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明朝皇帝朱祁镇背后的女人――钱皇后?

史话长廊


曾经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走过六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在时代变迁中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静静地承受天灾人祸,如今已经成为一张名片,一个奇迹,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六百年前,紫禁城拔地而起, 当它张开怀抱深情的拥抱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的时候,它并没有想到,命运对这位女主人是何其的残忍,即便有过温柔,也抵不住现实的残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场土木堡之变。

1435年,年仅九岁的朱祁镇成为明朝的第六任皇帝,同时也是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当时的朝政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而朱祁镇未来的新娘也将由张氏来挑选。1442年,朱祁镇即将十六岁,已经到了大婚的年纪,张氏经过千挑万选挑中了武官钱贵之女钱氏。

对于皇室来说,钱氏的出身是很卑微的,钱家往上追溯三代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武职。但倘若继续往上追溯的话,钱氏的先祖要比老朱家还要显贵,因为钱氏往上可追溯到的先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钱缪。只是后来大宋建立,吴越国归降了大宋,钱氏一族逐渐没落。张氏定下了钱氏后,大婚就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 先是英国公张辅为正使,“三杨”之一的少师杨士奇为副使,持节到钱府行纳采、问名之礼;
  • 之后成国公朱勇为正使,“三杨”之一的少保杨溥和吏部尚书郭剌为副使,持节到钱府行纳吉、纳徽、告期礼;
  • 最后一步就是亲迎,五月十九日,张辅为正使,杨士奇、王佐为副使,率领仪仗大乐到钱府行发册奉迎礼。钱氏在这一天头戴只有皇后才可以佩戴的九龙四凤冠,身着皇后礼服,在万众瞩目之下被迎进紫禁城。

此时的钱氏心中涌动着激动的心情,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举行帝后大婚礼仪的皇后,之前的皇帝虽然都有皇后,但是皇帝早在登基之前就已经有了正妻,皇后也只是后来进行了一个册封礼,然而当初的婚礼完全不能和帝后大婚相比。

当然钱氏也是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大婚当日,钱氏经由只有皇帝才可以走的午门正门进入紫禁城,这是紫禁城送给钱氏最大的一个结婚礼物。然而,这场空前的婚礼有多豪华,钱氏后来的命运就有多凄惨,这是沉浸在喜悦中的钱氏根本想不到的。

朱祁镇和钱氏这对帝后的感情是相当好的,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钱氏一直没有生育,我们无法窥知其中的原因,但不得不说,这加剧了钱氏的悲剧,尤其是婚后的第七年,朱祁镇出事了。

两人大婚不久,张太皇太后去世,几个辅政大臣也相继离世,年轻的朱祁镇开始信任王振,并在1449年在王振的撺掇下御驾亲征瓦剌,最终导致明军大败,朱祁镇被俘虏。消息传来,举国震惊,钱氏更是悲痛万分,和钱氏有关的这段历史记载的比较简略,原文如下:

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英宗在南宫,不自得,后曲为慰解。

寥寥数语,我们已经能想象得出钱氏在这几年的煎熬。尤其是朱祁镇被俘的那一年,钱氏费尽心思想要救出朱祁镇却总是不得法。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的异母弟弟朱祁钰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朱祁镇已经被迫成为太上皇,这是无奈之举,即便钱氏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当时最佳的应对策略。但是作为朱祁镇的妻子,以及大明的皇后,钱氏的存在突然就尴尬了起来。

只是她已经没有心力去关注这些,她满心都是期待丈夫能够平安归来,为此,这个曾经的一国之母,在每一个深夜哭泣、祈祷,祈求上天能将朱祁镇还给她,然而长时间的哭泣以及卧在地上,她身体再也承受不住,残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睛。四姑娘忍不住怅惘,若是钱氏曾生有子女,或许在思念朱祁镇的时候能够有所节制,也不至于让自己的身体成了残疾,然而也只能是想象一下。

一年后,朱祁镇平安回到了,迎接他的不是一年不做的宝座,而是冷冰冰的南宫,而身边曾经陪伴着的美丽温柔的娇妻也变了模样,不过是一年不见而已。如果说政治上的残酷,朱祁镇还有所准备的话,钱氏的变化则给了他无比的震撼,他无法想象过去的一年,钱氏究竟是如何一样天天熬过来的,以至于眼睛瞎了,腿折了。

然而正是这个身体有了残疾的妻子,接下来陪着朱祁镇熬过了七年的软禁生活,他们被囚禁在南宫里,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接触。朱祁镇只能日日唉声叹气,好在钱氏软语慰藉,稍稍抚慰了朱祁镇的心情。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钱氏带着南宫仅有的几个宫女赶制绣品来补贴口粮。这七年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因为朱祁镇就在身边,钱氏倒是乐观的很,只要一家人好好的,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但钱氏身体上的损耗让她彻底与孩子无缘。

1457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复辟成功,钱氏重新成为皇后,然后在这其中却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即钱氏没有孩子却身体出现了残疾,因此有太监竟想要鼓动立太子的生母周氏为皇后。虽然最终被朱祁镇压了下去,但这确实是钱氏命中的劫数,一旦朱祁镇不在了,钱氏的结局可想而知,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1464年,朱祁镇在弥留之际,交代给李贤一件关于钱氏的大事:

英宗大渐,遗命曰:“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大学士李贤退而书之册。

朱祁镇希望在他之后,钱氏依旧能够被尊为太后,并在将来和他合葬一处。不过这个遗诏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在宪宗初继位的时候,宪宗的生母周氏就想着自己独自做太后,最终在李贤等大臣的坚持下,钱氏的太后之位尊于周氏,这让周氏非常不爽,但其实钱氏已经不怎么在意,朱祁镇已经不在了,她活着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她唯一想的就是能够和朱祁镇合葬,只是有周氏在,钱氏的这个愿望即便有朱祁镇的遗诏也无法实现。李贤为了不辜负朱祁镇的嘱托,一度提议在修建裕陵的时候建三个墓室,但被周氏断绝,她的儿子是皇帝,她要从长计议,她不允许钱氏合葬裕陵。

