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東北軍的軍紀這麼差,竟讓老百姓立石碑咒罵:一共十六個字

原來東北軍的軍紀這麼差,竟讓老百姓立石碑咒罵:一共十六個字

(電視連續劇《少帥》)

直奉戰場逐漸陷入膠著狀態,雙方戰成一團,不相上下,這就給直軍扭轉戰局創造了機會。

奉軍各級官佐多數起自於草莽,他們不學無術,固步自封,平時愚昧而好自用,戰時又因對現代軍事知識諱莫如深而喜歡任意瞎指揮。張景惠就是如此,他聽信別人的話,以為反叛部隊正從背後打過來,在未徵得張作霖同意的情況下,便擅自下令西路奉軍全線撤退。他們前腳剛撤,吳佩孚後腳就從俘獲嘴裡獲知了消息,於是當即電令張錫元旅實施追擊。

第一次直奉戰爭時期的奉軍,究其實還只是一支“鬍子軍”。早在日俄戰爭時期,為了利用東三省的“鬍子”替自己效力,日本人曾對“鬍子”的作戰特點進行過深入細緻的觀察和研究。他們發現,“鬍子”看似相當於日本的浪人或者無賴流氓之類,但實際上已是一種軍隊,具備班、排、連的戰鬥機能,同時“鬍子”還具備許多突出優點,比如“習慣騎馬而擅長馬術,出生入死無所畏懼,其行動進退之機敏靈活令人驚訝”。正因為這樣,一些較為悍勇的“鬍子”在實力上往往可以壓倒前去圍剿他們的官軍。

另一方面,儘管在局部戰鬥中堪稱優秀,但“鬍子”的整體秩序和統制能力都非常薄弱,也就是說,若不進行正規的軍事訓練,“鬍子”在戰場上的作戰能力有限,最多隻能止步於班、排、連這一級。很多依附於日軍的“東亞義勇軍”都是如此,日本人從中得到的一個基本認識是:“此類匪團馬隊,不能對敵展開正規進攻,凡遇優勢之敵攻勢,甚至一發炮彈攻擊,其主將即帶頭逃跑,敢於抗敵到底者為數甚少。”

原來東北軍的軍紀這麼差,竟讓老百姓立石碑咒罵:一共十六個字

(電視連續劇《少帥》)

當張錫元旅發起追擊時,奉軍“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缺點在戰場上暴露無遺,各部都只顧著逃命,幾乎是草木皆兵,撤退也變成了大潰退。西路的慘敗又很快波及到了東路,在吳佩孚集中兵力發起猛攻後,各部多數已失去戰意,紛紛向軍糧城潰退。因奉軍軍紀不佳,敗兵到處騷擾,沿途老百姓曾立石碑咒罵:“奉軍敗退,爭相奔命,跑得爛泥窪子冒煙!”國外觀察家更是視為笑話,一篇文章寫道:“中國軍隊是假如一個支隊的軍隊退卻,便猶如野生動物一隻逃跑,會立即引起全群逃跑一樣,將導致全軍一瀉千里的退卻。”

眼見敗局已定,張作霖只得接受幕僚們的意見,下達退卻令,同時授權本莊繁擔任指揮,將司令部後撤至灤州。

退卻令一下,各部爭相撤往灤州,短時間內,秩序變得更加混亂,一條京奉大路被潰兵塞得滿滿當當。1922年5月5日,東路部分奉軍潰退至軍糧城,恰巧張錫元旅追到,結果奉軍的一師兩旅一槍未放,就全部繳械投降。

直到張作霖及其司令部退至灤縣車站,情況仍十分危急,幸得楊宇霆的至交兼士官學校同學姜登選趕到,兩人一起籌劃,在灤河岸邊設立防禦陣地,使得追擊的直軍不敢貿然進擊,奉軍才得以從容撤退。

按照張作霖的吩咐,司令部從奉天提出大批現款,換成十元票,裝成三個大箱子運到灤州火車站。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敗兵排成長隊,點到誰,誰就到前面來領一張十元的票子。

原來東北軍的軍紀這麼差,竟讓老百姓立石碑咒罵:一共十六個字

(電影《直奉大戰》)

張作霖和町野、本莊、楊宇霆等人都來到了車站。張作霖一邊說著“辛苦了,給大家零用”,一邊親自給各部官兵發錢。不過他們也注意到,儘管所有領到現款的官兵都會頗感詫異地議論紛紛,但同時仍然急著逃往關外:“快派火車,快,快!”

第二天,山海關守軍傳來報告:“先遣部隊的列車已在山海關停車,後續列車也不開動,官兵紛紛下車,車站一帶到處是士兵。”

自兵車離開灤州,官兵們的議論就沒有停止過:“我們這樣敗退下來了,可是張大帥和總司令部的高級軍官們都還留在灤州,又是發錢,又是笑臉相迎表示慰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從極度的緊張和慌亂中清醒過來之後,感到羞愧的人們選擇了就地集結。聽聞這一消息,張作霖及其幕僚們都很高興。町野手舞足蹈地對本莊說:“果然成功了,本莊君,中國兵從敗逃心理的催眠術中甦醒過來了。”

原來東北軍的軍紀這麼差,竟讓老百姓立石碑咒罵:一共十六個字

(電影《直奉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