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漢武帝,半生征戰,中年斂財,晚年懺悔!

漢武帝這個人,如果擱以前,可能我習慣用歷史課本的視角,把漢武帝放到一個偉大君主的位置。而現在擱我的平民角度來看,大凡出現偉大君主的時代,老百姓的日子都未必好過。

偉大的漢武帝,半生征戰,中年斂財,晚年懺悔!

漢武帝登基的時期,漢朝立國已超過六十年。前邊幾代君主與民生息,輕徭薄賦,也讓農業得到恢復,工商業得到發展,給國庫攢下不少銀子,據說串錢的繩子都朽掉了,中央糧倉裡的糧食都放壞了。這等於給了漢武帝連年征戰的本錢。漢武帝掌權後,對內首先頒佈推恩令,表面看是在普撒君恩,實際上強制要求諸侯分封子嗣,讓諸侯自己削減自己封地。並向各地派駐刺史,負責行政和監察工作。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學成為唯一正統思想,也終結了自春秋之後數百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對外,他放棄了漢初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和親政策對才大志高的漢武帝來說,就是一種帶了些屈辱的政策,雖然這政策換來了漢初六七十年的和平。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大戰匈奴,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大大擴張了西域版圖。在東北,派兵滅了衛氏朝鮮,設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在南方,使夜郎、南越歸附漢朝,在西南設立七郡。

偉大的漢武帝,半生征戰,中年斂財,晚年懺悔!

版圖擴張的同時,二十年的征戰也花光了文景之治攢下的充沛國庫。為了彌補中央財政,漢武帝任命了桑弘羊來操持大漢經濟。桑弘羊在歷史上,是一個評價嚴重兩極化的人,有人稱之為“興利之臣”,有人說他是“亂國酷吏”。要增加國庫收入,桑弘羊已經沒法給農民增加稅賦徭役了,因為實在太重了,只能另尋他途。這時候,利潤豐厚的鹽、鐵、酒就成了必然之選。首先是把鹽、鐵兩項最重要的產業收歸國營。漢朝全國人口已經達到5000萬人,這麼多人食鹽用量是一個巨大而穩定的需求市場,僅鹽鐵兩項就帶來鉅額收入。均輸和平準就是由國家控制商品的流通,進行價格調控,實行國家指令計劃。而算緡就是抑制富商大戶的辦法,在實行鹽鐵專營一年後,衛青、霍去病與匈奴主力決戰,同時山東又逢大水。在軍費大增和救災的雙重壓力下,桑弘羊和張湯建議,向全國有產者徵稅,這就是“算緡”。具體辦法是,所有工商業主、高利貸者、囤積商,都要據實呈報財產數字,規定凡二緡抽取一算,相當於徵收百分之十的財產稅。“算緡令”頒下去後,有產者大多不願主動申報,於是漢武帝出大招,頒佈“告緡令”,就是鼓勵告發,如果有人告發,政府就獎給他沒收財產的一半。這等於發動了一場“群眾告發群眾的”運動。此令一出,幾乎所有有產者全部被舉報,社會秩序大亂。朝廷內部也有人對此不滿,不過在漢武帝高壓之下,敢於有異議者只有死路一條。大農令顏異都沒說話,被以“腹議”的罪名處死。算緡和告緡的實施,讓民間集體破產,而國家大發其財,據說上林苑都堆滿了罰沒的財物。

偉大的漢武帝,半生征戰,中年斂財,晚年懺悔!

漢武帝晚年,“天下困弊,盜賊群起”,68歲的漢武帝頒發了《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