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戰鬥機不安裝向後發射或者全角度發射的導彈?

齒哨鼻祖


不是“一些戰鬥機”,而是所有戰鬥機都沒有向後射擊的武器。

在螺旋槳和機槍時代,就沒有戰鬥機安裝後置機槍。因為機槍需要瞄準,向後射擊是無法瞄準的。即使射擊也是漫無目標的胡亂射擊,浪費子彈。換作機炮也是同樣道理。

轟炸機有尾部射擊武器,不是有人操縱,就是有雷達瞄準控制。戰鬥機無法安裝雷達,也不可能有人操縱。

而且螺旋槳飛機的活塞發動機都安裝在機頭,飛機重心靠前。安裝尾部機槍,會影響飛機重心位置。射擊過程中隨著子彈減少,影響飛機操作性。

進入導彈時代,近距離格鬥使用的主要是紅外跟蹤制導的導彈。跟蹤熱源主要是發動機尾噴口。向後發射導彈,看不到目標飛機的尾噴口,自然就無法跟蹤制導。

紅外導彈採用滑軌發射,先點火,後脫離。朝後懸掛在導彈掛架上。不僅掛架需要專門設計,發射前跟蹤也是問題。

正常程序是導彈通電,啟動導彈開關,導引頭工作,與瞄準具同步。瞄準具對準目標,導引頭實現跟蹤,發回鎖定信號給駕駛員。駕駛員按鈕發射,導彈點火,從滑軌飛離,飛向目標。

如果導彈向後放置,如何對準目標,實現跟蹤,還要操縱飛機尾部對準來襲導彈。這本身就是冒險的事情。而且導彈難以實現跟蹤。雖然先進的紅外導彈可以依靠紅外成像制導,但是對準目標還是需要駕駛員操縱飛機進行。

如果可以操作飛機尾巴對準目標,為啥不用頭部對準目標?

至於雷達半主動尋的導彈,需要雷達不斷照射目標。在機尾安裝雷達只能限制飛機的機動飛行。實現的難度更大,也更危險。

同時,向後發射的彈藥多了,向前發射的彈藥就少了。主動攻擊的武器少了,就降低了飛機的作戰能力。

從武器平臺的綜合性能來看,攻擊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三要素中,火力也可以看成是主動防禦,防護措施還是被動為主,關注於把擊中後如何降低毀傷程度。飛機和坦克軍艦不一樣,速度至少是它們的十幾倍。機動性本身也是防護性的一個方面。爭取躲過去才是高效防護的方式。坦克速度慢,軍艦目標大,靠自身機動性躲避導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體積大更適合安裝防空導彈。

所以軍艦可以安裝防禦性導彈,而飛機不適合安裝防禦性導彈。不僅是戰鬥機,轟炸機也沒有安裝防禦性導彈的先例。這是武器的發展規律決定的。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這是個探討已久的問題,即戰鬥機為什麼不能加裝後射空空導彈?

一般情況下,戰鬥機發射導彈前,要靠機頭裡的雷達發現和鎖定目標,為導彈提供參數。為了不影響戰鬥機和導彈自身發射後的機動性,導彈的外形決定了朝前發射才能滿足上述兩項機動性。

後射導彈看似有很大優勢,那為什麼不被飛機設計研究院釆用呢?我認會有這麼一些觀點。

可能原因四:導彈的外形不好做,會影響飛機機動性,就是會影響導彈機動性。

但俄羅斯S35擁有後射導彈的能力。這戰機的尾錐上裝有一部雷達,可以監視尾追的戰機,並可以制導R73導彈對尾追的戰機進行攻擊。至於導彈的發射問題,俄羅斯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採用可旋轉的發射架,二是先讓導彈往前飛,然後再拐個彎向後飛去。

但需要說明的是,目前這一技術只能用於近距離格鬥,還沒有達到超視距空戰的能力。而且,這一技術目前只有俄羅斯一家掌握,不過實用性不高。

總之,在雷達技術沒有很大突破前,向後發射導彈仍然是心理安慰,遇到敵人的戰鬥機還是想辦法儘快脫離才是上策吧。


海深葉軍事天氣


這個我感覺可能是這麼個原因:

飛機能用上對後的空空導彈應該是被咬尾後。這時要求是格鬥導彈,絕對不能想俄羅斯的對後導彈似的拐個彎到後面去,應該是後置雷達鎖定後直接打出。

這樣導彈頭就得對著後面,即使導彈尾部加個整流罩,彈翼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飛機整體氣動外形。最重要的是,飛機上既要裝對前格鬥彈,又要裝對後格鬥彈,如果對前格鬥彈打完還得把屁股扭過去打……