1468年,钱氏去世,合葬之事引发了朝廷的大地震,宪宗和周氏不同意钱氏与朱祁镇合葬,而以李贤和彭时为首的官员坚决支持朱祁镇的遗诏,毕竟钱氏才是朱祁镇的嫡妻。在抗不过百官的抗议之后,宪宗决定让钱氏合葬裕陵,只是周氏还是有先见之明,已经在墓室中动了手脚,最终使得钱氏不能合葬裕陵,只能做到神主祔了太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萧晓四姑娘


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中复位以后,立了一个眼瞎腿残又无子嗣的钱氏为皇后,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朱元璋开国建都后,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因此钱皇后的出身自然不高贵,但却是张太皇太后亲自把关,千挑万选出来的,不论颜值还是品性,那都是万里挑一的。

(钱皇后剧照)

由于朱祁镇早在7岁就登基继位,不像之前的皇帝继位时已经成年了,因此,钱皇后和他的大婚,就成了明朝皇帝大婚的第一对,在张太皇太后的张罗下,不管是结婚还是封后,仪式都超乎寻常的隆重。

贤雅恬静的钱皇后,不光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特别维护朱祁镇的名声,坚决不同意朱祁镇给她娘家人加官进爵。

另外,钱皇后还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她深知皇帝为一国之君,子嗣涉及到国本,所以她从不阻拦朱祁镇亲近别的嫔妃。由此,后宫嫔妃怀孕产子的喜讯,频有报传。

正是这种种缘故,朱祁镇对钱皇后又爱又敬,迟迟不肯立嫔妃们所生的皇子为太子,而是等着钱皇后能为他生下皇子来。

就这样等了7年,朱祁镇都没能等来钱皇后怀孕的消息,却等来了瓦剌南犯的消息。

受太监王振撺掇,年轻的朱祁镇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御驾亲征。既然要出征,为了以防意外,这才不得不把庶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后,又让弟弟朱祁钰代为监国。

钱皇后担心朱祁镇安危,让哥哥钱钦和弟弟钱钟随侍朱祁镇左右。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朱祁镇这一去不光成了瓦剌的俘虏,她的兄弟也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了保护朱祁镇,双双丧命。

起先,朝廷还想用赎金换回朱祁镇。钱皇后听说后,便把体己钱全部献了出来,希望能早日看到朱祁镇归来。

然而瓦剌收了钱,却并不放人,反而变本加厉和明廷谈起了条件。

于谦等大臣经过商议,最终主张拥立朱祁钰为帝,并遥拜远在瓦剌军营中做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镇剧照)

朝廷的决策,钱皇后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虔诚祈祷,希望此生还能看到朱祁镇归来。

钱皇后日夜啼哭,祷告不止。既不肯让自己有片刻休息,也不愿享受锦衣玉食。这样寒来暑往,她的身体坏掉了。不光哭瞎了一只眼,还由于太久跪伏的缘故,一条腿也坏掉了。然而她拒绝治疗,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许是钱皇后的虔诚感动了上天,次年,瓦剌竟将朱祁镇送回了京城。

可是今非昔比。坐稳了皇位的朱祁钰,不仅没有给朱祁镇该有的待遇,反而把他和钱皇后等嫔妃们都关进了南宫。

朱祁钰的所作所为,朝臣们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被幽禁在南宫的朱祁镇,不由得心灰意冷。

然而钱皇后的模样同样让他吃了一惊。问明情况后,他一时也泪流满面。纵然此时陪他在南宫的嫔妃们容颜娇美,但在他看来,身体残疾的钱皇后,才是他唯一的爱人。

朱祁镇在南宫中并未享受到太上皇该有的待遇,反而衣食都无以为继,生活捉襟见肘。那些势利的宫女太监们,见侍奉他们得不到好处,对他们也是相当刻薄。

钱皇后见朱祁镇愁闷,于是对他好言相劝,又组织嫔妃们做些绣活,托人拿到宫外换些衣食,勉强度日。

就这样,又一个7年过去了。

随着朱祁钰的病情加重,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在他们的帮助下,朱祁镇重新夺回了皇位。

复辟成功后的朱祁镇,当然要再立一位中宫皇后。

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就托人给孙太后做思想工作。表示钱皇后既无子嗣又是个残废,不能母仪天下。

孙太后也觉得有理,可是朱祁镇却坚决不同意,最终还是把钱皇后再次封为皇后。

按说苦尽甘来,朱祁镇和钱皇后也算熬出了头,剩下的就该都是过节一样的好日子了。

可是,老天总是不肯遂人意,不久朱祁镇竟生了大病。眼看药石无灵,他心里百般放不下钱皇后。他深知,自己去世后,朱见深会被周贵妃左右,废掉无儿无女的钱皇后。于是在临终前,对朱见深以及大臣们一再叮嘱,千万要善待钱皇后。钱皇后去世后,一定要让他们同葬一穴。

(朱见深剧照)

朱祁镇去世后,周贵妃果然数次刁难,要求废黜钱皇后的皇后之位。由于大臣极力反对,才不得不作罢。最终,钱皇后得以被尊为慈懿皇太后。

随后,朱见深因废后一事,与钱太后意见相左,因此对钱太后颇为不满。这样一来,钱太后的处境就非常不妙了,她不得不在朱见深的冷脸下捱日子。

抑郁的日子和身体上的疾病,在钱太后46岁时,摧毁了她。

按说,遵朱祁镇遗嘱,钱太后死后,她该和朱祁镇合葬才是。

但周太后不愿意,朱见深也不愿意。

正直的大臣们不得不为钱太后争取最后的权力,他们不断上疏,但无济于事。最后,他们集体跪在文华门外痛哭不止,坚决要求把钱太后和朱祁镇合葬,否则他们只有跪死在文华门外了。

