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哪裡?

夢境幻影人生


作為父母,從孩子出生的喜悅和激動到孩子生病時的心力交瘁,從陪孩子學習的孜孜不倦到孩子離開身邊後的牽腸掛肚,可以說撫養一個孩子成人就相當於一次長期的修行。在孩子不斷成長的同時父母又何嘗不是呢,每一步都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完善。

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又難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父母來說則是修行過程中一重又一重的考驗。父母又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身體或者心理造成影響。有時候可能不經意間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都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傷害。



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都是經驗不足,容易犯錯。比如單純的認為教育是“養”,只要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就行了。其實精神上的教育更為重要,最簡單的就是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那麼,什麼是安全感呢?簡單地說,安全感就是讓人感到穩定和可控的感覺。安全感建立好的孩子會自信、樂觀、積極向上,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都能夠做到相信自己,並且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擔心自己會被拒絕,容易焦慮,人際交往幸福感也會受到影響。

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呢?

撫養人及環境

孩子在0-3歲的時候是個特別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是安全感建立的主要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頻繁更換撫養人或者撫養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會造成很大影響。

在心理學上,孩子3歲以前在心理上與母親還是一體的。雖然身體上已經與媽媽分離開來,但是心裡臍帶要到3歲的時候才會剪短,在這個期間孩子會一直吸收母親給他的安全感,如果媽媽不能身邊,一定要有一個固定的人進行撫養。


撫養人的情緒

對於孩子來說,最適合的撫養人就是媽媽,媽媽的情緒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如果媽媽情緒穩定,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會越充足。如果媽媽的脾氣比較暴躁,會打亂孩子的情緒。有的父母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向孩子撒氣,像這種父母的表現就會破壞孩子的情緒調節,對孩子安全感造成很大的傷害,影響孩子很多年。



作為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在孩子身邊的時候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好狀態。這樣才能讓孩子感知到積極、樂觀的暗示,還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同時也會讓自己變得平和。

夫妻關係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說過:無論國王還是農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正常來說夫妻的關係要早於親子的關係,所以在成為爸爸、媽媽之前,我們一定要努力成為一個好的丈夫、好的妻子。夫妻關係是否和睦也是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很多父母在發生爭執或者吵架的時候,孩子當時會表現出非常的安靜或者比平時要懂事一點。因為在當時的氣氛中很多孩子會認為自己沒有人愛,甚至會感到非常的不安和恐懼,甚至會認為父母的矛盾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造成,為了讓父母的關係和好會做出很多異常的行為。



我認識一個人,一個大小夥子,現在已經20多歲了,平時做事情總是缺少自信心,不太愛說話。有一次我們聊天的時候聽他說起他小的時候父母隔幾天就會爭吵,而且吵的非常兇,他小的時候每天都會很害怕,怕父母會分開,所以他不論什麼事情都非常聽話,他生活在農村,很多同齡朋友做過的游泳、抓魚等事情都沒有做過,感覺有些自卑,導致20多了心理還是缺乏自信。

因此,父母應儘量給孩子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即使夫妻間有矛盾、有爭論,也最好要避開孩子。

那麼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怎麼辦呢?

看到這裡有些父母應該會有些擔心,現在孩子的安全感已經被破壞了,應該怎麼辦呢?如果孩子在3歲之前沒有很好的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並不是不能挽留的。孩子自身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千萬不要小瞧了孩子,不隨著孩子的不斷增長,孩子的內心也是在不斷地修復的。父母用發現問題後也要把心態調整到最好,用愛去修復孩子的不安和焦慮。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孩子缺乏安全感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在發現之後一定要分析原因。仔細查找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首先從自身開始查找,在自身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再去分析外界因素。期間父母要經常撫摸擁抱孩子,這會讓孩子產生親密感和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因為一些大自然或外在環境上引起的恐慌,父母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或其他音樂、藝術等方式進行治療,協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注意積極回應

在日常的親子交流中,父母要及時回應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穩定和心安,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父母給孩子建立安全感一定要注意: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要及時的、溫暖的、可預測的回應孩子。讓孩子可以盡情的說出真實的感受,展現出真實的自我?並且發自內心覺得踏實。讓孩子覺得父母喜歡自己、重視自己。

有效陪伴

如果父母能夠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也能夠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全心全意,不要做別的事情,在這段時間裡,你只屬於孩子。



總之,安全感關係著孩子一生的幸福,關係著孩子是否有強大的內心來面對人生一個又一個的未知。愛孩子,就重視起孩子的安全感吧!

