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明:近代史上著名兩個人,“學貫中西”和“文學巨人”

胡適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他以他的作為及著述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891年,胡適出生於安徽績溪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裡,五歲時父親去世,由寡母撫育,在家鄉讀私塾。1904年,胡適離開家鄉到上海讀書,開始接觸到西方科學及文化知識,並受到梁啟超學術思想的影響。1910年,胡適赴美留學,先在康乃爾大學獲學士學位,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篤受其影響而至終生。在美期間,他深入研究過美國的政治,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形成了民主,自由,科學,人道為核心的民主主義世界觀。胡適學成歸國後,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7年,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提倡白話文和文學改良,隨後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書,極大地衝擊了中國傳統的文學觀念。次年,他提出人的文學及寫實主義的主張,1920年發表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接著出版了《紅樓夢考證》。這兩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都有開創意義,對中國近代文學影響深遠!

近代文明:近代史上著名兩個人,“學貫中西”和“文學巨人”

五四運動爆發後,胡適提出改良主義的政治觀,反對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他主張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隨後,他的思想傾向國民黨,1929年,他提出全盤西化的政治主張,主張建立民主政府。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是胡適畢生的政治追求。在學術研究上,胡適主張用實用主義方法整理和評價中國古代文化,並把這一思想概括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將現代文化意識和現代哲學,文學,史學觀念引入哲學,文學,歷史,宗教研究領域,寫出中國第一部哲學史、第一部《白話文學史》、第一部《禪宗史》以及大量的古典小說考證文章,尤其是他的《紅樓夢》研究更開一代新紅學之風。他對傳統文化的整理和重構在中國近現代的文化史、學術史上,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並使它毫不遜色的稱為中國現代學術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奠基人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胡適出任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奔走於歐美諸國,為爭取各國對中國的支持不遺餘力。1946年,胡適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赴美定居。1958年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直到1962年去世。胡適舊學邃密,深染孔孟之道,新知深沉,西方造詣濟深,堪稱學貫中西的一位學人。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作品有《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文存》等!

近代文明:近代史上著名兩個人,“學貫中西”和“文學巨人”

魯迅出生於沒落的舊官僚家庭,他聰明好學,興趣廣泛。年少時,除了在紹興三味書屋讀過四書五經外,他對具有優秀傳統的民間藝術,像戲劇、傳說故事等都頗為喜愛。1898年春,17歲的魯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學習,幾個月後,轉到江南陸師學堂的路礦學堂學習。1902年4月,魯迅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路礦學堂,獲得了官費留學日本的機會。到日本後,魯迅首先選擇學醫,但發生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的幻燈片事件,使魯迅感到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在精神上。他果斷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離開仙台,來到東京。魯迅的選擇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格局和進程。1909年8月,魯迅從日本回國,先後應邀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和紹興府中學堂執教,還曾應蔡元培之請在教育部任職。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發表了中國現代第一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對狂人的心理描繪,形象的揭露和控訴了中國幾千年“吃人”的歷史,堪稱五四運動中反封建的最強音!

近代文明:近代史上著名兩個人,“學貫中西”和“文學巨人”

從此,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揭露封建社會黑暗、封建禮教吃人為主題的作品接二連三地問世,《孔乙己》《藥》《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等相繼發表。在《孔乙己》中,魯迅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受科舉考試製度毒害而淪落的讀書人的形象;《阿Q正傳》通過阿Q這樣一個生動不朽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必然失敗的原因,反映了處於長期封建統治下的農村社會的劣根性和下層農民的愚昧現狀。1923年9月,魯迅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將《狂人日記》《藥》和《阿Q正傳》等14篇短篇小說收入其中。三年後,魯迅又出版了《彷徨》,收有《祝福》等11個短篇。除了小說外,魯迅也寫了大量散文,散文詩以及雜文,如《朝花夕拾》,《野草》等。作為一個學者,他還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撰寫了極具見地和極高史料價值的《中國小說史略》!

近代文明:近代史上著名兩個人,“學貫中西”和“文學巨人”

1927年10月,魯迅先後主編了《雨絲》《奔流》和《朝花》等文藝刊物。在閱讀並翻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書籍的過程中,魯迅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明確的肯定了文化起源於勞動,人民群眾是文化的創造者。1930年初,魯迅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秘密政治團體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發表著名的講話《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成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事實上的盟主。1931年2月,柔石等左聯五烈士被害,魯迅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現狀》《中國無產階級革和先驅的血》,針鋒相對而又巧妙的同國民黨當局對革命文化的瘋狂圍剿進行不屈的鬥爭!

近代文明:近代史上著名兩個人,“學貫中西”和“文學巨人”

在魯迅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的戰鬥精神,以及他對中國黑暗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無情的批判,他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上萬人自發的為魯迅先生舉行了莊嚴隆重的葬禮。在棺蓋上,民眾代表為他覆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魯迅被後人稱為“文學巨人”,他的一生,就是以文學為武器,用鋒利的筆觸揭示舊中國的醜陋,啟悟中國人學會認識自己與認識世界。他的作品,激盪著無數中國人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