迫于压力,朱见深同意了大家的要求。

可是,周太后还是捣鬼,在钱太后的墓室上做了机关,让钱太后的墓室,和朱祁镇的墓室无法相通。

这件事,直到朱佑樘继位后才发现。他早就听闻过钱太后和朱祁镇的爱情故事,因此他决定打通钱太后和朱祁镇的墓室。可惜钦天监却称,这样做会影响国祚,他才不得不做罢。

不过,朱佑樘是个正直的人,他还是把周太后的牌位从太庙撤了出来,祀于嫔妃们牌位所在的奉慈殿。而把钱太后的牌位和朱祁镇的牌位放在一块,让他们共享子孙烟火。

(参考史料:《明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的结发妻子钱皇后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忠贞与道德齐高的女子,可跟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相提并论。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后,钱皇后为迎回明英宗,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缩衣节食,每天悲哀地哭泣,祈求神灵保佑英宗能回到明朝,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为丈夫安危,妻子不惜财,不恋身,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钱皇后是张太后给孙子明英宗选的妻子,两人虽然没有从小一起长大,但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是一对模范的皇室夫妻。张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也是一位贤明的皇后,她的公公是威震四夷的明成祖朱棣,婆婆则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朱棣雄才大略,儿子朱高炽则仁柔有余,朱棣多次有废太子的想法,全依赖妻子张氏与母亲徐氏才保住了太子之位,并顺利成为皇帝。

张太后辅助丈夫朱高炽,儿子朱瞻基,孙子朱祁镇三代帝王,可谓帝王之师。张太后深知皇后对于皇帝的影响作用,因此她早早的为孙子朱祁镇选妃。经过层层筛选,都指挥佥事钱贵的女儿钱氏被选为太子妃。钱皇后嫁给明英宗朱祁镇时,年仅十六岁,比丈夫大一岁,夫妻二人婚后十分恩爱,尽管钱皇后无子女,但是她的皇后之位岿然不动。

明英宗六年间无嫡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动过废后的想法,他孜孜不卷的宠幸钱皇后,希望妻子能给自己生一个嫡子出来。因为希望生出嫡子,所以庶长子朱见深多年来没有被册封为太子。蒙古犯边,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由于王振擅权自专,胡乱指挥,最科导致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被蒙古 人俘虏!

钱皇后听闻丈夫被俘,悲伤欲绝,得知朝廷打算用钱帛赎回丈夫后,她将皇后宫的所有财产捐出。钱皇后自己又带头节衣缩食,一日只吃一餐,节省下的钱粮全部捐赠给国库,希望蒙古人能看在钱财的面上放归自己的丈夫。蒙古瓦剌部可汗也先取得明朝财物后毁约挥军南下,进攻明朝的都城。于谦等一众大臣率京师三大营击败蒙古大军,迫使蒙古放归明英宗归国。

明英宗被俘期间,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在明军击退蒙古军后朱祁钰的皇权得到稳固,他不想将皇权再还给哥哥。明英宗回国后,被明代宗软禁在南宫,受封为太上皇,不许出南宫一步。明英宗见到为他祈祷而致残的爱妻,不禁声泪俱下,他紧紧地抱住妻子钱皇后,下定决决终身不负爱妻。

在南宫的日子十分难过,由于明代宗的忌惮,明英宗夫妻衣食堪忧,钱皇后则带领嫔妃们赶制绣品,以此换些钱帛采购衣食。在南宫软禁的七年时间里,明英宗跟钱皇后过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夫唱妇随,男耕女织,患难夫妻真情自显。明英宗从不因为钱皇后腿上有残疾,又没有生育子女而动过废黜她的想法。

景泰八年正月,明代宗患病并迅速加重,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使明英宗的人生再一次发生根本性大逆转,三十岁的他在群臣的拥护下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庶长子朱见深(明宪宗)的母亲周贵妃想当皇后,多次给明英宗说钱皇后残疾无子,无法母仪天下,当废黜钱皇后,立她周氏为皇后。但是明英宗爱妻心切,尽管立了朱见深为太子,但没有立周贵妃为皇后。

钱皇后的父亲已经死了,两个兄弟在土木堡之战中为保护明英宗而战死,她自己本人又没有儿子,因此十分孤苦无依。所幸的是丈夫明英宗对她不离不弃,因此她才能保住皇后之位,但她并不争权夺利,也没有趁机打压周贵妃,只是过着无世无争的生活。

明英宗咽气之前,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妻子钱皇后,害怕他死后钱皇后受周贵妃欺负。明英宗在病床上对儿子朱见深说: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也就是明确要求儿子朱见深不能废黜钱皇后的太后之位。明英宗怕儿子迫于母亲压力而废黜钱皇后尊位,又专门给首辅大臣李贤交待: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规矩,皇帝死后所有嫔妃殉葬。明英宗爱妻心切,他不忍心钱皇后跟他一同赴死。于是他死前留下最后一道圣旨:废除嫔妃殉葬制度!

