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遺囑庫裡看老人對“身後事”安排的變化 坦然面對生死 傳遞精神財富 ...

“生活充滿不可預知的可能,生與死是正常的事,應該坦然面對。提前交代好、安排好後事,以免讓家人與愛人陷入一團亂麻。”清明節來臨之際,記者前往中華遺囑庫江蘇第一登記中心採訪,63歲老人蔣明義(化名)的一句話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記者發現,不少老人都表示“寫遺囑沒什麼忌諱的”“讓家人少點麻煩”。

“以前來辦理遺囑登記的老年人對‘死亡’等詞彙比較敏感,對立遺囑的事情也顯得諱莫如深,寫遺囑時表情都比較凝重。現在,老人的心態開放了許多,很多老人覺得早立遺囑早踏實、早輕鬆。”在中華遺囑庫江蘇第一登記中心工作兩年多的張楨告訴記者,以前會看到有的老人邊寫邊流淚,而如今來遺囑庫的老人大多都很坦然,經常有老人手拉著手來,表情自然輕鬆,有的老人完成後還會笑著合影留念。她特別指出,在立遺囑過程中,有一個精神評估環節,一開始有老人對此十分生氣,“摔門而去”,現在這種情況幾乎沒有了,部分老人不理解時經工作人員解釋也都會接受。

那為何說“讓家人少點麻煩”?部分老人表示,家裡人對自己的財產分配沒糾紛,通過訂立遺囑明確下來,比其他方式便捷,可省去很多麻煩。另一些老人認為寫遺囑能避免家庭財產損失,給子女多些保障。還有些老人“任性”地說:“我的財產我想給誰就給誰,家人不用操心。”在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看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訂立遺囑的方式主動管理“身後事”,反映了人們生死、財富和法制等觀念的巨大進步。

“訂立遺囑已經不像幾年前大家印象中那樣僅僅涉及生死、糾紛等負能量,它也會是一件充滿正能量的事,我們把它叫作‘幸福留言’,是中國人家族精神的傳承,我們希望有更多老人拿起筆,為家人留一段珍貴的留言。”陳凱說。

去年3月21日,中華遺囑庫啟動幸福留言卡,立遺囑人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時,可將家風、家訓、人生回憶、叮嚀囑託、身後安排寫在留言卡上,通過“慢遞”的方式傳遞給家人。一張張幸福留言卡和遺囑捆綁在一起,傳達老人對後代最簡單淳樸的關愛,也可消除家人間存在的誤解與猜疑。

“丫頭,我希望你能理解媽媽的那片苦心,也麻煩你今後可以照顧弟弟。畢竟等我走了,你們倆就是彼此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血親了。” 前不久,周琴琴(化名)和家人在中華遺囑庫江蘇第一登記中心提取母親遺囑時,意外收到母親留下的幸福留言卡。原本對母親遺產分配感到不公的她在看到留言之後釋懷,她說:“清明節我會去母親的墓前告訴她,我懂了她的良苦用心,我和弟弟會和小時候一樣和睦相處,願她在天堂也能開心。”

“你與我們共同在東北邊疆度過了艱難的十二載,1980年回寧,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生活逐漸改善,你已有自己的子女,一家人幸福美滿,我們很欣慰,希望你不忘往日辛苦,珍惜生活。祝福你今後越來越好。” 80歲的楊小紅提筆凝思,想了很久,只在留言卡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她大學畢業後,和丈夫被分配去哈爾濱一家鐵路企業工作,其間生下兩個女兒。“那時候東北大開發,零下三十幾度的氣溫,工作不能停,只能把女兒放在工廠,小女兒吃了不少苦。”她說,那段歲月很辛苦,但卻充滿意義,希望女兒能記住這段回憶。

留言卡中,不少老人希望淡化遺囑的金錢屬性,給子女留下忠告:“有好的身體什麼都有,沒有好的身體,什麼都沒有,切記,切記。”“擁有一些財產的物質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一生不要為金錢奔波,要為喜愛的生活。”也有的留言和死亡有關。有的老人要求去世後,請子女將他的骨灰撒入海河。“喪事從簡,古入東海,來的清,走的靜”。有的老人追求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媽媽走後,後事一切從簡,不要買墓地,將我的骨灰水葬或樹葬,一切鋪張浪費的方式都是我不贊成的。”

“很多老人在接過幸福留言卡時,不會立即動筆,而是將卡片帶回家,經過一番斟酌醞釀,鄭重寫下一段話。”中華遺囑庫江蘇第一登記中心主任黃海波告訴記者,一年來,中華遺囑庫共收到3916份幸福留言卡,其中江蘇有272份。寫下幸福留言的老人大多是剛入老年人行列的50後,而收信人的年齡則以70後、80後為主,“幸福、快樂、健康”是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絕大多數人選擇在去世後將留言卡傳遞給遺囑繼承人。

本報記者 胡蘭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