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脸结账行不行”,如今真的行

“我刷脸结账行不行”,如今真的行

4月1日,一名女士(右)在香港国际机场试验支付宝“刷脸支付”。新华社记者吴晓初摄

新华社北京5月10电(记者颜之宏)5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我刷脸结账行不行”,如今真的行》的报道。

没带钱包、忘带手机,走到收银台前,看一看购物车里一堆已经选好的商品,该如何化解尴尬?“没事儿,您到这边来刷脸就行。”在收银员的指引下,厦门市民王春苗走到超市自助结账台前点选“刷脸支付”,简单输入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号,对着摄像头微微一笑,交易就完成了。让王春苗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年前与友人一句“我刷脸结账行不行”的玩笑,如今竟成了现实。

移动支付方兴未艾,刷脸支付已崭露头角

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原本人头攒动的缴费柜台现已渐趋规整,除使用传统的医保卡、银行卡和现金缴费外,刷脸缴费成了病患和家属的“新宠”。自2018年9月开始,这家医院上线了40余台有刷脸支付功能的自助收银机。

刷脸缴费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医院在就诊高峰时段收费排队问题,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统计数据显示,该院的收银结算效率较过去提升了50%以上,在节省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的同时,新增加的40余个收银通道,大大缩减了管理成本。

据测算,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为177.2分钟,而其中排队时间占了75%。

传统超市中收银台前大排长龙的画面开始渐渐成为历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自助扫码结账,并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完成付款。

“2018年8月以后,我们引入了自助结账系统,每个用户平均可以节省一半的等待时间。”卜蜂莲花市场部助理副总裁袁林化告诉记者,“每一次结账都能减少两三分钟的等待时长,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袁林化说,据他们统计,普通大卖场顾客结账10件商品平均需要56秒,而刷脸支付则只需28秒。按卜蜂莲花一年6000万的客流量计算,可以节省46万小时的总时间,如果折算成社会成本,相当于一年节约2760万元。

在新科技的助力下,年轻人有从网上购物重返线下扫货的趋势。“在上线人脸识别结算系统后,卜蜂莲花的年轻用户明显增加。”袁林化说。

用你的照片,究竟能不能盗刷你账户里的钱?

“网上看到有人拿着别人的照片去刷脸,结果支付成功了,刷脸支付究竟安不安全?”前不久,一些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使用知名人士照片刷脸支付并“成功”的视频片段。记者就此专门咨询了移动支付公司的技术人员。

支付宝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林述民说,刷脸支付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3D传感、大数据风控技术,最新实现的新型支付方式。用户在无须携带任何设备情况下,凭借刷脸即可完成支付。而人脸识别算法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让计算机学习人的大脑,并通过不断训练,以交叉验证和动态识别的方式,来识别人脸。

支付宝的“刷脸支付”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活体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相比早先的2D人脸识别技术,能更有效地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问题。林述民称,在软硬件的结合、智能算法与风控体系综合保证下,目前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为99.99%。

除此之外,在进行人脸识别过程中,首次刷脸还需要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进行交叉校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在支付时的安全性。

“刷脸支付”逐步进入成熟商用阶段

2018年12月,味多美宣布接入刷脸支付。这家在北京地区拥有300多家门店、成立22年的企业“试水”将传统食品行业经营模式与最新移动支付科技相结合。

“我们每年服务于北京市民3000万次,高峰期收银还是面临一定压力。”味多美首席信息官胡博说。显然,未来刷脸支付将不仅仅是大型商超类门店的专利,便利店、速食店甚至是菜市场都将成为刷脸支付的重要应用场景。

经过多年发展,刷脸支付技术在今年已逐步进入成熟商用阶段。支付宝方面称,其新一代刷脸支付产品“蜻蜓”的识别率达到99.99%。

数据显示,自2018年刷脸支付大规模商业化后,与刷脸支付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催生的研发、生产、安装调试人员已达50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