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思成做了什麼竟讓日本人為其造銅像。

梁思成是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國學大師梁啟超之子。1901年,梁思成出生於日本東京,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度過的,當時雖然生活清苦,卻給梁思成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梁思成晚年曾回憶說:“我愛美麗的日本和我童年記憶中和藹可親的、善良的日本人民。這裡面有在幼稚園和小學裡教導我的師長,有在須磨海濱教我游泳的漁人,有我坐火車上學時每天在車上照顧我的車長……還有許多當年在一起嬉戲的日本小朋友。”

梁思成做了什麼竟讓日本人為其造銅像。

梁思成與古都奈良甚有淵源。孩提時代,梁啟超就曾帶他去奈良的法隆寺遊覽,那時正值大殿重修,父親便花了一元錢的香資將梁思成的名字刻在了大殿的一片瓦上,祈求佛祖保佑。沒想到幾十年後,這座古剎竟因這個名字逃過了滅頂之災。

1912年,梁思成隨父母回到中國。然而,侵華日軍的殘暴讓梁思成對日本的愛跌至冰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眾多歷史古蹟慘遭炮火摧殘。面對日本人的宴會請柬,梁思成憤然拒絕,舉家出走。在逃亡過程中,梁思成一家又險些在長沙喪命於敵軍的空襲。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先是擔任第十九路軍炮兵校官的弟弟梁思忠,在淞滬會戰中英年早逝。接著1940年,梁思成的內弟、飛行員林恆在保衛成都的空戰中壯烈殉國。多年後,梁思成的後人說,面對國仇家恨,父親最終能做出保護日本古都的決定,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梁思成做了什麼竟讓日本人為其造銅像

1944年夏天,美軍已對日軍佔領區和日本本土開始戰略轟炸。在重慶,梁思成在羅哲文的協助下開始整理古蹟遺址名單、在地圖上標明位置,並向盟軍提交不要轟炸的建議。梁思成的建議最終被採納,遍佈於京都和奈良城內的古代建築,在戰火中毫髮未損。

現在的奈良和京都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觀光城市,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為這兩座城市增色不少。比如,奈良歷史上曾做過日本的京城,公元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到奈良,當時叫平城京。據說,整個平城京的建設,是模仿唐朝的長安城建置。奈良的唐招提寺是由唐代鑑真和尚親手興建的,現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文化遺存保護完好,每年這裡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光客來此體會古都的魅力。而這一切,應歸功於梁思成。

梁思成做了什麼竟讓日本人為其造銅像。

梁思成不僅是日本古都的恩人,也是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的開拓者、中國古都的恩人。1944年末,梁思成任教育部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副主席,負責編制文物目錄,防止文物因戰爭而遭到損毀。1948年12月,梁思成應解放軍要求,繪製北平古建築地圖,以備攻城時保護文物之用。1949年2月至3月,梁思成與莫宗江、羅哲文等清華大學同仁編制《全國建築文物簡目》,以備作戰時保護文物之用。這些目錄中所列出的文物建築和歷史遺蹟,後來大多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從而得到妥善的保護、傳承,為全世界所知。

梁思成做了什麼竟讓日本人為其造銅像。

梁先生曾兩次帶領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遠赴西安,對古都大雁塔、小雁塔、清真寺等多項古建進行測繪、調研,為小雁塔做維修計劃,為碑林博物館工程做了設計。梁思成提出了“整舊如舊,保持原貌”的維修原則,這項原則之後被《中國文物保護法》採納。他認為文物保護應該是使其延年益壽,而不是返老還童。梁公的主張與10年後發表的世界遺產保護文獻《威尼斯宣言》不謀而合。

對於梁思成當年的義舉,瞭解真相的日本人對其一直心存感激。為了感謝“古都的恩人”,日本中國友好協會名譽會長平山鬱夫生前就曾建議,為梁思成在日本奈良樹立一尊銅像,以紀念和表彰他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