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紐約比華盛頓發達,但美國的首都不是紐約?

神秘吃瓜者


美國第一個首都,其實是費城,因為第一屆大陸會議是在費城召開,而象徵美國法統的《獨立宣言》,也在費城得到批准。按理來說,費城在美國的地位是重量級的,然而在1783年,賓夕法尼亞州發生兵變,國會被趕出了費城,這給當時的議員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即使後來的制憲會議也在費城召開,可他們普遍覺得費城不安全,不能作為合眾國首都所在地。

再到後來,國會搬到了紐約,紐約也就成為了美國的臨時首都,但不是正式首都。可為何美國人不在紐約正式建都呢?首先是紐約存在一個先天性問題,那就是在美國的政治地位並不高。這主要是因為紐約曾被英國人佔領了7年,而這裡又有很多人支持英王,屬於“投降派”的大本營。這個不難理解,紐約雖然也加入了革命,可這裡畢竟是美國最繁華的地帶,紐約人擔心自己的財產,自然就不願意打仗,而是希望和英國談和。

這段不光彩的歷史,引起了很多政客的反感,他們反對在紐約建都。毫無疑問,這類政客是因為歷史意義的考量,而另一類政客,則是出於政治博弈的目的。眾所周知,美國在建國初期,就存在南北矛盾,主要是“自由州”和“蓄奴州”的矛盾,他們在戰爭時期有共同的敵人,所以團結一致。但在戰爭結束後,南北雙方就開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每一方都希望爭取主動權。然而,紐約屬於北方陣營,如果把首都建在了“自由州”,南方的奴隸主當然不會接受。

因此,奴隸主們堅決反對建都紐約。同理,北方人也不願意把首都建在南方,如果首都建在“蓄奴州”,這也會引起諸多的爭議。圍繞著首都的選址,南北雙方爭執不下,可美國不能永遠沒有首都。最後,傑斐遜和漢密爾頓提出了一個“中間方案”,在南方和北方的交界處選個地方建立首都,這能顯示出中立的意味,既不偏袒南方,也不偏袒北方。後來,華盛頓親自選擇了建都的地址,在他去世後,這塊地方被命名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簡稱為華盛頓,也被稱之為“DC”。當然了,它在國際上還有個大名鼎鼎的稱呼,那就是“華府”。

那麼美國為何不遷都?從根本原因上說,在於美國是個聯邦制國家,各州與聯邦是平行的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在美國,總統管不到州長,州長管不到市長,市長也管不到縣長,是一個高度自治的社會。如果首都建在了某個具體的聯邦州,即使這個聯邦州把首都單獨劃出去,可只要在事實上增加了該州的分量,則必然會激起其他各州的反對。再者就是,首都的選擇,反映出了美國的政治傳統,那就在於聯邦政府不能偏袒任何一個州,必須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州。

聯邦政府的合法性,來自於各州的授權,如果聯邦政府偏袒某個州,則聯邦政府也會失去合法性。如果聯邦政府建在紐約,而這裡正好是利益集團的大本營,這就很容易於讓聯邦政府被紐約人給挾制,而無法站在全體美國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從這個角度考慮,美國人不會允許其首都建在經濟發達的紐約,而華盛頓特區也只作為政治中心,僅有68萬人口。


圖維坦


事實上,紐約市曾經成為過美國的首都,而且還是美國製憲之後的第一個首都。但是為何後來美國的首都遷移到了華盛頓市,而不是留在紐約?這與美國建國初期的政治鬥爭有關。

如果把1774年9月5日指10月26日“第一屆大陸會議(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在賓西法尼亞州的費城召開、12個英屬北美殖民地(所謂“北美十三州”除佐治亞殖民地外均派團參會)共商抗英大計、發表《殖民者權利宣言》、《大陸協定》與《致英皇請願書》,算成作為政治共同體的廣義“美國”的歷史起點,那麼這個廣義“美國”的第一個首都,毫無疑問就是費城。

