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是如何客观的去了解这句话的?

90后女孩打工日记


作为一名老师,和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对这句话可以说深恶痛绝。不知道那个“砖家”说的这句话,真想给他一板砖。

孔子够牛了吧,圣人也。一辈子弟子也就三千多,出色的也就七十二个。现在的普通老师每年少则教上班人,多则教几百人,每个都可以教好。你让我们的孔夫子情何以堪?脸面往哪里放?每个老师都是教育圣人?这位“砖家”说的这句话经过孔圣人同意没?还是说他教过书没?是否了解中国的教育现状?

诚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着自己的潜力。就像罗丹说的,生活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的眼睛。问题是,当一个老师,一天面对几十上百个学生的时候,他就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该眼花缭乱了吧?

更勿论老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还有一大堆的教研活动和上下级的检查。每天能够挤出来,真正还给学生的时间,真的少之又少。

如果,如果每个老师面对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而不是大班教学,或许,老师真的可以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果,如果老师除了上课下课,安安静静地从事教学工作,没有那么多其他各级部门的“检查调研”,或许,老师真的可以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但是,没有如果,只有所谓的“砖家”之言,所以,我们很无奈,只剩下苦笑😖。我们只能在课堂上,面对着高矮肥瘦不一的一大群孩子,我们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态度,同样的微笑,讲着同样的内容,改写同样的作业。但是,我们真的没办法做到每个学生都学到同样水平,领悟到同样道理。

或许,那些“砖家”可以吧,希望“砖家”可以示范一下,引领一下。那么,教育之幸,国家之幸。





风掠过留痕


“没有笨学生”,这话说的太绝对,也太武断。笨与不笨,只能相对而言,更要因时因事因领域区别看待。

你说他笨,笨在哪里?具体到某件事、某方面,别人比他强得多,是你判断他笨的依据。换个地方,换个领域试试吧?你可能会被啪啪打脸。


我有一个堂哥,今年已经64岁,小学二年级毕业,公认的“笨孩子”。对数字文字没有任何感觉,指望他识文断字光耀门庭是不可能的,大伯老早就让他下学参加农村生产劳动了。长大后的堂哥,对耕作机械情有独钟。大伯出钱给他买了一台柴油机,成了他的掌中之宝。天天守着它,得空就捣腾,几年下来,他能把所有零部件拆散并重新组装上,还能耳听手摸给机器确定“病症”,不需要大卸八块就可以找准病巢,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我可以作证,这些年来他没拜过师学过艺,全靠自己摸索。

当年,会这一招儿的机械手,在方圆几十里内也是凤毛麟角。谁还能说他是笨人?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他触类旁通地学会了修水泵、车辆、电冰箱、洗衣机等各种技艺。


再说被人所认可的“聪明人”吧,那一定是他有与众不同、智慧超群的地方,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某学生记忆力好、脑瓜子灵活、成绩优异等,就会被大家评判为“不笨”“聪明”,真的吗?不见得。

爱因斯坦够聪明吧?世界著名科学家,比我们中间任何人都聪明。可是就这么一个聪明人,也有“笨”的时候。

某一天,他的秘书接到一个电话:“请问小姐,你能告诉我一下爱因斯坦的住址吗?”秘书答到:“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因为爱因斯坦先生是不欢迎外人打扰的。”稍有停顿,电话那头又放低声音说道:“我就是爱因斯坦,正在大街上。我忘记了回家的路和住址……”


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陌生年轻人站在你面前向你求助,你会把他判断为“聪明人”吗?你不把他看作有智障的人才怪呢!爱因斯坦聪明绝顶,思维缜密,过目不忘,记忆超群,怎么会把自己回家的路和住址忘得一干二净呢?不了解底细的人,都会把他与“笨人”联系在一起。其实他是把整个身心都用在了科学技术研究上了,对一些生活细节不太在意,才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也就是俗话说的“大智若愚”。

至于题主说“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这是一句对老师极为不公平的话。照这样说,医生呢?警察呢?这是用偏激的言辞对老师的侮辱,也是对医生、警察等职业的嘲弄,更是对单身男人的戏虐:没有不想嫁的女人,只有不会找媳妇的男人。


没有从事过教育第一线的人,很难体会教育学生的苦楚。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心情,对文化知识没有一点的感觉,你耐心启发诱导,他便睡觉;你稍微惩罚,他便彻底放弃不再理你。有的学生,只要不提学习的事,做哪一样事情都乐意。老师最头疼的就是这类学生,虽然只是极个别,但深深影响老师的声誉。“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这句话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我们老师从不认为他们是“笨孩儿”,只是把他们看作“学习之外的天才”。


乡村微荷


这个问题实在是争议很大。我以为可以这样理解。

1,教好是什么标准?好是什么样的才叫好?A学习成绩好,考进名校是好。B品德高尚,成绩一般是不是好。C成绩不好,品德败坏,会赚钱,是不是好?诸如此类等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往下讨论。

2,A情况,说只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说明显是屁话。BC等等情况也能说是好,那么说只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才有讨论的价值。

3,在第二点回答了的情况,就可以讨论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培养不同的人才。说只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是有道理的。


158559144


这是江苏洋思中学老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家蔡林森提出的教育理念。老先生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诠释了这句话,他把一个普通的农村初中发展成全国名校,创立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风靡全国。晚年退休后受聘于河南永威教育集团,把一个处于一盘散沙的民办学校带成河南省知名学校,参观者络绎不绝。蔡校长心怀坦荡、人格高尚,不愧为教育家。他这句教育名言不是字面理解或现实比对,其实是要教育者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鼓励教育者勇于创新,因材施教。


灿如夏花92227887


怎么说都有道理!当了这么几十年的老师,深有体会。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对这个问题都难说。


george20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问题,通过我快二十年的小学老师的经验来说,碰到天生脑子笨的孩子,即使再好的老师,累死也教不好,但是我觉得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学习笨的孩子别的方面不一定笨,所以还是要发展每个孩子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宁静致远148410462


这个是无比正确的事实,问题是成本而已。正常智商情况下,多对一的教,特别制定教学计划,不规定教学年限,学生是一定可以学会的。

下面是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体制叫班级教学制,为什么要采用这个体制,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效率的目的就是降低教学的成本。这个就像制作一个物品一样,手工的方式,精雕细琢,出来的产品肯定比流水线的强。不过手工制作一个的时间,流水线可能已经生产了一万个。作为整个社会是选择精品呢,还是流水线?


怪子641


其他的话什么都不说,我只想让提出这个结论的专家深入基层,上岗入班教一个学年,看看走姿!


大豆73494603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对而言这句话是没错的。


用户2000538923441


“没有不成才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没有不会赚钱的人,只有不愿努力的你”,其实这三句话看起来都似是如非,只是孩子在普遍的认知上总是处于被动且容易受影响,所以把锅丢给别人罢了。

除了不太大的孩子,孩子基本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而且影响最大的按顺序排名也是他的 家庭、朋友、老师,是环境总和影响着孩子,共同塑造了孩子的性格、价值观。

好不好不由谁定义,老师的义务不压抑孩子的天性,也压抑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