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停摆、门店收缩 ,国安社区将告别社区?

穿着红色冲锋衣送货的“国安侠”曾是社区一景,但这种场景已成为过去式。近日,国安社区宣布停止线上业务,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国安社区短短3年内就迅速跌落谷底,令人唏嘘。国安社区的社区“大撤退”也为新一批“玩家”敲响了警钟,企业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如果只一味追求速度,只会埋下难以挽回的“后遗症”。

曾引以为傲的线上业务停摆

“想要买东西、洗衣服还要亲自到门店去,国安社区已经没有吸引力了。”王女士曾是国安社区的忠实用户,但如今,她和国安社区的交集只剩下没用完的洗衣卡。

国安社区近日向用户推送的短信通知写道,由于国安社区近期业务调整,所有业务将转移到线下门店,线上APP将不再接受下单业务处理。

记者查询国安社区APP发现,线上平台已经看不到各类商品信息,只剩下洗衣服务、家政服务等几个服务模块,其中大部分服务都是与国安社区合作的第三方企业提供。记者拨打国安社区电话下单热线,但一直无人接通,记者在APP上下单洗衣服务后,也一直没有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

记者找到东五环的一家国安社区门店,店长表示,目前洗衣服务不再上门收送衣服,“只能你自己把衣服送到店里,洗完再来拿。”他透露,目前门店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其他员工都已经离职。“看样子撑不了多久了。”他感叹。

其实,今年年初,国安社区就已经开始收缩业务,将自建的“国安侠”配送队伍换成了第三方物流“达达”,并将曾引以为傲的24小时随时配送更改为仅在白天固定时段配送。但如今,商品配送服务已经完全停止。

停止线上服务后,人们只能到门店里消费。但记者走访国安社区门店发现,销售的商品主要是酒水饮料、米面粮油等耐存商品,没有需求更高的蔬菜生鲜,相比周边的便利店和超市并没有明显的吸引力。

线上停摆、门店收缩 ,国安社区将告别社区?

疯狂开店“烧钱”难盈利

3年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国安社区背靠中信国安集团,开始了快速扩张的步伐。截至去年6月,国安社区在全国八大城市开设了481家门店。当时在北京的一些街道上,每隔几百米就会看到一家国安社区门店。

“有一次需要到隔壁小区搬几箱东西,打电话给国安社区门店的小伙子,立马就来帮忙了。”张女士说,国安社区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服务人性化,工作人员热情、有礼貌,但平台售卖的商品大多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比超市贵,自己只会在做促销活动时挑一些商品购买。

在国安社区开业头两年,大部分门店只起到展示商品和服务的作用,线上平台是主要销售渠道,但面对高昂的门店租金和配送成本,从去年开始,国安社区将目光从线上转向了线下,在不少门店中铺上了货架,但由于商品品类有限,门店没能成为真正的便利店。

线上停摆、门店收缩 ,国安社区将告别社区?

去年,一路狂奔的国安社区因资金问题陷入了“泥潭”。中信国安集团去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合并报表后,负债超过1782.97亿元,负债率高达80.49%,2017年负债1773.32亿元,负债率已经超过80%。失去资金支撑的国安社区去年下半年走上了闭店收缩的道路,到今年年初,北京地区有三分之一的门店已经关闭。

国安社区相关负责人曾坦言,在成立初期,主要通过区域布局和规模经营,快速开拓门店,抢占社区流量入口,2019年开始,将转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服务范围从1公里半径扩展到5公里半径,控制和降低门店、人员、损耗等运营成本。但从近期关闭线上业务的决定来看,精细化运营已经很难实现。

电商巨头争抢社区市场

近些年,不少“玩家”都盯上了社区商业这个大风口,通过“互联网+社区”的方式抢夺市场,但深耕社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4年,顺丰也曾花重金在全国布局3000多家嘿客门店抢占社区市场,但2015年起就开始大批量关店。

如今,社区商业版图已经悄然发生变化,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正纷纷瞄准社区场景大力布局。

记者发现,作为阿里的新零售“样本”,盒马近期在北京开始了多形式布局,在以往大型门店的基础上,新增小型菜市场、前置仓等业态,以更低的成本覆盖更多社区。例如在常营地区,虽然没有线下门店,但居民可以线上下单,配送员直接从附近的前置仓取货。

京东到家通过与实体超市合作,发展1小时到家业务,目前服务范围已经扩大到鲜花绿植、医药健康等更多领域。苏宁的新业态苏宁小店去年开始快速开店,提供1小时送货到家服务,线上还融入了社区拼团,以及家电维修、清洗等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社区电商是大风口,也是深水区,背靠巨头,新型社区商业正在跑马圈地,但扩张的同时,也需要吸取前车之鉴,不断获得自我造血能力,只靠 “烧钱”扩张难以长久持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