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美麗富饒的東北讓世界列強垂涎欲滴,日俄戰爭後成為列強的角逐場

美麗富饒的東北,讓世界列強尤其是日俄垂涎欲滴。而下手最早的就是中國的鄰國——沙俄。早在鴉片戰爭之後,就把魔爪伸向東北和新疆,並想方設法侵佔了中國大量領土。甲午海戰日本勝利以後,也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了中國東北地區,而當時俄國把東北視為自己碗中的肉。所以,日俄在中國東北的利益衝突就無法調和了,必須通過打一仗才能解決。

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日本為什麼有底氣與當時世界上不可一世的沙俄打一仗,並最終取得勝利,是因為有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英帝國的支持。當時的世界競爭的主體仍是英俄,其它國家還靠不上邊。俄國想衝破英國在亞歐大陸南部邊緣地帶的封鎖,開闢進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突破口。

對沙俄的意圖,英國有一個叫麥金德的地理學家和地緣政治學家看得十分透徹,在日俄戰爭就要爆發的前夕,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一個會議上,他鄭重提醒英國高層,俄國已經控制了亞歐大陸的中心,佔領了歐亞大陸的樞紐,已經深刻改變了亞歐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在威脅英國沿著亞歐大陸南部邊緣地帶形成的殖民地鎖鏈。

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當時英國和俄國的角逐主要是,從西往東有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及東北亞地區。俄國最得意的想法是能夠從伊朗方向突破,直接進入印度洋,威脅英國當時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戰略安全,同時實現“彼得一世的遺囑”。大家知道,當時印度對英國的重要性,所以當時英國上下對俄國的崛起十分擔憂。

儘管如此,英國也沒有閒著,已經開始向中國西藏地區滲透,侵略計劃正在加緊的準備之中,而俄國的勢力已經伸進了新疆。俄國試圖滲透西藏,英國則企圖向新疆繼續擴張,以保證印度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為保障各自的利益,英俄狼狽為奸通過談判達成協議,就是在保證各自承認對方的利益的同時,俄國放棄向西藏滲透,英國停止向新疆擴張,這樣相安無事。特別是讓英國不再為印度的安全擔心。

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而當時英國擔心德國的強勢崛起會對歐洲大陸平衡造成嚴重衝擊,英國必須認真應對,所以無暇顧及中國東北,只好支持早已覬覦中國東北已久的日本向東北滲透,為俄國勢力南下設置障礙。於是,英國和日本結盟共同對付和遏制俄國。英國為日本提供了大量貸款,支持日本攻打俄國,日本果真不負英國所望,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俄國,遏制了俄國通過東北南下的勢頭。戰爭結束後,在美國的調停下,日本從俄國手裡搶到了東北,並想把東北完全變成的殖民地。當時清政府已經虛弱不堪,沒有任何能力阻止,因此就出現了日俄雙方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仗,而中國政府卻宣佈自己保持中立的一幕。

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在日俄戰爭中俄國雖然戰敗了,但其在保持歐洲勢力的平衡上,仍然不可小覷。當時的德國在歐洲大陸已經強勢崛起,法國面對德國巨大的軍事壓力,根本沒有信心獨立對抗德國。所以,法國要應對來自德國的進攻,必須與俄國聯合來夾擊德國,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最終擊敗德國。而對英國來說,如若德國擊敗法國,就成為歐洲大陸上的絕對強國,這樣英國奉行的歐洲大陸均勢政策就失敗了。所以,英法當時在應對德國問題上無疑是同盟。

與此同時,伴隨著美國在與西班牙的美西戰爭中獲勝利後,其勢力在太平洋上的擴張受到了日本的羈絆。加上當時美國還沒有足夠的力量直接參與到東北的事情上來,所以一直堅持門戶開放政策,要求清政府開放東北地區口岸,確保自己也得到利益。所以,美國也防止日本獨佔東北。

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在日俄戰爭結束後,俄國先是要求法國與自己站在一起,施壓英國,讓英國改變支持日本的東亞政策,共同施壓日本,讓日本放棄佔領東北。此時的英國不是沒有顧慮,也擔心日本獨佔東北會造成東亞地區平衡,進而威脅自己在中國的利益。

最終,出於各自的利益考慮,英國、法國和美國共同出面干預,讓日本放棄獨佔東北的訴求。至此列強之間達成了暫時平衡,之後在掠奪東北資源上,英國、法國、俄國、德國和美國都很積極,都想從中撈取好處。

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在日俄戰爭中之後,日本和俄國分別向東北的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加快了移民墾殖的工作,德國和美國想用為清政府提供開發東北所需的貸款為條件,獲得東北地區一些礦產資源的開發權。

日俄戰爭日本的勝利,讓列強承認日本在東亞地區的強國地位。所以,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角逐中,常常是英國和日本為一方,美國反而更多時候選擇的是支持中國,為的是避免中國被日本獨佔,有損其利益。

日俄戰爭後世界列強在中國東北的角逐

這是美國堅持了近半個世紀對華政策的基本框架,儘可能維持中國主權完整,以遏制日本,好讓東亞地區的實力保持均衡狀態。一戰之後的華盛頓裁軍會議,日本在東北製造九一八事件之後美國的態度,都充分表現出美國的這一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