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鐵軌之上,行走的不止有火車,還有一支以腳步丈量鐵路的“鐵軍”,他們一天之內跨越白天與黑夜,每天行走至少20公里以上,大約32000步。他們是鐵路線路工。

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北京局集團公司北京工務段青年工區,一線維修線路工平均年齡34歲左右。這支“青年班組”負責北京站41.32公里線路和63組道岔的維修、養護任務。旅客們每一次安全抵達目的地的背後,是他們日以繼夜的付出。

“我們線路工的工作時間是跨越白天和黑夜,白天巡視檢查,晚上維修作業。”青年工區工長張冬生告訴記者,作為鐵路線路工,他們需要保證鐵道線路狀態良好和列車正常運行。保證線路安全不是一句空話,放到線路工這裡,線路安全就成了無數條不容輕忽“法則”。北京站是北京地區三大火車站之一,日間接發列車量大。每天下午,張冬生和工友們要進行設備巡視檢查,查看鐵軌健康情況。因為白天過車頻繁的原因,維修工作無法進行,只能在每天凌晨0:40到2:00的鐵路“天窗點”內進行維修施工。

每天下午,是線路工們工作的開始。

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春運期間,北京站客運圖定列車和負責調轉機車的車輛達上千輛,平均兩分鐘就有一趟火車駛過鐵軌。火車進出的空隙之間,是線路工白天的工作時間。

“帶上工具,咱們出發!”穿上安全防護服,帶著測量軌距的軌距尺、鐵道錘張冬生和工友們上了鐵道。踩著腳下凹凸不平的碎石子和枕木,記者每走幾步都得一個趔趄,而線路工們卻如履平地,沿著延伸的鐵道線,他們一天最少得走上20公里。“鋼軌的接縫處一定要認真查看!”張冬生說,鋼軌與鋼軌之間的接縫處因為列車碾壓容易折斷,所以需要線路工們仔細查看,一旦有折斷跡象,他們就會記錄下來,在“天窗點”進行緊急搶修。

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軌距尺是線路工們的必備工具,沿著鐵道線行走,每隔數米他們就要拿著軌距尺彎腰進行測量工作,一天彎腰也得上千次。為了查看軌距數值,班長張偉扣經常得把單膝或雙膝跪在鐵軌上,俯下身體,頭緊挨著鐵軌,仔細檢查鐵軌是否彎曲。當看完一股鐵軌,站起來再俯身跪在另一股鐵軌上繼續檢查。對於測量標準,青年工區的線路工們定下嚴苛標準,“軌距偏差不得超過1毫米。”1毫米,僅僅是一張交通卡的厚度。

拿著隨身攜帶的鐵道錘,張偉扣時不時敲擊著鐵軌兩旁的扣板和螺栓。這兩個部分是固定鐵軌的“穩定器”,為了防止螺栓和扣板發鬆導致鐵軌不穩,每天檢查也成為線路工的固定工作。

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白天的檢查工作落下帷幕,檢查記錄卻記在線路工的心裡,根據這份記錄,晚上的工作將在數小時後正式開始。

今年的春節假期,青年工區的線路工們全員值班,沒有人休假,旅客乘車返鄉歡度春節的時刻,他們堅守鐵路一線,守著北京鐵路的安全。

“晚上的事兒挺多也挺急。”這是線路工們對自己工作的描述。0:40分到2:00的“天窗點”讓他們的維修時間必須得快。寒冷的冬夜裡,他們為了維修時動作靈活,所有人僅著單衣,即便如此,搶修結束時也是滿身大汗淋漓。

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如果碰上緊急搶修事件,只要站內電話進來,線路工們便能立刻響應,“春運時,我們碰見過從南邊來的車因為天氣寒冷外部結冰,結果冰塊掉在了鐵道上。”張冬生說,這樣的情況會造成鐵道卡堵,張冬生和工友們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搶修作業,保證鐵道線路的正常安全運行。

作為保證列車安全、平穩運行的“安全員”,對普通旅客而言,線路工們也許只是火車窗戶外一晃而過的人影,但他們用雙腳丈量鐵道線,用汗水保障著鐵路的安全。

鐵路線路工:跨越白天黑夜 每天行走3萬步

記者:馬丹丹

執行主編:周宇傑

主編:陳麗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