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之亡妻“回煞”

(39)先生念亡妻之心,此段记述可鉴!所谓阴阳两隔,按时下的鸡汤文来讲,永远没有来世,今生永别,再也不能先见。念其好,珍惜在今世,人一旦撒手人寰,就是所谓的“人死如灯灭”。活在当下,就是先生的感悟。再大的胆量,也不能然亡人起死回生。民间的”收眼光“也好,“三七”魂归故里也罢,都是安慰活人的戏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哪怕是拌嘴缠斗,恐怕都是一种活着的幸福!

【回煞之期,俗传是日魂必随煞而归,故房中铺设一如生前,且须铺生前旧衣于床上,至旧鞋于床下,以待魂归瞻顾,吴下相传谓之“收眼光”。延羽士做法,先招于床而后遣之,谓之“接眚”。洪江俗例,设酒肴于死者之室。一家尽出,谓之“避眚”,以故有因避之被窃者。

芸娘眚期,房东因同居而出避,邻家嘱余亦设肴远避。余冀魂归一见,故漫应之。同乡张禹门谏之曰:“因邪入邪,宜信其有,勿尝试也。”余曰:“所以不避而待之者,正信其有也。”张曰:“回煞犯煞,不利生人,夫人即魂归,业已阴阳有间,窃恐欲见者无形可接,应避者反犯其锋耳。”时余痴心不昧,强对曰:“死生有命,君果关切,伴我何如?”张曰:“我当于门外守之,君有异见,一呼即入。”

余乃张灯入室,见铺设宛然,而音容已杳,不禁心伤泪涌。又恐泪眼模糊,失所遇见,忍泪睁目,坐床而待。抚其所衣旧服,香泽犹存,不觉柔肠寸断,冥然昏去。转念待魂而来,何遽睡耶?开目四现,见席上双烛,青焰荧荧,缩光如豆,毛骨悚然,通体寒栗。因摩两手擦额,细瞩之,双焰渐起,高至尺许,纸裱定格,几被所焚。余正得籍光四顾间,光忽又缩如前。此时心春股栗。欲呼守者进观,而转念柔魂弱魄,恐为盛阳所逼,悄呼芸名而祝之,满室寂然,一无所见,既而烛焰复明,不复腾起矣。出门告禹,服余胆壮,不知余实一时情痴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