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膠件脫模是注射成型過程中最後一個環節,脫模質量好壞將最後決定膠件的質量;當模具打開時,膠件須留在具有脫模機構的半模(常在動模)上,利用脫模機構脫出膠件。

脫模設計原則:

(1)為使膠件不致因脫模產生變形,推力佈置儘量均勻,並儘量靠近膠料收縮包緊的型芯,或者難於脫模的部位,如膠件細長柱位,採用司筒脫模。

(2)推力點應作用在膠件剛性和強度最大的部位,避免作用在薄膠位,作用面也應儘可能大一些,如突緣、(筋)骨位、殼體壁緣等位置,筒形膠件多采用推板脫模。

(3)避免脫模痕跡影響膠件外觀,脫模位置應設在膠件隱蔽面(內部)或非外觀表明;對透明膠件尤其須注意脫模頂出位置及脫模形式的選擇。

(4)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膠件產生頂白、變形,可採用複合脫模或用透氣鋼排氣,如頂杆與推板或頂杆與頂塊脫模,頂杆適當加大配合間隙排氣,必要時還可設置進氣閥。

(5)脫模機構應運作可靠、靈活,且具有足夠強度和耐磨性,如擺杆、斜頂脫模,應提高滑碰面強度、耐磨性,滑動面開設潤滑槽;也可滲氮處理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6)模具回針長度應在合模後,與前模板接觸或低於0.1mm,如圖8.1.1所示。

(7)彈簧復位常用於頂針板回位;由於彈簧復位不可靠,不可用作可靠的先復位。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8.1 頂針、扁頂針脫模

膠件脫模常用方式有頂針、司筒、扁頂針、推板脫模;由於司筒、扁頂價格較高(比頂針貴8~9倍),推板脫模多用在筒型薄殼膠件,因此,脫模使用最多的是頂針。當膠件周圍無法佈置頂針,如周圍多為深骨位,骨深/15mm時,可採用扁頂針脫模。頂針、扁頂針表面硬度在HRC55以上,表面粗糙度Ra1.6以下。頂針、扁頂針脫模機構如圖8.1.1所示,設置要點如下:

(1)頂針直徑 d£Ø2.5mm時,選用有託頂針,提高頂針強度。

(2)扁頂針、有託頂針 K/H。

(3)頂位面是斜面,頂針固定端須加定位銷;為防止頂出滑動,斜面可加工多個R小槽,如圖8.1.2所示。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4)扁頂針、頂針與孔配合長度L=10~15mm;對小直徑頂針L取直徑的5~6倍。

(5)頂針距型腔邊至少0.15mm,如圖8.1.2所示。

(6)避免頂針與前模產生碰面,如圖8.1.3所示,此結果易損傷前模或出披峰。

頂針位的佈置原則(另見5.5節)。

8.1.1 頂針、扁頂針配合間隙

頂針、有託頂針、扁頂針配合部位如圖8.1.4圖8.1.5圖8.1.6所示,配合要求如下: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圖8.1.4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1)頂針頭部直徑d及扁頂針配合尺寸t、w與後模配合段按配作間隙£0.04mm配合

(2)頂針、扁頂針孔在其餘非配合段的尺寸為d10.8mm或d110.8mm,臺階固定端與面針板孔間隙為0.5mm。

(3)頂針、扁頂針底部端面與面針板底面必須齊平。

(4)如圖8.1.7所示,頂針頂部端面與後模面應齊平,高出後模表面 e£0.1mm。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8.1.2 頂針固定

(1)固定頂針一般是在面針板加工臺階固定,如圖8.1.4所示。為防止頂針轉動,常用方式有兩種:一種頂針軸向臺階邊加定位銷定位如圖8.1.8所示;另一種橫向加定位銷定位如圖8.1.9所示。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2)無頭螺絲固定,如圖8.1.10所示,此方式是在頂針端部無墊板時使用,常用在固定司筒針和三板模球形拉料杆上。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8.2 司筒脫模

司筒脫模如圖8.2.1所示,司筒常用於長度/20mm的圓柱位脫模。

標準司筒表面硬度HRC/60,表面粗糙度£Ra1.6。另外,司筒的壁厚應/1mm;佈置司筒時,司筒針固定位不能與頂棍孔發生干涉。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8.2.1 司筒配合要求

司筒脫模配合關係如圖8.2.2 圖8.2.3所示,配合要求如下: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1)司筒與後模配合段長度為L=10~15mm,其直徑D配合間隙應£0.04mm。

(2)其餘無配合段尺寸為D10.8mm。

8.2.2 大司筒針固定

司筒針固定於底板上,通常使用無頭螺絲如圖8.2.1所示。當司筒針直徑d$8mm或5/160時,固定端採用墊塊方式固定,如圖8.2.4所示。

模具設計,脫模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