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農村老人被孩子接到城裡安度晚年會不習慣呢?

聚焦千家萬戶


農村老人被子女接到城裡過年,是否習慣不絕對。

以黑龍江北部一個小縣城為例,目前農村推行合作社模式,解放生產力,大多數年輕人已經搬到縣城居住,一部分老年人也隨子女遷去縣城,部分生活習慣喜歡農村的老人,仍然在農村居住。

夏天的時候在鄉下避暑,冬天了去取暖設施更好的縣城,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具體老人喜不喜歡在縣城居住,還是看老人個人的意願。在哪裡居住比較舒服,才是最適合老人的。



平安遜克


自從父親走了以後,母親一個人很不適應。因為我們家沒有兄弟,所以姐姐把母親接到家裡讓母親散散心,住了一個星期,母親回來了。我問她為什麼不多住些日子,母親說:我住不了樓房,每天一個人呆在家裡跟坐牢一樣,真心受不了。出去還要做電梯我也不會坐,下樓以後一個人不認識,太悶了。哪有咋家方便。鄰居王嬸年紀大了,兒子把她接到了城裡,住了半個月回來了。她跟我說:兒子家裡生活條件比在家好,基本想吃什麼有什麼,每頓飯都五六個菜,但是吃不完她就把剩菜放進冰箱準備下次吃,但是每次她前腳收進冰箱媳婦後面就拿出來倒進了垃圾桶,她看不慣,所以就回來了。我覺得農村的老人去城裡住,不適應的原因很多,其中以精神空虛和與孩子們的代溝有關,他們去了城裡以後手頭一下子閒下來,無所事事會感到失落,覺得自己沒用了。再加上看不慣孩子們的一些生活習慣,說吧討人嫌,不說心裡又難受,所以導致了他們住不慣城裡的原因。




玲聲如玉


農村鄉鄰幾十年居住在同一個村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左鄰右舍經常串串門,大家熟的不能再熟了!而城裡人居住同一小區同一棟樓同一單元,不知道樓上樓下是誰,就連對門好多都不一定清楚,更別說串門了!對於老年人,城市的繁華熱鬧不是他們所追求的,他們更喜歡是在家門口與相鄰拉拉家常聊聊天。對於剛接入城市的兩老,子女忙於生計,不可能整天陪伴兩老,左鄰右舍都陌生的很,整天悶在家裡看電視,叫他們如何能適應這種禁錮式的養老生活。反正我的父母接來城裡最多住幾晚就要急著回老家的。幾年前把老家房子重建一番,兩老居住條件改善一下,兩老主要居住老家為主。現在交通便捷,每個月回去看看兩老,逢年過節回家陪陪兩老,每年帶兩老外出旅遊一趟,平時接到城裡小住幾回。年紀大的人除了身體好還要讓他們心情也要輕鬆愉快,真心沒必要一定要把兩老接到城裡來養老,城裡生活農村老年人確實很難適應的,你的一番孝心搞不好反而給兩老帶來苦惱。


魚樂142096402


安度晚年當然會不習慣!就以我家來說,我現在還沒讓父母安度晚年的能力,因為房貸,車貸等壓力不得不努力上班包括我的愛人也一樣努力,所所以帶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我媽肩頭。

我媽是一位特別通情理的一個人,只要是對這個家庭好的做法她都能接受哪怕自己受委屈,這個思想覺悟至今也沒能同步到我的愛人身上。不是婆媳關係緊張,而且我的愛人感受不到老人的不開心,老是自己想著在這裡冬不冷夏不熱,隔三差五買件衣服什麼的反正就是方方面面看起來都要比農村好。但是真的好嗎?老人的開心真的是經濟問題能解決的嗎?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可能我還沒能到這個經濟層次吧。就以我自己而言,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從現在我都為自己以後打算著,因為前期還貸壓力大母親一直說把家裡的看房子賣掉提前還貸還能減緩一下壓力。被我一口回絕了,我都在為我的養老留有餘地,更何況父母這輩人生活了大半輩子生長的村落的情懷更是無法言喻的!