而且現代戰機對戰一般不會進行狗鬥,被敵機咬尾更不可能。如果是輕型戰機專門去格鬥,肯定是頭對頭,儘可能避免被咬尾。這樣也免去了後射導彈不能對前的尷尬。

當然,還有中遠程對後導彈。且不說雷達功率問題。飛機飛行速度1.5馬赫,導彈速度2.5馬赫,那麼導彈打出後相對地面速度1馬赫……這麼慢,打誰去啊😁

所以之所以不裝,可能就是因為沒有必要吧。


永煜中原


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就是狗鬥被咬尾狀態下。一般來說,戰機在中遠程的時候並不需要考慮向後發射,在這個狀態下,導彈是先被戰鬥機從掛點上拋下來而後點火。而近距離狗鬥時候,採用的格鬥導彈鎖定並不是靠戰鬥機雷達,而是用的導彈導引頭鎖定,然後在飛機掛點上直接點火發射,這個導引頭的鎖定需要一定的時間。

當你裝一個向後面發射的格鬥導彈時,你鎖定對方的時候,對方也早已經鎖定了你,說不定在你鎖定對方的時候,對方已經用機炮將你OVER,而且格鬥彈大部分都是紅外引導,對方機頭指向你的時候,鎖定效果並不理想。


煢煢兔兔i


在以上俄羅斯的宣傳中,蘇35和蘇37實現了向後發射導彈,當時九十年代末的航空知識還刊登過,好像是發射的是R73導彈的改進型,後來好像再也不提了

我們知道導彈向後發射要克服飛機飛行的巨大慣量,這對導彈的能量極大損失,勉強發射,會導致導彈的過載大幅度下降,很難擊中高機動的戰鬥機。而且,戰機一般是編隊飛行的,向後發射的導彈怎樣解決敵我識別問題呢?

不過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向後發射導彈的時代終究會到來的!


水緣家


你說的是越肩發射,這種發射只能用於近距格鬥,不可做超視距攻擊,這是由空空導彈的特質決定的。

空空導彈能攜帶的數量越多,戰場格鬥勝算才大,所以要做的小型化,而小型化後推進劑的裝藥量則越少越好。

目前的空空導彈一般發動機只能工作十幾秒到幾十秒,在這種情況下要做超視距攻擊就必須戰機提前加速,甚至為了打的更遠要開啟加力燃燒,戰機速度越快發射出去的導彈飛的越遠,這也是為什麼中型戰機在超視距戰中打不過重型戰機的重要原因,首先重型戰機機頭大,雷達也更大,發現距離更遠,其次重型戰機雙發開加力速度要強於中型戰機,在雙方都攜帶同型號導彈的情況下,重型戰機的導彈打的更遠。

空空導彈的工作原理是靠戰機速度帶來更大的慣性從而飛的更遠。

知道了這個原理,那麼我們來看向後直接發射或發射後轉個彎越肩攻擊為什麼很難了。

導彈向後發射後速度會逐漸減為零,然後再慢慢提速,這樣的話導彈的射程會銳減甚至十分之一都不到,只能用於近距格鬥,但在超視距作戰的今天,顯然近距格鬥能力不是必選項,所以很多戰機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0屎粑粑0


我給你講個最基本的常識吧,導彈發射必須有初速度,否則就會掉下來,戰鬥機向前飛,導彈向後發射豈不是初速度為零甚至是負數,這樣導彈直接拋物線墜地了。


毒刺劍客


向後發射導彈只有在近距離格鬥時被咬尾了!目前有過肩攻擊導彈,就是專打咬尾飛機的。還有眼鏡蛇機動也是對付咬尾的。不過用處都不大。因為目前都講究超視距攻擊,近距離格鬥基本不玩了,也就基本不存在咬尾飛行了!這是大趨勢,有些戰機機炮都不安裝了!還咬什麼尾啊?!


梁勇86304567


俄羅斯 蘇式戰鬥機就有這後射功能 比如蘇35 AA11格鬥導彈能越肩發射打擊後面的目標(飛個U字型路線),,,他們在戰機尾椎裡裝個小型火控雷達幫忙指引



銳龍微電腦


向後發射是逃跑時使用的,不夠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