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年便匆匆解散,“縱貫線”樂隊給華語樂壇留下了什麼?

成立一年便匆匆解散,“纵贯线”乐队给华语乐坛留下了什么?

2008年7月份成立,2010年1月份宣佈解散,這是“縱貫線樂隊”在華語樂壇短暫流轉的一年,也是把音樂光輝釋放到極限的一年。當“縱貫線”悄然散場,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和張震嶽,四個年齡加起來近200歲的樂隊組合,除了留給歌迷的感動,還給華語樂壇留下了什麼?

“縱貫線”成立的背景。

21世紀初,受互聯網“線上音樂”衝擊,傳統唱片行業已現頹勢。同時,主流的音樂舞臺難有新鮮內容注入,歌手發佈的專輯也是“千篇一律”,難以出新。這兩點雖是整個華語樂壇的“瓶頸期”,但對於羅大佑、李宗盛等幾乎見證了整個流行音樂發展歷程的歌手來說,他們同樣也揹負著“救市”的責任和使命。

成立一年便匆匆解散,“纵贯线”乐队给华语乐坛留下了什么?

於是,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和張震嶽,四個同屬於滾石的音樂人,組成了華語樂壇平均年齡最大的樂隊“縱貫線”。用“老邁之軀”重拾心底對音樂的熱愛,以此激發和喚醒其他音樂人的創作激情,回饋歌迷,也為音樂情懷。

“縱貫線”的音樂。

以樂隊為單位,他們先後發行了《北上列車》和《南下專線》兩張專輯,合計12首歌。其中,《北上列車》充分彰顯了四人的創作才華,合唱歌曲《公路》《出發》等保留了各人的特點,又帶來與以往作品不同的音樂感受。四種不同味道的音樂風格融合到一起,剛柔並濟,說唱結合,雖未塑成經典,卻也回味無窮。

成立一年便匆匆解散,“纵贯线”乐队给华语乐坛留下了什么?

《南下專線》發行於2010年樂隊解散之後,其中全部6首歌裡,除了《歸來》和《感應》外,其餘四首完全是個人作品的呈現,完全沒有延續《北上列車》裡的組合風。所以,儘管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收穫好評無數,但仍不能讓聽者把這首歌與專輯《南下專線》、甚至“縱貫線樂隊”聯繫起來。

“縱貫線”給華語樂壇留下了什麼?

四個成員中,任何一人的音樂成就都稱得上是華語樂壇裡的翹楚,但作為一個樂隊整體,很遺憾,“縱貫線”並沒有留下太多可供參考和回味的作品。即便是在他們最擅長的音樂領域,多數歌曲也都是貼合張震嶽個人的風格,沒有發揮出全部的優勢和特色。

成立一年便匆匆解散,“纵贯线”乐队给华语乐坛留下了什么?

但是,當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和張震嶽,四位橫跨老中青的偶像級歌手,攜手站在流行音樂的舞臺上,他們的認真和激情也彰顯了榜樣的力量,足以讓年輕歌手和樂壇新人追尋更好的音樂方向,也給彼時略顯沉寂的華語樂壇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成立一年便匆匆解散,“纵贯线”乐队给华语乐坛留下了什么?

“縱貫線”成立之初便約定只組合一年,對於他們的歌迷而言,這一次短暫的“聚首”也是對青春和追隨的告慰。流行樂壇發展的數十年間裡,出現的樂隊不計其數,雖然“縱貫線”僅僅存在了不足兩年的時間,但已然在流行音樂發展的長卷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縱貫線”對華語樂壇的最大意義,莫過於在音樂發展方向上的引領,就如他們在《出發》裡唱的那樣:出發啦,不要問那路在哪兒。迎風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