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咸丰十年10月18日夜,圆明园一带火光冲天,烈焰飞腾。千余名英法联军的士兵一边四处纵火,一边将侥幸逃脱的太监宫女推到熊熊燃烧的火焰中。

大火彻夜不息,足足燃烧了两天两夜,甚至深秋时节凉爽的空气也被大火烤的干燥而灼热。当笼罩在圆明园上空的滚滚浓烟逐渐散去,只剩下余火在废墟上毕毕剥剥地发出微响。

此时在北京城内,得知此事的恭亲王奕訢,早已经面色发白,两腿发软,如一滩烂泥般瘫在军机处的地上……

“火烧圆明园”,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永远都是耻辱的一笔。清康熙年间,康熙帝在此修建了畅春园,并将周围一些旧有园林加以修葺,分封给诸皇子。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分封到皇四子胤禛名下的是一片称为“镂月开云”的园林,由于胤禛笃信佛教,自号“圆明居士”,因此将这片园林改名为“圆明园”。

雍正即位之后,圆明园也随之扩建为皇家园林,从雍正三年起逐年都有修葺。首先在园中增建了宫殿建筑,便于雍正在次处理政务,还修建了大量山水景观。

圆明园的全面扩建是在乾隆时期。乾隆对圆明园喜爱有加,在其刚刚即位的乾隆二年便移居此地。由于乾隆曾经先后六下江南,对当地园林建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他意欲将江南风光全面移植到圆明园中。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他一方面委托外国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等人制图设计,一方面又召集能工巧匠进京施工,并亲自主持扩建工程。

整个工程历时三十余年,到乾隆三十五年方才全面告一段落。由于外国传教士的参与和中国工匠的巧夺天工,圆明园可以说博采众长,运用了古今各种造园技巧,融汇了中外各种园林风格。

嘉庆年间,对圆明园又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建,将其附近的长春、绮春两处附属园林并入其中,形成了园中有园的别致景观。因此又统称为“圆明三园”。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经过清朝几代皇帝先后长达一百五十余年,耗去白银两亿两之巨的苦心经营,到咸丰年间,圆明园已经是一片总面积达350公顷、周长10公里、占地5千多亩,规模宏大,空前绝后的园林建筑。

咸丰十年9月,再次来袭的英法联军已经逼近了北京城。在遭遇了几次毫无威胁的抵抗后。联军于10月初兵临北京城下。

此时的咸丰帝一早就落荒而逃去了热河行宫,留在北京城负责善后的是恭亲王奕訢,由于联军由东面而来,奕訢重兵布防于东城一带,企图抵挡。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这一军事情报被俄国公使伊戈那提耶夫获取,他建议英法联军避实击虚,绕行攻击西北城郊。联军依计而行,于10月6日直扑圆明园而来。

此时,虽有僧格林沁、瑞麟等清军余部出城抵抗,但大势已去,联军于当日傍晚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抵达了圆明园门外。

联军一拥而入,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涕泗横流,投福海而死。进入圆明园的联军被园中的富丽堂皇惊呆了。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第二天,英法联军的上层军官便开会讨论如何分配园中的财产,并很快动手实行。10月16日,本已抢劫得心满意足的英军又返回圆明园,肆意纵火,将圆明园化作一片白地。

圆明园的大火击倒了清廷,恭亲王奕訢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而咸丰也因此噩耗,受打击过大,于第二年驾崩了。

圆明园的厄运并未结束。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再次火烧圆明园,残存的13处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圆明园的劫难,是一个难以抹去的历史之殇;对于清朝来说,则是一个巨大而又沉重的打击。

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毁的不止是圆明园

朝野中的有识之士终于擦亮了看世界的眼睛,洋务运动的兴起,同光中兴的努力,都标志着清廷上层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强国之路。

殊不知,在不改变腐朽落后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任何努力,最终都变成了加速清朝灭亡的助燃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