把村裡的老人接到城裡,老人不是會感到不習慣,而是真的不喜歡!如果經濟基礎可以滿足,請多回老家陪陪老人。真正的讓父母安度晚年!


小五哼哼


不光是農村老人被接到城市會不習慣,就是城市人到農村生活多年再回城市也不習慣。一個人長時間生活一個環境就會或多或少被環境同化。我離開北京五十年,在當地人眼裡我生活多簡樸都會看出我的與眾不同,可回到北京卻被三姐當作鄉下人,我笑稱自己活了一輩子上不著天下不接地。何況一直生活在農村的老人。

他們生活在農村,雖然勞作很辛苦,但生活隨意,鄰里關係很好,而城裡不同,川流不息的車流,如同螞蟻般急急的人流,認不請東西南北的高樓大廈,互不相擾的鄰居,讓他們每天過著不安的生活。

更不能讓他們安心的是自己的兒女,那個聽話暖心的自己引以為傲的孩子變了,他們早起晚歸,來去匆匆回家一臉疲憊,說話就起急,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地挑剔自己。這些老人自嘲自己"是主人說了不算,…有人批評沒人點贊…起早了影響休息…起晚了怕準備不好飯…給孫子買東西,買少了摳門買多了又嫌把孩子慣…"

在這種環境讓老人很無助,是有福不會享?還是有難躲不開呢?

老人老了,跟不上快速的潮流多給他們一些包容和擔待。


桃鄉人518


這個比較普遍,但也有個例。

以前老家有對夫妻男的是村裡的赤腳醫生女的是小學教師,退休後兒子都在大城市生活;將二人接過去後女的倒是很適應城市的生活,廣場舞之類的很是入群。只是男的的每次看見人家跳廣場舞都會說:“都是閒的的,給幾畝地乾乾都知道累了”。後來男的自己回到鄉下租種了幾十畝地,搞得跟農家莊園似得;連房子帶各個季節的水果蔬菜作物,也投了幾十萬。自己一個人在哪裡勞作,子女老伴經常回去看他。

後來聽說身體患病到了晚期最後被子女接到大城市的醫院裡,最後還是在醫院裡去世的。現如今回老家還能看見他的那片農家莊園,果園和菜地都已經荒廢,一層瓦房建築倒塌了幾間很是荒涼;因為地租還沒到期只能這樣荒著。

因為文化的差異和生活習慣很多老人是拒絕到城裡生活的,所以說只要老人過得開心就是最大的孝道,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是追求所謂的物質;只是子女多在身邊走動走動就好,春節回家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只是如今社會節奏太快,大家在外苦於生計真的很難做到齊聚一堂。


青苔0171


我認為,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其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

一是農村老人在城市裡往往難以適應環境。比如,許多農村老人從年輕的時候就在農村長大,耕地務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習慣。而到了城市後,由於年齡大了,要改變這些習慣是很難的。可是,城市的生活環境必竟是與農村有區別的。所以,許多農村老人接到城市裡生活,首先的一條就是難以適應環境。

二是農村老人在城市裡往往沒有“朋友”。比如,許多農村老人在農村長大,鄰居們都是情同手足的鄉親加朋友,平時相互之間辦個事、聊個天,都有地方和場所。可是,到了城市裡後,人們住在單元房裡,都是互不相識的鄰居,而且往往都互不打擾,沒有更多的交往。這就使農村老人很不習慣,也顯得很寂寞。所以,許多農村老人就不願意到城市裡生活。

三是的確有一部分老人不願意看到兒女或兒媳女婿的“臉色”生活。比如,很多老人到了城市生活後,就是一切都要聽兒女或兒媳女婿的,自己沒有一點主動權,常常要受“窩囊氣”;還比如,很多老人在城市裡生活,就成了第三代的“專職保姆”,累的夠嗆不說,還沒有洩氣的地方。因此,許多老人就不願意過這種沒有多少“自由”的日子,而更願意在農村老家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潤友