朱见深当了皇帝后,在大臣李贤等人的建议下,尊钱氏为慈懿皇太后,地位高于朱见深生母周氏。明英宗给朱见深选的皇后是吴氏,不过朱见深对宫女万氏十分钟情,最终废了吴皇后,在这件事上钱太后持反对意见。之后朱见深对钱太后表面尊敬,实际排斥,丧夫的钱氏不久就郁郁而终。由于周太后的阻扰,钱氏并没有能跟丈夫合葬,直到明孝宗继位后,才将钱皇后的牌位放在宗庙之类。


大秦铁鹰剑士


大明王朝享国276年,16位皇帝可谓奇葩云集,与宫女恩爱有加的宪宗朱见深、自娱自乐的武宗朱厚燳、有差点被宫女勒死的世宗朱厚熜、沉迷仙药的穆宗朱载垕、近30年不上朝的神宗朱翊钧、死在女人肚皮上的光宗朱常洛,高级木匠熹宗朱由校,上吊而亡的思宗朱由检,当然也有夫妻一往情深的孝宗朱祐樘和英宗朱祁镇。

今天我们就来专门唠唠英宗朱祁镇和他的孝庄钱皇后。

1435年5月19日,普天同庆,紫禁城内彩旗烈烈、红灯高挂、锣鼓喧天,大明王朝的第六任皇帝,15岁的明朝英宗朱祁镇正在举行大婚典礼。

16岁满脸羞涩、心情激动的钱皇后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皇后礼服坐在辇轿上,被人从明朝的国门大明门抬进紫禁城。

明英宗9岁称帝,是明朝第一位幼帝,所以这位武官的女儿有幸成为自紫禁城建成以来第一位从大明门进宫的正宫皇后。

两人都是花样年华,天生绝配,钱皇后自小知书达理,识字通诗书,能与英宗皇帝谈古论今,虽贵为皇后,但依然勤俭节约,虽母仪天下,但婉拒拜将封侯,小两口你侬我侬,两情相悦,谱写了皇室中难有天荒地老、生死不渝的甜蜜爱情。

美中不足的是,钱皇后一直未能生下一儿半女,但这并不影响朱祁镇对皇后的爱。

1449年7月,也先以向大明的贡马被太监王振私自削价近半为由,兵分四路向明朝发起大规模进攻,英宗在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在征战途中,王振为求衣锦还乡,随意让大军改道,但途径自己的老家蔚州时又怕损坏自家秧苗,又改变行军路线,士兵疲惫不堪等原因,英宗兵败被俘,此败导致大明王朝由盛转衰。

国不可一日无主,英宗异母弟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同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哗然。钱皇后更觉如天崩地裂,她吃斋念佛,求天拜地,并将自己所有的钱财倾囊而出,只求丈夫平安回来,但她没能感动天地,只是伤残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睛,不久之后,她已鬓发惨白,皱纹松垮贴在脸上,两腮凹陷,手臂如枯枝,哪还有当初青春靓丽的影子!朝野上下对皇后的贞烈称赞不已。

也先见英宗已无油水可炸,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一年后英宗被放回北京。

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见面后,一阵嘘寒问暖,接下来的桥段如出一辙,代宗将不受欢迎的太上皇囚禁在南宫。

英宗在南宫已听说了皇后之事,当他真的见到了如同枯木般的老妪,竟不敢相们她就是自己那个风姿绰约、明眸善睐的妻子,顿时泪如雨下,一把将她搂入怀中,自此有了“生同裘,死同穴”的凄美爱情。

七年里,代宗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吃不够、穿不足,钱皇后只得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虽然英宗与钱皇后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二人觉得苦中有甜。

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石亨、徐有贞发动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镇又重新登基称帝。

当有大臣以钱皇后没有孩子却身有残疾为名,提议立太子的生母周氏为皇后,遭到了朱祁镇的断然拒绝,而是立即将与自己同甘共苦七年的钱氏复立为皇后,钱皇后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度为后的皇后。

或许这就是命,快乐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年后英宗病重不起,弥留之际,为了让钱皇后留有活命,英宗废除了朱元璋的“罢宫妃殉葬”的祖训,并遗旨“愿死后共葬之”。

公元1468年,体弱多病的钱皇后追随亲夫英宗而去,周皇后坚决不两人合葬,内阁大学士李贤等四十多位大臣感动于钱皇后的忠贞,在皇宫门外集体长跪不起,周太后被逼无奈,只好同意两人合葬,但周皇后却命人将钱太后墓室通往英宗墓室的通道堵、堵死了。

现在人们常常见到彩蝶双双共飞舞,有人说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多人认为那是明英宗和钱皇后,在互诉衷肠,秀千古深爱。


美丽青春您真痘


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由于从未有过后宫外戚弄权干政的现象出现,所以明朝的皇后相比其他朝代来说,大都籍籍无名,明朝有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妃子的名气远远大于皇后的名气,明朝有著名的四大名妃:成组权贤妃、宪宗万贵妃、神宗郑贵妃、思宗天贵妃。但是你很难说出几位著名的皇后,似乎除了太祖在朱元璋的马皇后和成组朱棣的徐皇后外,我们很难说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朝皇后。然而明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后,他在明朝历史上两度为后还做过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后,他就是明朝历史上孝庄钱皇后,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打错,就是孝庄钱皇后。

第一位从大明门抬进来的女人:

正统七年,十五岁的明朝英宗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当时主持朝政的太皇太后张氏为年轻的皇孙选择了一位都指挥佥事的女儿钱氏,钱氏是海州人,比明英宗朱祁镇大一岁。这位带着羞涩却依旧端庄的女子坐着皇后的辇轿在万众瞩目和锣鼓喧天中被从明朝的国门大明门抬进紫禁城。这是呈现在明朝人面前的第一次皇家大婚,紫禁城中第一次举办皇帝大婚。明太祖和明惠帝都是在南京做的皇帝,成祖虽然迁都北京并营建了紫禁城,但是其早已经成年,在藩邸之时就已经完婚,之后的仁宗和宣宗也都是在做皇子和太子的时候成亲的,明英宗七岁登基,是明朝第一位幼帝,所以钱氏也因此成为了紫禁城六百年历史中第一位被从大明门抬进宫的正宫皇后。

跪瘸双腿、哭瞎眼睛的忠贞皇后:

