺址

從唐代灰坑中出土了4把骨刷,經過文物專家們對這4件文物進行鑑定,每個刷頭部整齊排列著6對(共12個)圓孔,孔洞中有動物毛髮的蛋白質成份殘留,說明孔洞是用來植裝刷毛的,刷毛是動物的鬃毛,如馬鬃和豬鬃。

<strong>

根據中國古代文獻的相關記載

最終確認這4件骨製品

是唐代牙刷

同時認定指揮街出土的唐代牙刷

是“中國最早的牙刷”

這4把牙刷中2把保存完整,後由成都市文物考古所調撥了1把給成都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牙刷的出土說明了:中國人使用牙刷清潔牙齒的習慣至少開始於唐朝,也反應了唐朝工匠的無窮智慧,以及高超的製作工藝。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事實上,早在1953年

在內蒙古赤峰大營子發掘的

遼國附馬衛國王墓中

就曾發現兩把骨制刷柄

考古報告的描述:骨柄長約19.50釐米,一端有8個穿透的植毛孔,分為兩排,每排4孔,小孔有植毛痕跡,植毛面的孔徑略大於背面的孔徑,骨柄呈長條狀,植毛部則為扁平長方體,“製法極似現代的標準牙刷”。口腔醫學的學者相信:這是兩把宋遼時期的牙刷。但也有一些學者並不認為出土的骨質刷板是古代牙刷,也可能是古人用來給頭髮抹油的“抿子”。成都唐代牙刷的認定過程,同時糾正了所謂“油抿子”的誤判。

遼墓出土的壁畫也發現了疑似牙刷的圖像。內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壺遼墓壁畫中有一幅《梳妝侍奉圖》,圖上畫了一名遼國女性正在彎腰梳妝,在她面前的梳妝盤上,放著木梳、粉盒,以及一根長柄的刷子,這應該也是一支牙刷。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梳妝侍奉圖》中的遼代牙刷


宋代早期

有人主張每日早晚用柳枝揩牙兩次

到宋代以後

已經很少有人會去嚼柳枝了

因為當時已經出現了牙粉

據史料記載:大文學家蘇軾就曾配製過牙粉,即用一些香料調和,如龍腦香,青鹽,沉香或者是檀香等混合在一起,並碾成粉末使用。另外,也可以加水和蜂蜜調成糊狀,即宋代牙膏。宋代官修醫書《聖濟總錄》也在《揩齒》一節列出了二十七種揩齒藥方,這些相當於現代牙膏的配方。

2007年

河南杞縣發現一宋代灰坑

出土了大量骨製品(半成品)

其中有三件骨質牙刷殘品

較為完整的一隻刷柄

殘長7.90釐米,寬1.14釐米,厚0.40釐米

有48個植毛孔


挖掘現場學者稱:如此多的牙刷殘件出現,說明這一帶應該有一個骨製品加工大作坊。從另外一個角度證實宋代開始大量生產牙刷。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十八盤古道車轍印(袁舒森)

南宋嘉定十六年

日本僧人道元禪師遊歷中國寺院

親眼看到宋朝僧人

每日都用牙刷刷牙


道元禪師《正法眼藏》記錄:宋代僧人制作牙刷的材質是牛角(其實宋人也多用獸骨、竹木,一些貴族可能還用象牙製作高端牙刷),植毛則用馬尾毛。

成書於南宋紹興年間的《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則提倡:小朋友也要經常刷牙。因為勤刷牙可以預防牙疾。

吳自牧《夢粱錄》記錄的“諸色雜貨”羅列了杭州市井常見的諸多日用小商品,其中有“鐃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等物”,這裡的“刷牙子”就是牙刷,跟木梳、篦子一樣,是尋常的生活用品。《夢粱錄》還收錄了一些杭州的名牌商店名單,其中有“凌家刷牙鋪”、“傅官人刷牙鋪”,都是經營牙刷的“專賣店”。

《樸通事》是元代朝鮮人編撰的漢語教材,書中以對話的形式介紹了中國的住宿飲食、貨物買賣等情況,裡面有一段發生在市井間的對話表明:一把帽刷、一把鞋刷,加上三支牙刷、三把梳子(掠頭),總共要價200文。如果忽略了幾種小商品的價差,牙刷的單價大約25文錢,跟宋代一支蠟燭的價格差不多,不算特別貴,一般市民也買得起。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十八盤古道六字箴言摩崖石刻(袁舒森)

元代

正式有“牙刷”一詞


郭玉詩中雲:“南洲牙刷寄頭日,去垢滌煩一金值。”由於小手工業的倒退,元代社會上層人物用牙刷,一般人還是應用柳枝,和中草藥研製成的揩齒粉末刷牙。

1498年

明朝孝宗皇帝

親自規範了牙刷製作工藝

用豬鬃鑲嵌在骨頭上製做牙刷

晚明馮夢龍的《黃山謎》裡,收錄了一條關於牙刷的謎語。馮夢龍《黃鶯兒·村妓》:“茅屋學鉛華,髻了邊,插野花。田郎各個拖來耍,溪邊浣紗,丘中種麻。三升麥子真高價,這嬌娃,吳城香刷,從未濺君牙。”馮夢龍用不刷牙來嘲謔村妓。無論用牙刷入“謎底”,還是用“不刷牙”譏諷人,都說明用牙刷清潔牙齒,已經是當時較普遍的生活方式了。

可《紅樓夢》裡卻有賈寶玉用手指醮著青鹽擦牙齒的情節,像賈府這樣“白玉為堂金做馬”的官宦人家,為什麼不用牙刷呢?搞不明白是歷史的倒退,還是貴族公子的個人嗜好!不過在《續金瓶梅》、《女仙外史》、《綠野仙蹤》、《兒女英雄傳》、《海上花列傳》、《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清代小說裡都有牙刷或刷牙的描述。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紅樓夢》林黛玉漱口劇照

從牙刷的出土斷代和地點看

牙刷的大概傳播路線應該是:

牙刷及製作技術通過貿易文化交流

從中原傳入北方契丹地區

又從契丹傳入歐洲

成為歐洲貴族們的奢侈品

但並沒有在歐洲普及

中國牙刷出現600多年後,英國皮匠威廉·艾利斯於1770年在倫敦因犯煽動騷亂罪而被投入新門監獄。一天清晨,這名囚犯正按通常的方式用小布片擦洗自己的牙齒,一個念頭突然闖進了他的腦海:假如用一把小刷子來刷牙齒,是不是比用布擦牙齒更方便也更有效呢?接下來他用骨頭磨成一根細棒,在上面鑽了些小孔,然後將豬鬃一束束地插進小孔,並將它們修剪整齊。就這樣,歐洲的第一把牙刷在監獄裡誕生了。出獄後,艾利斯辦起了自己的牙刷廠,他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因為人們都願意用牙刷來代替原先的小布片。現在艾利斯創立的公司仍在生產牙刷。

到了19世紀30年代,杜邦公司開始製造合成纖維(尼龍),用尼龍做刷毛的新一代牙刷開始誕生,牙刷的製造成本大幅下降,牙刷做為衛生潔具開始在歐洲普及。

考古成果證實,我國古代牙刷從唐代至清代均有出土發現,再後來考古工作中屢見不鮮,說明牙刷在中國民間的普及程度比較高,僅河南安陽一個收藏家手中中國古代牙刷就超過400把;2011年江蘇揚州還成立了中國首家牙刷博物館。

中國牙刷

是中國勞動人民

生活智慧的重要體現

也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

一大創造性發明

灤平銀窩溝一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挖出一件稀世珍寶……


▲灤平十八盤古道(袁舒森)

2019.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