碼字不易,如果朋友們喜歡我的回答,請為我點個贊吧,也歡迎朋友們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留言在下方,我們共同交流,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媽媽的小米兒


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在此期間父母的很多行為都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建立好的孩子通常都是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安全感好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主要來源於家庭尤其是父母的關愛中。

最常見的幾種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行為有以下幾點:

父母感情不和

心思敏感的孩子會從生活中感受到家裡的氛圍,父母的情緒變化。如果父母感情不和,孩子就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察言觀色”,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將父母的茅盾歸結在自己身上,變得自卑、焦慮、緊張不安。

父母欺騙孩子

孩子就會覺得最信任的父母也是不可信的。而正常來說,

一個孩子對社會或者說對世界的第一感受就是來自於父母的。一旦他們對父母的信任感產生懷疑,就會影響他們對社會的安全感和自身安全感的建立。

<strong>

父母吝嗇於對孩子表達愛意

這個主要是爸爸們容易犯的錯誤,覺得“嚴父”才是好的。因此,對孩子一直很嚴厲,甚至會經常批評孩子的缺點,從不表揚孩子的優點,甚至還會拿孩子當出氣筒。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缺失關愛和依靠,沒有安全感。

沒能處理好分離焦慮症

心理學認為,孩子在6~8個月左右時會出現分離焦慮,到1歲半時達到高峰。

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內,孩子會特別恐慌和媽媽的“分離”但是,有些家長因為不想聽到孩子哭,就會偷偷的上班、出門等等。這樣一來,孩子就屬於被迫“分離”。對分離就會有恐懼。

以後的每一次分離,對於孩子來說都會是一場噩夢。

我是“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從企業高管職位辭職的寶媽,目前是一名寶寶私人營養師、育兒師和多平臺主邀原創作者。寫文不易,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和轉發。謝謝!<strong>

<strong>


動媽育兒


回答您的問題——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

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別是在孩子 3 歲前,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家庭關係、父母的回應和陪伴質量、互動的方式等

其實,孩子的生存環境很簡單,他們只能從家長身上獲取安全感,特別是小嬰兒,安全感的培養尤為重要。缺乏安全感,多出現於在嬰兒時期,兒童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要沒有被正確的,或及時的滿足,例如他病了你以為他餓了,他餓了你以為他病了,手忙腳亂,錯誤滿足需求;家中帶養人的經常性缺失,比如孤兒,單親的兒童;經常目睹父母吵架或遭受虐待的兒童等等 也有可能是兒童本身的氣質因素。通俗來講,有些孩子生來就是那種不掀房頂不罷休;而有的則天生帶著膽小,害羞的特性。還有的是生來的慢條斯理,有的卻很急躁,氣質特徵會有遺傳傾向。如果寶貝是氣質因素,需要根據他的特點慢慢加以引導。

而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會比較穩定,性格平和不失堅定,遇到事情不會想著逃避,而是著手解決,也能很好地融入集體,不抗拒社交。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依戀模式的分類,兒童會典型表現出四種依戀類型的一種: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給成年人也劃分了三類依戀關係:


第一種:安全型依戀即認為自己是值得愛的,他人也是值得愛和信任的,既能獨立又能依靠對方。這類人所表現出來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能夠客觀的正視自己,也能過對伴侶給予支持和理解。

第二種:焦慮型依戀這類型人很容易把情感建立在別人身上,靠別人的回應來感知自身的存在,容易產生焦慮狀態。

第三種:迴避型依戀這類人群主要特徵是缺乏對自己和別人的信任,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因而得不到別人的愛,也認為別人不會像自己希望的那樣來信任自己、愛自己。

焦慮型的人童年都不快樂。一部分焦慮型的原生家庭父親或母親的一方太過強勢和控制,讓其失去自由。或者家中兄弟姐妹眾多,遭到父母的慣性忽視。又或者在成長過程遭到嚴重創傷,諸如被遺棄、被虐待、被欺凌等等。



童年缺乏良好的親密感受,從未見過真正“愛”的模樣,從而一生缺愛。極度渴望與人親密,卻總懷疑和恐懼對方並不想達到同等的親密。因為這種懷疑和恐懼,以及接下來感受到的失望和無助就是從童年承襲下來的慣性認知。人無法和慣性對抗。不安全感便是焦慮型人無法擺脫的慣性模式。所以焦慮型的人若不做出調整,永遠無法在親密關係裡得到他們想要的安全。並且結果通常與他們預期的相反:他們的伴侶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開。從而更加重了他們對人心的無法信任、不能安全。惡性循環。


所以,請用心對待孩子的需求,被尊重和關心,希望對您的育兒有些影響。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


哪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當別人跟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不管你了|不愛你了。"當媽媽要出門,擔心孩子哭鬧糾纏,趁孩子不注意,悄悄的溜走。當孩子離開父母,跟著爺爺奶奶留在遙遠的老家。一年見不到父母幾次。見面只能通過視頻通話。當孩子怎麼哄也不睡覺時,媽媽說:"你再不睡覺,媽媽就走了!"當孩子要去拿髒石頭,你就嚇唬孩子說:“不要碰,碰了會肚子痛”。當孩子不聽話,你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



父母全心全意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摘自親子早教派的原創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689015366691062284/


親子早教派


危險意識來源於生活環境所見所聞,還有遺傳,孟母三遷就是這個原因唄,成人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