帝后的婚姻一般来说都是政治婚姻,帝后二人婚后情投意合恩爱一生的现象非常少见,所以关于皇帝皇后的婚姻通常被一句无奈的话来概括:”娶妻娶德,娶妾娶色。”这也是绝大多数皇帝和皇后感情惨淡甚至帝后适合的真实写照。但是明英宗与钱皇后算得上是一个例外,钱氏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仅识字还颇通诗书,英宗皇帝有时与他谈论史书,她也总能引经据典对答如流,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得的,英宗皇帝也因此对皇后多了一份看重。土木之变后,钱皇后得知了明英宗被俘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钱氏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每天披头散发的跪在自己宫中的空地上向上苍祈求自己的丈夫早日归来,她甚至拿出自己所有的陪嫁和财物交给出使瓦剌的明朝官员希望能够早日赎回被俘的英宗皇帝,由于长时间的跪地和日夜的哭泣,钱皇后不仅跪瘸了双腿,还哭瞎了一只眼睛,英宗的母亲孙太后颇为感动,朝野上下也对皇后的贞烈称赞不已。明英宗回京后,看到昔日年轻貌美的皇后成了这般模样后非常意外,但是当他在最初的惊愕过去之后,很快就知道了妻子致残的原因。虽然我们查便史书都没有找到秒回明英宗朱祁镇当时的反应的具体记载,但我们仍然能够猜想得到。英宗刚刚在事业和亲情两方面都备受打击,却猛然间感受到了妻子将自己视若性命般的情意,两相对照下,实在是百感交集,不但不嫌弃妻子的残疾,反而真正明白何所谓结发情深,将妻子视若珍宝。

七年患难与共的太上皇后生涯:

明英宗回京后,他的弟弟,也就是昔日的郕王已经继位近一年的时间了,而等待英宗皇帝的却是一个空有其命且在明朝历史上前无来者的“太上皇”名号兄弟二人在经过一番尴尬的寒暄之后,英宗就被送入了预先就为他准备好的住处-南宫,这里实际上就是囚禁明英宗的地方,不仅明英宗住了进来,他的结发妻子皇后钱氏也一同搬进来,因为英宗被尊为太上皇帝,钱氏因此成为了太上皇后,在南宫的岁月里,太上皇朱祁镇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有时候放声大哭,有时候又唉声叹气,皇后钱氏在这时总是对英宗好言相劝,钱氏的话语犹如一泓甘泉,滋润了朱祁镇暴躁的内心。朱祁镇也因此对皇后非常感激,甚至于依赖,这种患难与共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南宫中经常用度不足,钱氏只好和贴身的宫女一起做些针线活让太监带出宫去换些银子。七年的时间让本就身有残疾的皇后苍老了许多。

夺门之变后二度为后:

景泰八年,徐有贞和石亨以及宦官曹吉祥趁明代宗病重发动夺门之变,将囚禁中的太上皇朱祁镇接出南宫,朱祁镇在石亨等人的拥戴下复辟,在简单的处理完了明代宗君臣之后,英宗皇帝立即将与自己同甘共苦七年的皇后钱氏复立为皇后。前皇后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度为后的皇后。之后的日子幸福而平静,复位后的钱皇后回想自己昔日被废的处境,百感交集,由此及彼,她想起了宣宗朝被废的皇后胡善祥,于是钱皇后在孙太后去世后便向英宗皇帝提出恢复胡皇后的皇后尊号,钱氏还说,父皇宣宗皇帝晚年也曾对废后之事追悔莫及。钱皇后的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英宗皇帝的积极响应,英宗皇帝随即将废后胡氏追封为皇后同时升附太庙,让其享受后代子孙的香火。

嫡母皇太后的死后风波

天顺八年,三十八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因病驾崩,英宗去世前命令钱皇后百年之后与自己同葬,皇太子朱见深在英宗灵前继位,是为明宪宗,宪宗即位后,嫡母钱氏被封为母后皇太后,宪宗圣母周贵妃被封为圣母皇太后。明宪宗成化四年,钱太后带着对英宗皇帝的无限思念离开了人世。按照英宗的遗嘱,钱太后应该是唯一一个能够与他合葬的女人。然而钱太后刚死,周太后就坚决反对合葬之说,要求儿子为钱太后另择墓地,但是周太后的意见遭到了朝臣们的激烈反对,四十多位大臣为了给一生孤苦无依的钱太后讨一个公道,不惜在皇宫门外集体长跪不起,甚至集体痛哭,最终心烦意乱的周太后做出了妥协,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但是最终周太后还背地里搞了鬼,她授意太监将钱太后墓室通往英宗墓室的通道堵死,英宗临终前的遗愿最终没有实现,这个一生深爱他的皇后最终没能和他“死同穴”。


历史课课代表


帝王和皇后之间真的有真感情吗?有,至少钱皇后和明英宗的爱情故事就可歌可泣!

孝庄钱皇后,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原配老婆,自古以来皇后也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有些皇后是因为卓绝的政治才能和权谋手段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色彩。

但钱皇后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得以载入史册并青史留名的原因就是感情,对明英宗朱祁镇最纯粹的感情。无论朱祁镇是大明皇帝,还是在蒙古瓦剌也先那里当俘虏,钱皇后始终对朱祁镇日夜思念,不离不弃。

在钱皇后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权谋手段和宫斗桥段,只能看到她和朱祁镇那份纯真的感情,钱皇后堪称是后宫中的一朵洁白无暇的莲花。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钱皇后嫁给明英宗并被册封为皇后,他们两夫妻恩爱有加。钱皇后即便是做了皇后,母仪天下的她依然勤俭节约,还经常做针线活补贴家用,这并不是出于消遣的目的。明英宗要给她的亲戚们拜将封侯也被钱皇后婉拒。

只可惜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正统十四年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获。在得知朱祁镇被俘后,钱皇后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把自己所以的财产拿去赎回丈夫。

