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有兩個人,活著遭人厭惡,成神後受人唾棄

在封建傳統觀念裡,君王猶如一個孩子,他賢明不賢明,全看他身邊是什麼樣的人。一旦君王不賢,必是身邊有小人奸臣作梗,也就是說小人是因,君王是果。沒有小人矇昧君王,君王定不會昏庸。所以百姓厭惡小人、奸臣,更甚於君王。而在封神中就有兩個人,屬於典型的小人,他兩活著的時候遭人厭惡,身死成神之後,也還受世人唾棄。那這兩人是誰呢?他倆就是尤渾、費仲。

“千里為官只為財”,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尤渾、費仲。這兩人沒什麼抱負,更沒有商容、聞仲他們的“道德情操”,錢財是他倆唯一的追求。但是要想求財,沒有權利是不行的,誰會無緣無故的給他們送錢。所以想要“撈錢”,就必須有絕對的權力。但是在商朝,內有元老商容、聞太師,外有家世顯赫的武成王,尤渾費仲在朝中人微言輕,又談何權利。不過有句話說得好“慾望帶動智商”,尤渾費仲在對金錢強烈的渴望下,還真琢磨出了辦法。什麼辦法呢?那就是抱緊紂王的大腿。

封神中有兩個人,活著遭人厭惡,成神後受人唾棄

這時候您可能要說了,你這不是廢話嗎,誰都知道要抱緊君王的大腿。其實不然,紂王是個“新君”,剛登基不久,在朝中並沒有什麼話語權。朝中那些元老,資歷太高,威望也重,群臣不會傾向這個新登基的君王,而只會以這幾個元老為中心,形成一派。可以說,紂王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而尤渾費仲卻不隨大流,拋開那幾個元老,緊跟著紂王。因為他倆知道,王畢竟是王,遲早會奪回權利的,而這時候正是成為紂王心腹的好時機。所以說,尤渾費仲是非常有眼光的,作為一個奸臣,他們是合格的。

但是尤渾費仲畢竟是小人,他們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錢財,什麼百姓疾苦,江山社稷,與他倆何干?對他們來說,紂王就是搖錢樹,他這顆大樹不倒,自己的財源就能滾滾而來。而事實也是如此,聞太師出征在外,朝中只剩下了商容,但是隻憑商容,是無法勸阻紂王的。這時候也正巧趕上800路諸侯朝覲紂王,於是尤渾費仲這兩人開始拼命的斂財。怎麼斂?直接向那些諸侯要。諸侯作為藩鎮,最忌諱的是有人說他們不忠,這直接關係到身家性命。而尤渾費仲就藉此敲詐各路諸侯,不給錢就給你往紂王那遞閒話,而諸侯也心裡清楚,這兩人的話,紂王還真信,所以只能賄賂這倆小人。但是錢雖然給了,心裡卻厭惡的要死,感覺像吃了蒼蠅。

封神中有兩個人,活著遭人厭惡,成神後受人唾棄

對於別人的厭惡,尤渾費仲顯然沒有放在心上,別人的評價遠沒有金銀珠寶可愛。你罵我,我接受,你不給錢,那我就要制裁你。不過也有不怕尤渾費仲的,冀州侯蘇護就是個“二桿子”脾氣,別的諸侯巴結尤渾費仲,蘇護卻不同流合汙,擺出一副要錢沒有,要命你也拿不走的架勢。面對這樣的“二桿子”,尤渾費仲當然不能放過,決定“殺雞儆猴”,讓別人看看二桿子的下場。於是這兩人做了件更遭人厭惡的事,把蘇護的閨女介紹給了紂王。

給君王介紹美色,這本就是讓人厭惡的事,身為一朝之臣,不是幫著君王治理天下,而是天天操心君王床幃之事,這行為諂媚而又下作。更何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尤渾費仲這個舉動,是在報復蘇護,更顯得這兩人的心胸狹窄。一時間,群臣心裡都不在罵這兩人,但也只是罵罵,卻奈何不得。

封神中有兩個人,活著遭人厭惡,成神後受人唾棄

不過善惡到頭終有報,遭天下人厭惡的尤渾費仲,也迎來了人生的終點。征討西岐的時候,由聞太師提名,眾臣附和,最後決定讓尤渾費仲隨魯雄領兵前往。這二人一聽就嚇傻了,他們哪會領兵打仗,況且魯雄早就看他倆不順眼,此次作為主帥必然報復他兩。但他倆又能有什麼辦法?誰叫他倆得罪的人太多,惹得人人厭惡。就算紂王想維護周全,卻也磨不過群臣的面子。所以這兩隻能乖乖的隨軍出發。最後結局不出所料,尤渾費仲二人凍死在了西岐,眾臣也出了一口惡氣。

封神中有兩個人,活著遭人厭惡,成神後受人唾棄

尤渾費仲活著的時候遭人厭惡,那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不過搞笑的是,他倆死後成為了天庭之神,也還是被人唾棄。封神的時候,這倆一個被封為“捲舌星”,一個被封為“勾絞星”,主黴運、噩運。人在口無遮攔,說話不吉利的時候,就會被這兩人盯上,找機會讓你“心想事成”。而人們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都會“呸呸”的吐上幾下,就是為了趕走這兩個“惡神”。所以說,尤渾費仲就算成了神,也是被人唾棄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