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之亡妻“回煞”

(39)先生念亡妻之心,此段記述可鑑!所謂陰陽兩隔,按時下的雞湯文來講,永遠沒有來世,今生永別,再也不能先見。念其好,珍惜在今世,人一旦撒手人寰,就是所謂的“人死如燈滅”。活在當下,就是先生的感悟。再大的膽量,也不能然亡人起死回生。民間的”收眼光“也好,“三七”魂歸故里也罷,都是安慰活人的戲碼,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哪怕是拌嘴纏鬥,恐怕都是一種活著的幸福!

【回煞之期,俗傳是日魂必隨煞而歸,故房中鋪設一如生前,且須鋪生前舊衣於床上,至舊鞋於床下,以待魂歸瞻顧,吳下相傳謂之“收眼光”。延羽士做法,先招於床而後遣之,謂之“接眚”。洪江俗例,設酒餚於死者之室。一家盡出,謂之“避眚”,以故有因避之被竊者。

芸娘眚期,房東因同居而出避,鄰家囑餘亦設餚遠避。餘冀魂歸一見,故漫應之。同鄉張禹門諫之曰:“因邪入邪,宜信其有,勿嘗試也。”餘曰:“所以不避而待之者,正信其有也。”張曰:“回煞犯煞,不利生人,夫人即魂歸,業已陰陽有間,竊恐欲見者無形可接,應避者反犯其鋒耳。”時餘痴心不昧,強對曰:“死生有命,君果關切,伴我何如?”張曰:“我當於門外守之,君有異見,一呼即入。”

餘乃張燈入室,見鋪設宛然,而音容已杳,不禁心傷淚湧。又恐淚眼模糊,失所遇見,忍淚睜目,坐床而待。撫其所衣舊服,香澤猶存,不覺柔腸寸斷,冥然昏去。轉念待魂而來,何遽睡耶?開目四現,見席上雙燭,青焰熒熒,縮光如豆,毛骨悚然,通體寒慄。因摩兩手擦額,細矚之,雙焰漸起,高至尺許,紙裱定格,幾被所焚。餘正得籍光四顧間,光忽又縮如前。此時心春股慄。欲呼守者進觀,而轉念柔魂弱魄,恐為盛陽所逼,悄呼芸名而祝之,滿室寂然,一無所見,既而燭焰復明,不復騰起矣。出門告禹,服餘膽壯,不知餘實一時情痴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