钱皇后虽然姓钱,但是她也变不出更多的钱,而且也先拿朱祁镇索要赎金只是个幌子,他们根本不可能放回朱祁镇,只是把朱祁镇这个皇帝当成永远不会刷爆的信用卡。

钱皇后在得知花钱无法赎回丈夫后,整天以泪洗面,哭累了就直接睡在地上,以至于最终腿也残了一条,眼睛也哭瞎了一只。

后来朱祁镇的弟弟朱祁玉被推上皇位成了明代宗,于谦率领明军击退了也先的瓦剌军,钱皇后(此时成了皇太后)的丈夫朱祁镇(此时的身份是太上皇)也得以回归大明。

可当惯了皇帝的朱祁玉怎肯轻易让出皇权,朱祁镇和钱皇后被幽禁在南宫。虽然他们这七年过得非常凄苦,但好歹也算是两夫妻相濡以沫的过着小日子。

景泰八年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再次成为了皇帝,钱皇后也恢复了皇后的身份。由于钱皇后已经严重残疾,并且不能再有生育能力,所以有大臣提议废除钱皇后的皇后身份,但是遭到了朱祁镇的断然拒绝。

明英宗重新当皇帝后好景不长,37岁就一病不起,在立遗嘱的时候朱祁镇一再强调不能废了钱皇后,并表示让她颐养天年,死后必须和他葬在一起。

明英宗死后不久,钱皇后本来就疾病缠身,再加上无比思念丈夫,最终忧郁又凄凉的也离开了人世。

“生同衾,死同穴”,这是朱祁镇死前的遗言,但是这个遗愿并没有实现。

纵观钱皇后的一生,她是在浑浑噩噩又凄凉的日子中度过的,生没能常常和朱祁镇在一起,死后也没能和丈夫葬在一起,这是何等的凄凉和悲哀。好在钱皇后和朱祁镇无论何时何地都相亲相爱,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美谈。


醉爱谈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的原配发妻钱皇后是一个有命无运的悲剧皇后,她对皇帝忠贞痴情,明英宗对她也有夫妻之义,但是钱皇后因为没有诞育下自己的儿子,在英宗死后,她最后被明宪宗母子俩排挤,差点都当不成皇太后,死后几乎不能和英宗合葬,最后还是百官们为了维持宗法秩序,为她争取到了该有的待遇。<strong>

从民间选出的大明钱皇后,张太皇太后期待她能为大明诞育出嫡子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时,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朝政由朱祁镇的奶奶张太皇太后在幕后保持,朝廷则由“三杨”辅政。英宗十五岁成年时,张太皇太后也年事已高,于是她决定为英宗选皇后,为还政给孙子做准备。

明朝为了避免后宫和外戚干政,影响到皇权的稳定,因此自成祖朱棣开始,皇帝后妃和宗室王妃们往往选自民间。张太皇太后特意下了一道谕旨,对皇后的标准作了具体要求,即主要看这么几个方面:家世家风、外在形象和性格作风。很显然,明朝皇室对皇后的首要要求并不是美貌,更重要的是道德品格、面相端正和身体健康。而这份谕旨里太皇太后特别要求孙媳身材“丰伟(即丰满高大)”,可能是觉得这种体态的女子生育能力比较强,期待未来的皇后能早日为太明王朝诞下嫡子江山万年。

张太皇太后于英宗正统六年正月谕旨为皇帝选后,正统七年春,来自海州十六岁的少女钱氏被太皇太后挑中成为准皇后。七年五月,英宗举行立后仪式,钱氏正式成为皇后。

土木堡惊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痴情的钱皇后由于思念丈夫,日夜祈祷哭泣,最终哭瞎眼睛又摔断了一条腿

明英宗亲政后,没有继承到父亲的英明,反而完全依赖身边的宦官王振,对王振可谓是言听计从。不过在家庭生活方面,英宗和钱皇后之间的夫妻感情还是不错,钱皇后端庄贤惠,英宗也对她很满意。这时后宫的周氏虽然为英宗生下了长子长女,但英宗却没有给她很高的位份,显然他还在等待钱皇后诞育下嫡子。

就在正统十四年,英宗在王振的撺掇下,决定御驾亲征蒙古,结果由于指挥失误和王振耽误行程,导致英宗被瓦剌俘虏,明朝军队伤亡惨重,连功勋卓著的三朝老将张辅都死在了此次战役中。消息传回北京后,举朝震惊!当时英宗母亲孙太后和妻子钱皇后还抱着幻想能赎回英宗,于是给瓦剌送去了大量珍宝财物,尤其是钱皇后,她把自己皇后的私人积蓄全部送走了。但瓦剌肯定不会随便把皇帝放回来。

这时孙太后迫于形势,不得不顺应百官要求,立了庶子,即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即景泰皇帝。但孙太后怕景泰不肯归还皇位,于是把英宗的长子朱见深(即后来的明宪宗)立为太子,朱见深的生母也母以子贵成为贵妃。

钱皇后在后宫中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又很担心英宗,只能日夜哭泣,结果她因为哀伤过度,把自己的眼睛都哭瞎了。可能眼睛失明后行动不便,结果又摔断了自己的一条腿。原本端端正正的皇后,结果现在变成了残废之人,肯定是不可能生育了。

周贵妃想夺走皇后之位,受到英宗和朝廷的强烈反对。英宗死后,钱皇后过上了悲惨的生活,最后抑郁而终,周贵妃还想阻止她和英宗合葬。

明英宗被瓦剌放回来后,被幽禁在南宫,钱皇后拖着病体还得给他坐针线活赚钱补贴家用。英宗复辟后,立了朱见深为太子,周贵妃则升为周皇贵妃。英宗对钱皇后还是比较尊重,凡事都以她为尊。但周贵妃不甘落后,她走婆婆路线,试图让孙太后废黜残疾的钱皇后,自己母以子贵成为皇后。但这个举动被明英宗拒绝,周贵妃只能忍耐下来。

