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编者语:世界是浮躁的,但是手艺人却是安静的。手艺人的手很粗糙,但心灵却是纯洁无私、干净无暇的。譬如,我们将在下面介绍的这位名叫“邓联山”的质朴大叔。

我是丰县欢口镇人,目前在新疆昌吉从事水果批发生意,出门在外,才发现在哪里生活都不易,我和丈夫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由于路途遥远,对于7000里之外丰县乡村的年迈父母,真的是爱莫能助。

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这条路,是通往欢口邓庄的乡间土路

过完年,村里的青壮年都陆续外出打工了,爸爸急得团团转,每每打电话,他都显得非常沮丧,说到周边出去找活,人家都嫌自己年纪大了,屡屡碰壁。年龄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坎,哪个企业还也会要一个58岁的老人做工?想想爸爸的遭遇,我的心里也是有说不出的滋味。

三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在微信里给爸爸发了两百元的红包,我说就算给你的零花钱。几分钟后,爸爸微信上回复了几个字——“现在不挣钱,在家里没地位了”。

我看了,心里酸酸的,可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安慰,要知道,爸爸昔日可是全家人的“顶梁柱”啊。

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这里是我在邓庄的老家

后来一次聊天中,爸爸说想来新疆打工,在家实在呆不住了,我说这里气候干燥,夏天的时候五点多就天亮了,晚上10点多才黑,这样的年纪,干一天肯定会受不了的。再说从新疆昌吉到江苏丰县,这么遥远的路,农忙时回家也不方便,十几亩地光靠我妈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啊!

于是,不经意间我随口对爸爸说,要不,你还是在家里干你先前的老本行——磨香油吧!

虽然我貌似信口开河,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想当年爸爸在李庄集上卖香油,也是出了名的,方圆十几里,都知道爸爸的小磨香油不掺假,信誉好。油的颜色红中透橙,色泽鲜艳,闻之清香四溢,那时家里拌凉菜,浇个几滴香油就够了。

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在家里爸妈种了十多亩地

第二天,我深思熟虑之后,为了能够说服爸爸,我给他讲了这几个理由:

一、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只要东西好,哪怕在穷乡僻壤,网上一样可以卖东西;

二、大姐在欢口卖手机,紧靠着申通、韵达和圆通几家快递,物流发货也没啥问题;

三、我们空闲时也可以帮忙发发朋友圈,估计也会带来一定的销量;

四、最求之不得的是,愚伯的自留地也愿意帮助丰县家乡人推广,这是超乎我想象的有利因素。

另外,毕竟咱这是正儿八经的好芝麻加上爸爸的好经验,一道道工序做出来的,有货真价实的好口碑,咱怕啥。

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爸爸接待购买者时,妈妈亲自“操刀”

这话一说,把他们高兴坏了,弟弟也给爸爸做思想工作。过了没几天,我爸就给我回电话说芝麻已经买好了,哪儿也不去了,就在家安安心心地干老本行了。我心里真替他高兴。我觉得,作为儿女,孝敬老人不是夸夸其谈,能够帮爸爸重新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自信,这才是最大的孝心。

既能靠手艺赚钱,又能兼顾家里,这对爸爸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说真的,我和姐姐的童年少年,都是闻着家里的香油味长大的,那时,我们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在简陋的环境里,爸爸使用着简单的工具,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着逐渐被世人遗忘了的老手艺。

记忆中,不管寒暑冷暖,每天黎明的时候,爸妈就早早的起床,用大锅开始炒芝麻,妈妈烧火爸爸翻炒。记得那时爸爸说,不要小瞧任何一道工序,如果每粒芝麻受热均匀,出来的成品油都会大打折扣。

那时候交不起电费,就用驴拉磨,特别是晚上,黑灯瞎火的,过了好几年才通上电,那是一段苦并快乐的日子。

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爸爸给周边前来购买的乡邻们灌香油

那时,爸爸都会骑着大架自行车到各个村子逛来逛去,一边骑一边敲梆子,熟悉的人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邓庄卖香油的来啦!

后来买了三轮车,爸爸就在李庄集上一家烧饼摊子旁边找了个地儿,每逢集市就推着三轮车把磨好的半成品,拉到集市上现磨现在。

鱼台和老寨集上偶尔也去,但是那时候路不好走,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不堪,所以那边只有在晴好的日子才能前往。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李庄集散了,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相对的需求量也慢慢减少,加之我和弟弟的学费、生活费越来越多,生活愈发困顿,需要赚钱养家的爸爸迫不得已,忍痛丢掉手里近20年的活计,随着打工潮流远走他乡。

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爸爸是个本分质朴的人

社会变化真快,现在人很少能够有机会享用到纯粹的、真正的小磨香油了。油梆子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梆梆梆”清脆悦耳的声音,再也很难听到了。没有了油梆子,油没有原来的香了,人没有原来的实诚了,很多东西变得似是而非,有时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爸爸这一丢就是十年,如今,重拾起来已是半头白发的中老年人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敲着梆子卖香油的邓庄人!

人间亲情:年近60的老父亲,在我的鼓励下,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爸爸拿着当年的油梆子,感慨万千

其实,爸爸重操旧业,我们并不期待他能够赚多少钱,我只希望爸妈照顾好自己,活得充实一些,越来越幸福,当然也希望爸爸的小磨香油香飘千万里,飞入寻常百姓家,也飞入每个在异地的丰县游子心里。

巴不得,有一天,咱丰县欢口邓庄的小磨香油,能成为咱徐州的一个品牌标签。那时,爸爸一定会笑得灿烂如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