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冬去春來,萬物生長,眼下正值出門踏青的好時節,對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的住戶來說,惠清高速公路建設帶來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我原來最快也要四十多分鐘才能‘進城’,現在走錦良路,十幾分鍾就行了。”一位良口鎮居民笑著說。

他口中的錦良路,其實是惠清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的一條施工便道。惠清高速公路,即汕湛高速惠州至清遠段,在途經良口鎮穿越南崑山一段,主體工程以橋隧為主,結構物基本位於山體之間,僅有的少量路基也都需要深挖作業,施工便道修建極其困難。“在這裡修施工便道,一是要大量花錢,二是要大量徵地,但是施工結束這便道就廢棄了,著實有些浪費。”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惠清人有了一個既能保障施工、又能節約資源、還能造福居民的好主意。

造福惠民 共建一路通途

惠清人帶著誠摯與懇切,多次前往當地政府協商,在結合了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的“村村通”工程及良口鎮長遠規劃考慮後,與當地政府簽訂了《從化區良口鎮錦良森林防火通道共建協議》。協議約定,以當地原有的共青路為基礎,通過加寬增修原有道路和新建延長道路,形成一條在高速主線外側的縱向施工主便道——錦良路,惠清項目負責錦良路的建設,地方政府負責土地補償,待惠清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錦良路將正式移交給地方政府,作為地方道路使用。

錦良路全長約20.02公里,採用6米寬混凝土路面,不僅節約了臨時用地12萬平方米,同時積極促進了地方發展,極大的方便了附近居民出行。

永臨結合 力行資源節約

結合地方公路網規劃和農村公路建設計劃,通過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將臨時用的施工便道在工程完成後用作地方永久道路,這種做法在建設行業被稱為“永臨結合”。對惠清項目而言,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惠清項目全線建設梁場共23個,惠清人將這些施工臨時用地全部設置於公路主線路基上,實現施工設施用地與永久用地結合,節約利用土地面積達28.9萬平米。建設過程中的項目部等施工駐地,惠清人採取租用當地酒店、學校、居民房屋等已有建築的方式,有效減少臨時用地4.8萬平方米。

除了土地的永臨結合,電網資源亦能實現永臨結合。惠清項目通過對全線共38處用電點進行調研,確定了20處具有架設高壓變電器條件的位置,將施工電網與運營期服務區、隧道機電等設施用電合併建設,由施工單位與當地電力部門聯合架設高壓變電器和配套的電力線,首先滿足施工需要;在項目施工結束之後,對已架設的電力線進行資源整合,轉而為運營期的機電設施永久使用。

“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會改變區域的土地利用方向,打破山區生態平衡。因此我們要順應自然,能不破壞的地方儘可能不破壞。”惠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大偉說:“高速公路本身就是民生工程,我們還要將惠民做到最大化。”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圖 1 錦良公路建設實況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圖 2 施工用電永臨結合實況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圖 3 永臨結合的項目辦

廣州:施工道變惠民路,一路兩得


圖 4 永臨結合的梁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