明英宗去世之前,可能料到了周贵妃以后会为难钱皇后,于是在遗诏里再三叮嘱,以后要和钱皇后合葬。果然,周贵妃因为上位不成,一直对钱皇后耿耿于怀。明英宗去世后,她就以钱皇后有病为由,试图废黜她的名分,自己独尊皇太后。这当然遭到了朝廷的严厉反对,宪宗也觉得理亏,最后钱皇后和周贵妃都尊为皇太后,不过钱太后前面加上加“慈懿”尊号以别嫡庶,这也首开了明朝两宫太后同尊之例。

但尊号毕竟只是虚名,实际生活中宪宗自然偏向生母,尤其是宪宗新立的吴皇后和宪宗真爱万贵妃起了冲突时,遵循礼法的钱太后维护吴皇后,结果得罪了宪宗和万贵妃,从此宪宗对钱皇后连面子上的虚礼都不顾及了。

成化四年,失势又多病的钱太后郁郁而亡。作为元配嫡后的她本该遵循历代传统与丈夫明英宗合葬,但母以子贵大获全胜的周太后仍意难平,又以死相逼,鼓动宪宗试图让钱皇后别葬,这当然再次遭到了外廷的强势反对。君臣双方一度僵持不下,部分伦理道德观念极强的大臣们义愤填膺,振臂一呼闹出了百官跪哭文华门事件。

此举给了皇帝和周太后很大的心理和道德压力,最后宪宗和周太后母子俩退步,达成的妥协是周太后百年以后也和钱后一样,同入英宗地宫陪葬,这也开了明清两朝非嫡后的皇帝生母有资格与丈夫合葬的先例。

钱后和英宗合葬已成既定事实,周太后知道她不可能在名分待遇上压过钱皇后了。但不甘心的周太后又派宦官在修陵工程上捣了鬼,把钱后墓室通向英宗地宫的隧道给堵死了。至此她才熄了争斗之气,心平气和过上了安祥的退休生活。她的儿子宪宗和孙子孝宗都很孝敬她,周太后得享高寿于孝宗弘治十七年去世,谥号孝肃。


美映椒房


明朝的孝庄钱皇后,十六岁时便嫁给了时年十五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当明英宗兵败被俘后,她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

由于明英宗七岁便登基,所以登基初期的明英宗是由内阁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贤相辅佐的朝政。但随着“三杨”的去世、张太后驾崩,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随着大太监王振逐步掌控朝政,英宗朝的政治便开始走入滑坡的道路。

明英宗二十岁时,北方草原的瓦剌部率军侵犯大明。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由于明英宗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加之其深信的大太监王振既不懂军事还要瞎折腾,最终英宗兵败土木堡后被俘。



明英宗被瓦剌部所俘后,瓦剌以赎回明英宗为由,向明朝大肆勒索钱财。明英宗的结发妻子钱皇后,为迎英宗回朝,将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哭泣,祈求神灵保佑英宗。钱皇后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她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

最终,明英宗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回到了明朝、回到了钱皇后身边。然而此时的明朝皇帝已经是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了。明代宗由于害怕其哥朱祁镇重新当皇帝,便将其哥哥看成是自己的重大隐患,并且在其回到明朝的第一时间,就将其幽禁进了冷清的南宫。



好不容易才摆脱敌手的英宗没料到,自己的兄弟竟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他更没有料到在南宫中等待自己的,也不再是思念中那个风姿绰约明眸善睐的妻子,而是一个病体支离的残疾女人。在最初的惊愕过去之后,朱祁镇很快就知道了妻子致残的原因。英宗刚刚在事业和亲情两方面都备受打击,却猛然间感受到了妻子将自己视若性命般的情意,两相对照下,实在是百感交集,不但不嫌弃妻子的残疾,反而真正明白何所谓结发情深,将妻子视若珍宝。从这天起,英宗和钱皇后以及一群妃嫔在南宫中相依为命,过起了心惊胆战的“太上”生涯。



钱皇后与明英宗,由于受到明代宗的高度戒备,以至于势利眼儿的太监宫人就更变本加厉了。被幽禁的英宗不但没有得到与“太上皇”头衔相符的生活待遇政治地位,到后来就连日常衣食都变得难以维持了。钱皇后看到英宗困在南宫中愁闷焦躁,度日如年,她一面百般宽慰迁就丈夫,一面支撑着病体带领南宫中的嫔妃宫娥赶制绣品,以此换些食用。

明英宗与钱皇后在南宫互相依靠、彼此慰藉中度过了七年。七年后,明代宗驾崩了。由于明代宗死时没有儿子,皇位又回到了明英宗的身上。此时重新登基的明英宗力排众议,毅然将身体残疾、没有子嗣的钱皇后的皇后之位保留了下来。而且钱皇后即使重新当上了皇后,也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与世无争地过好每一天。——在钱皇后心中,只要能陪伴在心爱的丈夫左右,便够了。

可是好景不长,明英宗重新登基没几年后便身体不支。在其弥留之际,为了让钱皇后多活些年,便留下了“罢宫妃殉葬”(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皇帝死后,无子嗣的嫔妃都要殉葬)、“生同衾,死同穴”的遗言。——钱皇后用生命对明英宗的爱,竟让明英宗愿意为她改变祖宗家法!

