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還在種地幹活的農民有很多,農村養老到底怎麼解決?

鄉野水果君


農村養老到底怎麼解決 只要心中有農民 肯定能解決好

現在養老金 城鄉 差距很大 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差距太大 好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太高用不掉 差的單位不夠用 農民的養老金幾乎沒有 (現在拿的100元左右的農村養老保險金 道不如說是他們的子女把錢交給農村社保 農村社保再把錢交給這些老人 ) 養老金嚴重不平衡 養老金多的降一點 農民沒有養老金的 要補一點 職業不分貴賤 都是為國家做貢獻 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宣傳是不是?

社會主義國家 公民人人平等 公務員是人們的公僕 這不能只是口號 要用實際行動證明

農民養老金 可以發500元左右維持基本的生活費 這樣農村養老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其實不難做的 關鍵是 願不願做


邊走邊聊1012


7O歲以上的老年人養老問題很嚴重,值得深思:這一年代之人,一生辛苦,生於戰爭年代,吃不飽飯,解放初生活還很艱難,缺吃少穿,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糧食更緊張,每天不到半斤糧,每年還三至五個月的《挖河》水利建設,這一代人一直餓著肚子幹活,身體都不很好。

現在子女大多數不在身邊,受高房價,高消費,高學費的影響,子女們自己都在靠貸款過日子,經濟上無力照顧老人,有孝心,力而不足。

在農村颳起《拆房並鎮》之風的今天,老年人更艱難,,土地離小區一般都在3一5裡,種田十分不便,《望田生嘆》

7O歲以上的人,完全靠自已種田養老,拆村並鎮是斷了他們的生路。《拆村》不利農業生產,老百姓堅決反對不足為奇。

7O歲的老年人,靠自己種田維持生活,過一天,奮鬥一天。


江蘇樂天


解決七十歲農民的養老問題,也要依照國家的法律政策,不能因為農民七十歲了,就可以成為法外公民,凌駕於國家的法律之上,七十歲的農民,也要尊守國家的法律政策,不要以為自己是七十歲的農民,就可以把自己的雙手,無恥的伸向全民的口袋,也不能因為農民七十歲了,就把自己養老的責任都推給國家,也不能因為自己七十歲了,就可以無視國家的法律政策,向國家提出一些不合法的過份要求,現在有一些七十歲的農村老人,在自己有勞動能力時,不為自己的養老做任何考慮無所事事,早年不交養老保險,現在七十歲了,又想伸手向國家要錢養老,幻想不勞而獲坐吃白食,妄圖用別人的錢為自己養老,這種即自私又貪婪的慾望,最終只能是痴心妄想,七十歲的農民早年沒交保,現在每月仍然可以領取一百多元的基礎養老金,手裡又有土地又拿著國家的土地補貼,如果自己無力耕種,還可以把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又可以坐拿租金,怎麼可能就生活不下去了呢,很多七十歲的農民都有好幾個兒女,這些農民兒女難道就沒有責任贍養自己七十歲的父母嗎?如果七十歲農民的兒女都沒有了,老人還可以申請五保戶,老人的養老問題也就解決了。


用戶89786596879879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很難說,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慢慢退出,自食其力是主旋律,孩子養老成為了輔助,中國人口眾多,農村農民佔據國民人口的多數,以地為生的農民世世代代都不會絕跡的,老一輩的農民在慢慢的消亡,新一代的老農民還會填補上空缺,農村老農民不會因磚家的預測,而慢慢的被城市化取代的。解決老農民養老問題的關鍵是,振興農村經濟,利好普惠大眾,農業補貼避免被套購,讓年輕人迴歸農村創業,提高年輕人對農業的興趣和熱愛,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生產力。農村土地資源的審批事項簡化,農村主動權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些人既不種地又不是農業技術的科技工作者,既不走進農村與農民為伍又不深度調查農村研究農村,這些人只會發號施令,憑個人意識為農民設計規劃,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障礙。


感悟1394885


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幹農活真的很多,當然他們按自已的體質,幹自己能幹動的活,八十老人門前站,一日不死要吃一日飯,人要生活不管活得多大,幹些能幹動的也是可以的,比閒坐要好得多。如何養老問題,我認為,自巳能自理就一定要靠自已生活,少給他人添麻煩,真的幹不動的那一天,理所當然就要靠兒女,孫子等供養,養兒防老就是為了人生最後這一天,絕大多數人在這方面還是做的可以的。無人管的老人,現在政策這麼好,社會發展的這麼好,養老院就他們的幸福院,大家說對嗎?