農村老人到城市生活,大部分人都不能適應城市的生活,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自己成了閒人,沒意思。農村人幹活習慣了,也最討厭休手好閒的人。幹一天活,出一身汗。吃飯香,睡覺也香。在城裡找不到活幹,做飯、搞衛生這些活自己又幹不了,再就是人家也不讓你幹。白天不幹活,夜裡睡不著。閒的無聊,度日如年。

二、悶的慌。農村房子大,有院子,街坊鄰居都認識,話能說到一塊。到城裡住樓,好像被關進了牢裡。對面鄰家不認識,南腔北調聽不懂。有老伴兩個人還好,如果只有自已一人,兒女上班了,孫子上學了,真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

三、不上下樓梯,就坐電梯。下樓梯腿發抖,上樓梯累死人。電梯又是個悶鐵葫蘆,光害怕進去出不來。

四、吃一口,買一口。不習慣。在農村,有糧食,有菜。油鹽醬醋也花不了多少錢。在城裡抬手動腳都得花錢。自己家裡放著東西夠不著,來到城裡花錢買。尤其是城裡的東西貴的要命。雖說不用自己花錢,也替兒女冤的慌。

五、農村人不怕吃苦,就怕別人看不起。城裡人說農村人不講衛生,但農村人覺得城裡人是假乾淨。特別是自己的兒子娶的是城裡的閨女,或者是自己的女兒找的是城裡的女婿。自己和人家城裡長大的人觀念不同,又不可能溝通,又互相不願捅透。最簡單的例子如老人吃飯用的碗、筷都是“專用“的,洗的時候還要另外洗。還有的聽說是隻要是老人摸過的東西都要用開水煮,去不下來沒有辦法煮的東西如門拉手等就用開水燙。當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不是壞事,但這是很多農村老人最不能接受的做法。認為這是看不起自己。還不如躲回老家好。眼不見心不煩。

老實八腳的農村人,從小就和石頭、泥土打交道,實在,共事共心。和城裡人共事,尤其是在一起生活,總有一種心想不到一塊,事做不到一塊,總有一種不入群,捏不到一塊的感覺。這也是農村老人不願意住在城裡的原因吧。


我的家鄉太行山


肯定會不習慣的。首先農村的房子都是很寬廣的,有的還有大院子,走動也方便,在城裡的商品房只有那麼點平方數,沒地方走去。二來在生活習慣上,城裡的房子和農村的房子住起來完全不一樣,農村刷牙洗臉上廁所老人都可以按自己的習慣做,睡覺也是自己一個房間,不管做什麼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而在城裡要先不說那些東西用不習慣,而且要和小輩共用衛生間就是要注意很多細節,對於老人老說就有點繁瑣了,說的那個點,在城裡老人想吐口痰都不能舒服的吐😂再一個在鄰居之間,鄉下里大家都是很熱情,鄰居也像親戚一樣,平時聊天玩耍,有事的時候大家都會互相幫忙,人情味!在城裡,就算門對門住了幾年的,有些還不知對方的姓名。對於老人來說,老年就是怕孤單,在鄉下還有很多老人為伴,嘮嘮嗑,打打老人牌,到了城裡,家裡沒地方走動,眼睛不好也看不了電視什麼的,出門又不認識一個人,廣場舞那些城裡老人的活動更是融入不了,所以對於老人來說當然是覺得鄉下住的習慣,在城裡不習慣的。




鄉村福英


進城到兒子家安度晚年?農村人在沒文化也知好賴吧,城市生活水平遠高於農村,那麼為什有很多的老說在農村貫了,到城裡不習慣。真正原因還是年青人招不了老人,短住幾天還行,常了不行特別是兒媳請靜慣了乾淨慣了來了老人?一個還好來倆?能不煩嗎?

在城裡不習慣是託詞,在家往慣了是藉口,真正原因不開心,有用還好,如幫著接送孩子,買菜作飯搞衛生!如這些也幹不了,……。

在有住樓房回蔽不了各自己的行為,衛生間就蔽不開客廳。如老人在有不良習慣,喝口氿吸菸髒髒可可,咳嗽疢疾喘!別說兒媳兒了也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