不要说什么:“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话,因为这样的夫妻,根本没有用生命去爱对方!几百年前的明朝钱皇后,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


爱畅想历史


啊,看到“钱皇后”的“钱”字了,我是两眼放光啊。

不为别的,只因为我叫“钱多多”,同姓相亲啊,哈哈。说真的,“钱”这个姓在我周围,除了自家几个人,真没见谁姓过,书上看到的这个姓,也大多被用来各种调侃,一般都被用在贪财的角色身上。好不容易见着个高大上的本家,我得好生唠叨唠叨。

钱皇后,明英宗原配,都指挥佥事钱贵的女儿,明正统1442年,立为皇后。

钱氏进宫,是张太皇太后把关的,这位太皇太后,是明英宗的祖母,早年身为太子妃时,为其夫朱高炽岌岌可危的太子位出力不少,她通过博得婆婆徐皇后的欢心,得以调和明成祖朱棣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又尽心调教儿子朱瞻基,让朱棣欣慰后继有人。在她的弥补与周旋下,丈夫朱高炽、儿子朱瞻基先后登上帝位。

但张氏的丈夫和儿子在位的时间都很短,张氏在皇位动荡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深知一个好皇帝,后面要站着一个贤明体贴的皇后,因而,对于孙子朱祁镇的皇后,她是花了心思的。

钱氏的出身并不显赫,能被选为皇后,充分证明她的人品和节操都是过硬的。事实也证明,钱氏确实是一位合格的皇后,她不仅是朱祁镇后宫的得力管家,更是难得的灵魂伴侣。

钱皇后深明大义,不谋私利。

钱氏进宫后,与朱祁镇感情融洽,英宗十分喜爱她,三番五次要提拔岳丈家,但都被钱氏婉拒了。对于其他嫔妃,为着子嗣与平衡,钱氏也一直劝英宗雨露均沾。她自己迟迟未能生育,但每有嫔妃诞下子嗣,必亲切前去探望。英宗虽有庶子,但念着钱氏情谊,一直迟迟不立太子,盼着皇后最终能生下儿子,表达了一个帝王最大的诚意。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俘。消息传来,宫内宫外的人各怀心思,朝廷议立新主,宫妃各寻出路,只有钱氏,毅然献出所有钱财,在宫内日夜祈祷,盼望英宗归来。英宗被俘的七年间,她日日哭求跪拜,缺少照顾,导致双目失明,一腿残疾。

七年后,英宗归来,见妻子为自己过得如此艰难,大为感动,两人执手,热泪长流。但此时朱祁镇弟弟朱祁钰已经做了皇帝,他把兄嫂二人软禁在宫内,朱祁镇失势,生活艰难,钱氏和宫女只好变卖首饰,做些针线活度日。生活虽然艰难,但良人在侧,钱氏很是心安,时常安慰朱祁镇,陪他聊天解闷,两人相扶相依,度过了漫长而又孤凄的岁月。

八年后,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中复位。此时的钱氏,身有残疾,且无生育。皇太后及大臣都请立生有庶长子的周贵妃为后,朱祁镇拒绝了,他不能抛弃这个陪她度过艰难岁月的结发妻子——钱氏依然是皇后。

对于这位与他生死相依的皇后,朱祁镇直到临死前都放不心,特意叮嘱儿子朱见深要善待嫡母,并专门下旨废除妃嫔殉葬制度,以免钱氏不能善终。

然而事与愿违,朱见深迷上了宫女万氏,要废除英宗为他选定的吴皇后,钱氏在这件事上坚决维护先夫的意愿,不同意朱见深这么做,而周贵妃(此时已称作周太后)曲意逢迎儿子。这使得朱见深的感情天平偏向了生母。在两宫太后与英宗合葬事宜上,偏向生母的意愿。

然而,众位大臣集体跪于文华门外放声大哭,力主钱太后与英宗合葬。搅得明宪宗母子头痛。这么多大臣从早上跪到下午,哭昏晒晕了也不肯罢休,充分证明了钱氏在时人的心中,有着无比尊崇的地位。


钱多多读文史


人们常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在那深宫之中,各种阴谋诡计,各种明枪暗箭。其实并不是人们过舒心生活的一个好去处,古代时期的帝王也大多薄情,皆喜欢美貌的女子,如有一天,容颜衰老。或许等待着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失宠吧。



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很难做到,然而也并非所有的皇帝皆是如此。比如说明朝的朱祁镇皇帝,他们的爱情就是深宫中的一个另类。钱皇后这个女子的一生可谓是痛苦与幸福共存了。因为她得到了心爱之人独一无二的宠爱。

朱祁镇的祖母是个十分爱操心的人,她并不将权利拢在自己手中,但是军国大事很多都要听从他的意见。在朱祁镇的婚事上,太皇太后也是操碎了心,因为她明白皇后这个职位并不是好做的,而且这个职位对国家非常重要。

在她的千挑万选之下,来自海州的钱氏被太皇太后选中,被封为皇后。被选中的这一年,钱氏十六岁,比朱祁镇大了一岁。册封皇后的仪式,同时也是明朝天子的第一次初婚仪式,从此,他开始有妻子的生活。

钱皇后的家族并不是特别有权势,父亲也并不是什么高官。其父亲钱贵继承了祖传的武职,多次跟随明成祖、明宣宗南征北战,凭借战功升至都指挥佥事。直到钱氏被封为皇后后,他的官职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朱祁镇对自己的皇后非常的满意,只是皇后一直无所出。后宫之中谣言四起,关于这些谣言,朱祁镇并没有在意,他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皇后,他认为总有一天他们两会有孩子。正统十四年夏,年轻的天子亲率大军征讨瓦剌,兵败身陷。


钱皇后的哥哥和弟弟也在这一场战斗中殉国,皇后非常的伤心,天子被俘,郕王登基。大明宫中从此能听到钱氏的哭泣声,在那个冬天,她冻瘸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睛。大明景泰元年八月初三,朱祁镇回到了京城。

而此时,他已经不是皇上而是太上皇了,他被困于深宫之中,钱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新当上了皇帝,钱氏依旧是他的皇后,而钱氏如今的样子,必然要遭到非常大的非议,对于这些非议,朱祁镇一人全抗了下来。直到他死钱,他仍然交代自己的儿子好好孝顺钱氏,不过在他死后不久,钱氏就因思君成疾离开了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