1775年至1781年“第二屆大陸會議(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期間,革命派大本營費城仍然是當之無愧的“美國”首都,絕大多數時候大陸會議均在此召開。只有在獨立戰爭戰事吃緊、費城處於英軍炮火威脅下或者被英軍佔領時,大陸會議的議員們才臨時轉移到其它城市開會——比如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賓州蘭卡斯特市、賓州約克市等,在戰爭期間都先後擔任過費城的“陪都”。

獨立戰爭勝利後,“大陸會議”根據《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and Perpetual Union)改組為“邦聯議會(Congress of the Confederation)”,繼續在費城辦公。但是1783年6月的“賓州兵變(Pennsylvania Mutiny)”,嚇得國會議員們逃離了費城。

所謂賓州兵變,指的是一些駐紮在賓州的大陸軍士兵聚集費城,堵在國會門口示威討薪,要求為士兵們在獨立戰爭期間的服役加以補貼。由於《邦聯條例》將絕大部分權力劃給了各州政府,邦聯議會既無財權滿足士兵要求,又無兵權彈壓譁變,只好向賓州政府求援。但賓州政府對此反應冷淡,邦聯議會只好緊急轉移,先後流落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新澤西州特倫頓,最終在1785年1月安頓於紐約。(至於為何賓州政府當時未對邦聯議會施以援手,後來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因為賓州政府覺得主權在我、不該屈尊聽命於邦聯;有人認為是因為州長迪金森出身民兵,對同袍有感情,不願帶頭鎮壓;等等。此次兵變最終由時任大陸軍總司令的華盛頓下令鎮壓。)

從1785年1月到1789年3月,邦聯議會均在紐約市辦公。但是此時邦聯“弱政府”的弊端已經暴露無遺,隨著1787年制憲會議在費城召開,邦聯議會的解散也指日可待了。1789年3月2日邦聯議會最後一次開會時,只有一名議員到場;兩天後(1789年3月4日)新憲法實施、第一屆新國會走馬上任。

此時美國的首都仍然是紐約,但紐約究竟只是臨時首都還是會成為永久首都,仍是未定之數——新憲法第一條第八款第十七節要求國會從各州管轄範圍中劃撥出一塊獨立的聯邦直屬轄區作為首都(這樣一旦再出現類似之前賓州兵變的情況,聯邦便可繞過州政府直接行動),所以紐約市如果要成為永久首都,就必須與紐約州脫離關係,接受國會直轄。對於在紐約州政府中佔據優勢的反聯邦派來說,這個條件顯然難以接受。

新憲法之所以沒有直接確定新首都的選址,跟制憲會議期間各州的勾心鬥角有關,尤其是南方蓄奴州與北方自由州之間的嚴重對立,使得雙方都不能接受未來的永久首都落在對方的“勢力範圍”內(當時甚至有人提出乾脆設立一南一北兩個首都,南方北方誰都不佔便宜;不過這個方案也沒被接受)。如果這種對峙持續下去,新首都選址遲遲不能定奪,紐約市就將在事實上成為“永久的臨時首都”了。

但此時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正在力推國會通過其雄心勃勃的財政規劃,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是由聯邦政府接收戰爭期間的各州債務。該方案受到北方各州的支持(北方在戰爭期間承擔了大部分財政負擔,亟需聯邦政府施以援手),但遭到以麥迪遜為首的南方議員牴觸。為了換取南方對聯邦財政規劃的支持,1790年6月漢密爾頓在傑弗遜斡旋下與麥迪遜達成妥協,支持在波多馬克河下流、馬里蘭州與弗吉尼亞州交界處的荒蕪地帶選址營建新首都,也就是將首都從紐約遷移到南部。

這個妥協令一些北方議員(尤其是賓州議員)大為不滿: 雖然南北雙方此前在首都選址問題上一直僵持不下,但賓州的幾個地點已經逐漸脫穎而出成為領跑者;1789年9月時,國會眾議院已經投票建議將首都定在蘇斯魁哈納河沿岸的賓州某地,而參議院則投票建議將首都定在特拉華河沿岸的賓州某地,只不過由於參眾兩院的一些矛盾,導致選址問題繼續扯皮到1790年。現在突然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那怎麼了得。於是以莫里斯為首的賓州議員們趕忙遊說國會,在最終出臺的《選址法案》(Residence Act of 1790)中加進了“在新首都建成之前由費城先擔任十年臨時首都”的條款,同時在費城大肆興建總統豪宅、修繕國會大廳,希望國會能夠在這十年內回心轉意,廢除《選址法案》、正式定居在費城這個革命大本營。

