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至丞相,敢與皇帝鬧彆扭的大臣,最後卻淪落至餓死

有氣節的人,在生前大多都不會太順當,因為有氣節的人一身正骨,對於許多不合法禮的事情都會看不慣並且極力阻止那些事的發生。如果遇到一個開明的上司,這樣的人的遭遇可能還會好些;如果遇到的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上司,那他們很可能會被上司所憤恨。即使是像李世民那樣開明的皇帝,對於魏徵的勸諫,有時也會發脾氣,更何況一些平常的人呢?當年周亞夫還在做河內郡守的時候,就有一個擅長給人看面相的婦人告訴他,說:"你的命格是比較奇怪的,會官至丞相,但最後卻是餓死的。"

官至丞相,敢與皇帝鬧彆扭的大臣,最後卻淪落至餓死

周亞夫

也許這個婦人的一番言語便已經註定了周亞夫的最終結局吧。周亞夫的父親是大漢朝有名的將軍周勃,父親的爵位自然是由他的哥哥來繼承的,所以他對於那個婦人的話並不怎麼相信。但是不久之後,他的哥哥就因為殺人而被剝奪了爵位,但是漢文帝是一個念舊情的皇帝,他並沒有剝奪周家的爵位,而是另外選了周亞夫來繼承爵位。周亞夫能夠繼承爵位,漢文帝功不可沒,所以在繼承爵位之後,周亞夫對待國家大事更加慎重了,只有這樣他才能對得起如此看重他的帝王。

官至丞相,敢與皇帝鬧彆扭的大臣,最後卻淪落至餓死

周亞夫

曾經有一次,匈奴進攻大漢朝的北邊邊境,漢文帝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前去軍營調遣將士。漢文帝先是到了兩處軍營,那兩處軍營的士兵一聽是皇帝親臨,一下就慌亂了,毫不猶豫就將漢文帝給迎了進去。但是一到周亞夫的營帳,漢文帝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境況。只見周亞夫管理下的士兵軍紀嚴明,整齊有序,即使是皇帝親自駕臨,在沒有將軍的命令之下,也是不能讓皇帝進軍營的。只有使臣拿了信物稟告了周亞夫,周亞夫前來迎接的時候,軍營前站崗的將士才會告罪並且迎接皇帝進軍營。

官至丞相,敢與皇帝鬧彆扭的大臣,最後卻淪落至餓死

周亞夫

漢文帝見到周亞夫治軍如此嚴謹,很是欣賞,他知道只有像周亞夫這樣嚴謹的治軍之法,才能真正的阻擋匈奴的進攻。後來,在漢文帝逝世的時候,他告訴自己的兒子漢景帝周亞夫是一個可以重用的人才,於是漢景帝即位之後便升周亞夫做了車騎將軍。漢景帝三年,吳王、楚王等聯合七個國家叛變,周亞夫領兵平亂。當時周亞夫對各國的形式都做了一個詳細的分析,最終確定了一套作戰方針,他想以最少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所以在最初的時候只是防守而不出兵。只是周亞夫的雖然做了最有利的戰略,但是另一邊梁王卻一直被七國輪番進攻,承受不住的梁王只好向周亞夫求救,但是周亞夫又怎麼會因為而放棄自己的計劃呢?

官至丞相,敢與皇帝鬧彆扭的大臣,最後卻淪落至餓死

周亞夫

周亞夫最後雖然完美的平定了七國的叛亂,卻也得罪了梁王,這就為他日後餓死的結局埋下了伏筆。周亞夫在此戰中立了大功,漢景帝又將他升到了丞相的高位。有一次,漢景帝想要廢掉太子劉榮,周亞夫以不合法禮為由不同意;漢景帝想封皇后的哥哥為侯,周亞夫也是同樣的理由反對;後來匈奴的五個將軍向漢景帝投降,漢景帝很高興也想封侯,周亞夫再次以同樣的理由反對。漢景帝一個皇帝怎麼能處處都聽周亞夫的呢,而且梁王也一直在竇太后耳邊說周亞夫的壞話。漢景帝對周亞夫心有不滿已經很久了,所以這一次他執意封了那五個人為侯。

官至丞相,敢與皇帝鬧彆扭的大臣,最後卻淪落至餓死

周亞夫

周亞夫是個有氣節的人,他不能忍受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眼下,但是他又勸不住漢景帝,所以沒辦法他只能負氣辭職了。漢景帝應允了周亞夫的辭職,不過一段時間之後,漢景帝有藉著設宴的名頭將周亞夫接進了宮中,想要試探一下他的脾氣是否有所改進。於是在宴會上,漢景帝並沒有給周亞夫的席位上放筷子,周亞夫感到了莫大的羞辱,向景帝告罪之後便憤然離開了,至此景帝徹底的放棄了周亞夫。此後周亞夫便有些氣結於心,他的兒子看他已經老了,怕他有個意外,便偷偷地買了五百的甲盾,準備在發喪的時候用。

官至丞相,敢與皇帝鬧彆扭的大臣,最後卻淪落至餓死

周亞夫

當時國家是不允許私人買賣甲盾的,所以周亞夫兒子的做法是觸犯律法的,不久便遭人告發了,說周亞夫想要造反。漢景帝立馬便派人前去調查,前來調查的人認為周亞夫已經失勢了,所以態度很是不好。周亞夫向他解釋甲盾是給他發喪使用的,但那個人卻陰陽怪氣的說周亞夫就是在地上不造反也是要到地下去造反的。滿身正氣的周亞夫又怎麼能受得了如此羞辱呢?他以絕食來表達自己的抗議,五天之後,便餓死了。如此周亞夫的一生便就此瞭解了,雖然死的有些憋屈,但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節氣,周亞夫也算是死得其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