一生平安0522


在農村,七十多歲還在種地幹活的老人的確不少,這幾乎是遍佈廣大農村的一道風景,但是這道風景並不好看,看了讓人心酸,因為它的背後是被逼無奈。



新中國成立後,國力薄弱,百廢待興。農民兄弟響應國家號召,交公糧,出工程,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家通過剪刀叉的方式,犧牲農業補貼工業,犧牲農村發展城市,這個過程長達幾十年。據‘’三農問題專家陳錫文硏究發現,工農業剪刀叉時期,國家無償從農民手中拿走6000~8000億元,用來支援城市建設‘’。“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在學術報告中指出,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55萬元。當年的8000億元,就相當於現在的204萬億元。”(以上摘自《今日頭條》2019.4.15日“午報三農”的文章,《風雨滄桑60年…》)這是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啊!



這些鐵的事實證明了,農民兄弟為了國家建設,曾經付出了多大的犧牲,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啊?

多少年過去了,現在他們老了,本該放下鋤頭,安享晚年了。但是殘酷的現實卻是,如果不勞動,他們就沒飯吃,沒錢花,就不能減輕兒女們的生活壓力,總之一句話,是生活逼迫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那麼,他們的養老問題到底該怎樣解決呢?我認為,1,當前農村經濟落後,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2、農村年輕人面對雙方父母,體弱多病,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根本無力承擔養老重擔;3、這一代農村老年人曾經為國家作出過那麼多的貢獻和犧牲。基於以上這些事實,國家就有責任為他們的晚年分憂,使他們老有所養,這也是應該給他們的回報。


十里八村眾鄉親


現在農村真正能夠參加勞動,生產糧食者,不到農村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而且這百分之二十的人差不多都是70歲左右,六十歲左右的人,少量的人口保障了中國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雖然當代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但他們的艱辛不是你我能夠深解的。面對現存,即將的養老問題人們給出了很多建議,也展示了不少個人觀點。普遍認為農民交不起養老金,即使條件允許也沒有養老意識,再者也沒有人引導,前些年農村又缺少養老機構,所以造成現在的 尷尬 局面。出現了問題,就要面對,不能迴避。我個人認為:他們的養老待遇應該社會負擔一部分,子女負擔一部分。他們必竟是大家庭中的一員,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人們不能拋棄 他們。子女更不能推卸養老責任,養兒育女其中一點是為防老。同時也提醒年輕一代增強養老意識,及時交納養老金以防後患。拙意,見諒!


玉輝1980


五一節剛過去遊山玩水的人們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體現了祖國的富強可是每個景點都是人山人海擁擁不動很難看出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退休金手裡沒有錢就自保問題還解決不了那裡有閒錢外出旅遊o根本看不到祖國的美麗河山真實景觀只有下地幹活來維持生活O政府每月100多元的養老補貼根本解決不了自保問題老農民太辛苦了社會地位太低了交了大半輩子公糧治山治水修河挖渠落得了個老來受窮真叫人心寒當年挖河大軍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無私的為國家貢獻口號是挖河工不怕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為國家修了無數個水利工程為社會做出了重大貢獻希望新一代多為農民說話提高農民生活地位讓老一代農民有個幸福的晚年


齊家山莊


在農村不要說是70歲的農民還在種地。只要你有一點勞動能力。就要去勞動。家庭條件好一些的或是兒女有能力的,70歲的老人。可能會不去種地。

因為農民如果沒有經濟基礎的話。不勞動他是沒有任何收入的。就靠國家每個月給60元的生活費。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吃飯自給自足還算可以。那麼當你真正生病的時候,沒有錢是萬萬不可能的。雖說合作醫療,能給報銷一部分。但是首先我們要先把錢墊上去。而且還會有一部分不報銷需要我們自費的。現在的醫院醫療費用這麼高。有個小病小災兒,吃點藥就挺過去了。真正到不行的時候。去醫院住院治療。老百姓真的是拿不出那些錢。

老人無論多大年齡了,只要他能動,他就想自食其力去幹一些農活。不想給兒女增加任何負擔。所以在農村,不只是70歲的老人在勞動。80歲的老人只要身體允許他們仍然在幹活種地。

這就是農村,只要你還有一些勞動能力。無論多大年齡都需要去幹農活的。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是沒有退休的時候。我們的退休時間就是,躺在床上不能動的時候,是我們真正退休的時候。

這就是現在農村的,還沒有得到完善解決的,農村的養老問題。


穎姐愛嘮叨14644


這個分幾個方面:

1、現在國家政策好給60歲以上的老人都發有養老金,雖說不多但也是一個補助。

2、農村的老人勞動一輩子了,身體還不錯的老人70多80多還在勞動的也不少,在農村消費低,自己種菜自己吃,也花不到太多錢。

3、還有就是身體不好的就是子女負責養老,有的是輪流照顧,一替一年,有的是一替半年,整體上生活質量要比之前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