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皇帝雍正设立军机处,仅仅是为了实现高效办公?

劳模皇帝雍正设立军机处,仅仅是为了实现高效办公?

劳模皇帝雍正设立军机处,仅仅是为了实现高效办公?

康熙末年以来,青海新疆等地蒙古诸部时有叛乱,因此清廷在西北地区部署重兵。军务,也就成为康熙末年以来头等大事。

由于前线敌情瞬息万变,北京与前线又路途遥远,按照惯例处理军务,不仅效率低下指挥不灵,甚至可能事机不密导致军机外泄。

由于内阁在外廷的太和门外,此时就显出诸多不便与缺点;因此,雍正七年在隆宗门内,乾清门右侧西墙根的一排小房子处设立了军机房,从内阁大学士中选择谨慎低调者入值,专门处理紧急军务。到雍正十年,又改成“办理军机处”。到乾隆年间又省去“办理”俩字儿,单称军机处。

劳模皇帝雍正设立军机处,仅仅是为了实现高效办公?

军机处的职官大约可以分为两种: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前者俗称“大军机”,后者俗称“小军机”。前者由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和侍郎中选拔,也有从军机章京中升任的。

军机处的编制也没有定额,军机大臣最初时仅有三人,后来政事日繁,军机大臣也逐渐增多,到清末竟然一度达到十一人之多;军机章京最初也是如此,直到嘉庆年间,才确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

劳模皇帝雍正设立军机处,仅仅是为了实现高效办公?

通常来说,军机大臣每日清晨五六点就要入宫,首先将各地官员发来的奏折送到皇帝处,由皇帝决定奏折中的事情应当如何办理。

皇帝一面说,军机大臣一面将其拟成谕旨,交给皇帝过目,之后皇帝若有觉得需要修改之处,再以朱批改定。最后将谕旨下发给相关衙门处理。

这之后,军机大臣还要回到自己本来的衙门中处理公务。倘若赶上公事繁忙之际,军机大臣一日要进宫数次,从早到晚不得休息。

军机章京是军机大臣的助手,有的时候,军机大臣根据皇帝意见草拟的谕旨并不亲自动手,而是交由军机章京处理,之后再由军机大臣略作修改,交由皇帝最终决定。

劳模皇帝雍正设立军机处,仅仅是为了实现高效办公?

军机处所处理的奏折,按例也要由军机章京抄录副本归档,三年编修一次;此外,军机章京还要负责军机处的值班记录,称为“随手档”,方略馆纂修方略时,军机章京也要帮忙处理。

军机处严禁闲杂人等随意进出。在军机处门外有面铁牌,上面是乾隆御书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凡王公贵胄文武百官并内宫人等,擅入军机处者,格杀勿论。

军机处的成立,使内阁变成了办理日常例行事务的机构,而失去了处理机要军国大政的权利。而军机处则成为实质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尽管如此,军机处在形式上却非国家正式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之类。它的办事地点不称为衙门而称为“值房”。

劳模皇帝雍正设立军机处,仅仅是为了实现高效办公?

这种形式和实质上的断裂,削弱了官僚阶层的权力,而使得皇权空前加强。因为军机大臣在军机处的出入办事,均无现成律例可循,只能听从皇帝随心所欲的调遣安排,奉旨办事,宛如皇上的专职秘书。

这样一来,像六部这样原来的正式国家机构就失去了自主办公的权力,由于皇帝的上谕由军机处直接下传,不经六部,所以六部已经没有权力直接向下发布命令,就失去了其原本作为管理机关的职能,而成为单纯执行皇帝意旨的机构。只有皇帝能够乾纲独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