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盡寵愛到失寵而死,慄姬的結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白頭英雄,遲暮美人,很多事情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在古時女子的地位大多都是很低的,多數女人都需要依附男人們來生活,即使是出身高貴的公主也是不例外的。有些人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討好自己所依附的男人,不管這個男人是自己的父親、丈夫還是兄弟,只要他對自己是有幫助的,那些人都會去討好。而另一些人自然也是知道這些的,但是她們更喜歡寄希望於自己腦海中美麗的幻想,天真的幻想以為丈夫只會喜歡自己一人,寵愛自己一人,這樣的幻想令她們驕傲不已,所以她們不願意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去討好男人。

從受盡寵愛到失寵而死,慄姬的結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慄姬影視形象

只是幻想終究只是幻想罷了,太多對幻想抱有希望的人最終的結局都是不怎麼美好的。大漢朝的館陶長公主和漢景帝的寵妃慄姬,就是這樣一對鮮明的對比。慄姬與漢景帝相識、相知、相愛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甜蜜的。那時候,漢景帝還是隻是太子,一次美麗的邂逅,他的眼神便投放在慄姬的身上,不能自拔了。曾經恩愛有加,就是漢景帝正兒八經的太子妃薄姬也是比不上慄姬所受的寵愛的。甚至在剛開始的時候,漢景帝屬意的太子妃本就是慄姬,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沒能如願。

從受盡寵愛到失寵而死,慄姬的結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慄姬影視形象

也許正是這樣,漢景帝對慄姬抱有一種愧疚的心裡,所以他才會格外的寵愛與她。只是漢景帝的寵愛對慄姬來說,是福也是禍。正是這種超乎常人太多的寵愛,滋養了慄姬的野心和嫉妒。她以為漢景帝對她是真正的愛情,她以為漢景帝有了她一個女人就夠了,可是漢景帝是一個帝王,又怎麼會真的只寵愛一人呢?況且,漢景帝普天之下最有權勢的君主,身邊又有一個想要討好他的姐姐,給他不斷地送來各種美人,他又怎會不受迷惑,還一如往日的寵愛顏色漸失的慄姬呢?

從受盡寵愛到失寵而死,慄姬的結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慄姬影視形象

只能說慄姬對自己實在是太自信了,之前又是享受盡了漢景帝近乎於獨寵的疼愛,當往日的寵愛不復存在時,那巨大的反差對她來說,打擊太大了。所以她的性格開始變得暴躁,她開始喪失了自己理智,她想要重新奪回漢景帝的寵愛,可是她又放不下身段去討好,每次都以嬌蠻任性的姿態對待漢景帝。其實這樣偶爾一次還是可以的,但次次這樣,別說是漢景帝這樣天下大權盡在手握的男人了,就是普通的男人也是受不了的。只是慄姬對這一切都是不清楚的,她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可以喚起他們之間的美好回憶,所以當她看不到效果的時候就會惱羞成怒,就是對著漢景帝也會惡語相向。

從受盡寵愛到失寵而死,慄姬的結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慄姬影視形象

而然最終將她推向深淵的是館陶長公主,當初慄姬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是漢景帝的長子,已經被封為了太子。館陶長公主是一個很會打算的女人,她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永葆富貴,所以她向慄姬拋出了橄欖枝,希望與她結成親家。但是館陶長公主怎麼也沒有想到慄姬竟然會拒絕她的一番好意,至此與慄姬結下了樑子。其實慄姬會拒絕,完全是說得通的,館陶長公主以為自己的弟弟漢景帝尋找絕色美人為樂趣,慄姬又怎麼能不恨呢?所以已經被嫉妒之心深深包圍的慄姬根本就沒有深思熟慮就一口回絕了館陶長公主的提議。

從受盡寵愛到失寵而死,慄姬的結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慄姬和館陶公主

這下可好了,館陶長公主是什麼人,出身高貴的長公主,從小被嬌養著長大,那個人敢給她臉色看,慄姬的這一下,她又怎能不氣呢?所以館陶長公主便開始籌劃了,她要想辦法讓慄姬的所有憑仗都落空。所以轉身之間,她便與王娡建起了聯盟,另一邊她也積極地搜尋慄姬的所有過錯,不斷向漢景帝耳邊說慄姬的不是。而慄姬自己也的確是有許多的不妥之處的,她的嫉妒已經燃燒了她所有的理智,竟然蠢笨到在宮中使用巫術,詛咒漢景帝的其他妃子。而且對待漢景帝,慄姬也是有許多的怨言的,她的態度越來越差,經常惡言以對,所以漢景帝對她也是越來越失望。

從受盡寵愛到失寵而死,慄姬的結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慄姬影視形象

一個皇帝的失望是非常可怕的,慄姬的所作所為消磨了漢景帝的最後一點仁慈之心。終於漢景帝撤了慄姬兒子的太子之位,轉封王娡的兒子為新太子,從此慄姬更是再也見不到漢景帝的面了,最後鬱結於心,不久便逝世了。在這場後宮之戰中,慄姬徹底的失敗了,她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館陶長公主等人的謀劃,更重要的是她對自己太過自信,她對漢景帝的期盼太高,幻想的一切都太美好了,而現實的不如意則加重了她的嫉妒,最終慄姬是敗在了自己的手中。館陶長公主、王娡等人不過是加速了慄姬失敗的進程,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