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藥之桂枝

春夏兩季是桂枝的採收季節,採收時除去葉,曬乾或切片曬乾。生用。現代研究表明桂枝主要含有桂皮醛、桂皮酸,含有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尚含粘液質,鞣質和樹脂等。

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治療傷寒,當無汗時,用麻黃;而有汗時,則用桂枝。桂枝性辛、甘、溫,主要歸心、肺和膀胱經,用於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解表藥之桂枝

桂枝對於治療外感風寒,無論是表實無汗還是表虛有汗,都可以使用。但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常常與一些發汗解表、開宣肺氣的藥配合使用,如著名的麻黃湯,就是將桂枝與麻黃、杏仁等同用而成的。治療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常與斂陰和營之白芍配伍,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在《傷寒論》中記載的桂枝湯。

根據現代的研究報道:桂枝有降溫、解熱和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如臨床常用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於風寒表實證的感冒軟膠囊,其成分就含有桂枝、羌活、麻黃、荊芥穗、防風、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當歸、黃芪、桔梗。而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於風寒表虛者,常用的中成藥如表虛感冒顆粒,其成分為:桂枝、白芍、葛根、生薑、大棗、苦杏仁(炒)。

解表藥之桂枝

本品辛散溫通,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功效。治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痺心痛,常配伍破氣化痰、通陽散結藥,如《金匱要略》中的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每與補虛緩急止痛藥配伍,如《金匱要略》中的小建中湯,將桂枝與白芍、飴糖等同用。

治療婦女寒凝血滯,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腹痛,應當配伍活血散寒、調經止痛之藥,如溫經湯就是將桂枝與當歸、吳茱萸等同用。治療風寒溼痺,肩臂疼痛,應與溫經散寒、通痺止痛要合用,如傷寒論中的《傷寒論》桂枝附子湯,就是將桂枝與附子等同用。

桂枝在現代研究中還發現具有強心,健胃、緩解胃腸道痙攣、鎮痛等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屬於脾胃虛寒,中氣不足,失於溫養者,如胃瘍靈顆粒、小建中合劑,就是將桂枝與白芍、飴糖、黃芪等合用。桂枝配伍桃仁、牡丹皮、茯苓等可用於治療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痛經、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囊腫屬於瘀血阻絡者,如桂枝茯苓膠囊。

解表藥之桂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