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說話嗎?

有句話說,是人才未必會說話,會說話的必定是人才。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之中,掌握說話的藝術,有時候,比千軍萬馬更為有效。

如果一個人只會踏實幹事,但是笨嘴拙舌,在做好本職工作這一點自然是無法指摘,但是一旦想有所寸進,卻是難上加難。

想要別人認可自己,必須培養好自己的說話能力,以此來建立起人和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聯結雙方的內心。只有這樣彼此之間才能得到心靈的碰撞,和內心深處的共鳴。

而無論你是多麼天資聰慧,學問高深,或是家財萬貫,錦衣羅裳,如果你無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那麼你的那些優勢只會明珠蒙塵,暗淡無光。

而越會說話的人,在職場之中,自然也能發揮好自己的長處,從而讓自己混得更好。

試著問一問自己:真的會說話嗎?真的能把自己想表達的用出力量嗎?


你真的會說話嗎?



有時候,一句話的力量,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強大

馮驥才《俗世奇人》裡就有這樣一個事情,說的是有位叫楊巴的生意人做得一手好茶湯,有大官慕名而來,但當茶湯送上之時,官員忽地把碗直接往地上一扔,碗被摔得粉粹,把在座之人都嚇到了。

在清朝,得罪了官員,不僅僅意味著生意無法繼續,還極可能面臨著生命的威脅。還好,楊巴機智練達,心靈嘴巧。

他一眼看出,官員摔碗是因為把茶湯上浮著的芝麻碎看成了髒東西。趕緊用話圓場,連聲告饒,說不知道官員不喜歡吃碎芝麻粒,希望大人能原諒自己。

短短几句話,既解釋了自己的產品,又給了大官面子。直叫官員轉怒為喜,不僅嘉獎了他,還賞銀百兩。

善用語言力量的人,在危機到來之時,也有可能憑藉自身之力,以機智應答,轉危為安。

在現代職場之中,這類事情也並不少見,雖然不再關乎生死,但話語依舊和每個人的職場命運息息相關。

有一個人,去參加一場面試,但是他此時非常貧困,甚至連一件襯衣都買不起,他急需這份工作來養活自己。

但是在面試的時候,他雖然極盡可能地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但在面試官看來,這就是衣衫襤褸,他們認定這個人對這場面試不夠重視。

當面試官帶著歧視地詢問:“如果我錄用一個連襯衫都沒穿的人,你會怎麼想”的時候。

他巧妙地回答:“那他一定穿了一條製作精良的褲子。”他並沒有正面應答,反而抖了一個小“機靈”,引得全場大笑。這也使他獲得了這份工作。


你真的會說話嗎?



會說話的人,面對他人的詰問和質難,不會膽怯,而是運用自己的頭腦,以巧舌應急,機智救場,以萬變來應對問題。


當然,除了危機時刻,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之中,話語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畢竟,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高度發展的社會,在職場中,每個工作任務的完成,也離不開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協作和信息的相互綜合。

二者之間,善用語言,才能夠讓彼此之間的協作更加和諧有效。語言能力強的人,能夠讓雙方順利地完成信息的交互和協作,使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下來。

而不會說話的人,他們可能不會知道,自己因為這一點,錯過了多少次成就自己的機遇。

比如說,任何職場人都會遇到一些場合,這些場合之中,需要說一些話,來幫助自己結交新的人脈,從而解決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來促進自己工作或是事業的發展。

善用說話技巧的人,他能夠成為這個場合的焦點,獲得很多意想不到的資源,從而獲得更多晉升的機會,而不會說話的人,卻只能待在座位上,默默地看著別人談笑風聲。

不會說話的人,在職場裡,既做不了最優秀的那批員工,也無法成為管理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好好地表達自己,又怎麼能夠管理他人呢?


你真的會說話嗎?



所以,不會組織語言的人,請不要在等待下去了,光靠踏實苦幹是無法有所成就的,功夫既在能力之中,又在能力之外把話說好了,一句好過一萬句,話說不好,就是千言萬語,也無濟於事。職場人,你在練好本事的同時,也該學學如何好好說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