於是從1790年12月起,美國首都又從紐約轉移到了費城。但是費城終究還是沒能留住國會議員們的心。之所以如此,表面原因是1793年費城爆發黃熱病,令國會議員對該地區的衛生狀況憂心忡忡;但深層的原因仍舊是蓄奴與廢奴的衝突:根據賓州當時的法律,任何黑奴只要在賓州連續居住半年以上,就將自動獲得自由人身份;而華盛頓、傑弗遜、麥迪遜等人都是來自南方的奴隸主,在費城辦公時總會隨身攜帶一些奴隸伺候飲食起居,為了避免這些奴隸被賓州法律自動解放,每不到半年就得將這些奴隸送回老家莊園、換一撥奴隸過來,令這些奴隸主大感不便;雖說將來要是費城正式成為首都,就將脫離賓州而受國會直轄,但考慮到費城是廢奴勢力重鎮,將來要是國會允許在費城蓄奴,一定會遭到民意的洶湧反彈——思來想去,還是把首都挪到南方老巢比較穩妥。所以當1800年費城的臨時首都身份到期時,聯邦政府毫不猶豫地遷往了波多馬克河下流尚未營建完畢的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也就是迄今的美國首都所在地。


林三土


一個合理分配環境的國家,不可能把首都建在經濟中心。北京就是最負面的典型,北京幾乎是半癱瘓的城市,其次像東京、倫敦、巴黎那種沒辦法,國家太小。德國人就比較會規劃,首府柏林,經濟中心法蘭克福,工業漢諾威、漢堡。

還有一個軍事上的原因,首都絕對不能建在海岸線。海上比較容易失手,如果天津淪陷,可以把橋樑、鐵路、公路都炸了,死守北京。華盛頓DC更絕,放著紐約讓敵人打,美國這個東海岸全是軍事基地,弗吉尼亞軍港全是航母,費城全是軍工廠,大西洋對面全是盟友,人類歷史上壁壘最堅固的首府——華盛頓,從海、陸、空,幾乎都沒有攻陷的可能。如果敵軍在西海岸、或者加拿大登陸,還沒等越過美國半徑,大西洋對面盟友都到了。 美國首都之所以建在華盛頓DC,就是刻意避開所有的經濟大城市。

華盛頓DC到現在經濟、教育都在全美知名城市倒數,當然政治地位肯定第一。看我們國家,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名聲······全在北京,北京的房價、物價、交通、環境都已經成一個畸形的城市了,配套和發展完全不符合。


環球連連看


為什麼紐約比華盛頓發達,但美國的首都不是紐約?

簡單的回答以上問題的答案就是為什麼上海比北京發達,但中國的首都卻不是上海是一樣的!因為歷史上英國在北美殖民時期在紐約和費城經營的時間比較長,美國的獨立實際上是英國和美國獨立戰爭軍事消耗相互感到壓力的相互妥協,獨立後把紐約定位首都的話會受到當時英國的殘餘勢利的掣肘破壞不利於剛剛建立的國家的穩定,當時美國不願意過分刺激英國,另外英國在加拿大地區還有大量的軍隊,離紐約比較近、而且紐約在海邊美國把紐約定位成首都擔心英國軍隊的反撲和英國海軍軍艦的攻擊……現在紐約有聯合國總部的駐地,各國特務間諜雲集,如果把首都定位在紐約擔心引起聯合國其他成員國的不滿,也不利於其行政機構的運作,容易引起麻煩…這和中國把首度定位在北京而不是上海或南京基本上是一樣的道理


0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規劃的結果。華府是行政中心,最早老美建首都是在喬治城,也就是華盛頓的西北部、老城進行規劃的。華盛頓不大,行政功能突出,比如很多政府辦公的人並不住在華盛頓。紐約是按經貿中心規劃的,這方面老美做得算是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