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知識有什麼區別?怎樣理解?

唐明花242


智慧是對世界的態度方式,知識是對世界的瞭解認識。

有智慧未必知識豐富。就如筆者老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從未讀過一天書,但是村裡大事小情幾乎離不開他的意見。村支書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都會請他出山,再難調解的家庭矛盾,再難解決的鄰里糾紛,他總會三言兩語直中要害,把當事雙方說得服服帖帖。若論識字,他可能比不過村裡的小學生,但是其為人處世之智慧,卻是研究生也學不到的境界。

有知識未必成智慧。智慧包含處事方式,包含道德準則,外延大於知識,底線更比知識明確。如今社會,高智商高學歷的惡人並不少,壞事在此不一一列舉,頭條新聞上比比皆是。這些人不是沒有知識,只是把知識丟在了智慧的框架之外,非但沒有貢獻,反而成了禍害。

所以,智慧是人生的必修課,知識只是選修課,只有智慧基礎上建立的知識體系,才是令人尊重的,才是值得宣揚的。


拙小見


知識,名詞,在現代漢語語法中屬於合成詞,由“知”和“識”這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的詞根並列組合而成。

知,會意字,從口矢。段玉裁注:“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認識、知道的事物,可以脫口而出。本義是知道,詞類劃分上原屬動詞。同識,《玉篇》:“知,識也。”。又用作名詞,知識,《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識(識),形聲字,從言,戠(zhí)聲。善於言談,表示有知識,故從言。本義:知道;懂得。同知,《說文》:“識,知也。”又用作名詞,知識,蘇軾《賈誼論》:“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故知識,即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人所見所聞所感皆可成知識,是對客觀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知識可從實踐中獲取,接觸事物並與朝夕相處,天長日久,自然瞭解事物的特性和作用。知識可從書籍中獲取,物理學,天文學等等,但說到底還是來源於實踐。一棵樹它的物質構成,它的發芽,長葉,長大,開花,結果等一系列過程都可稱之為知識,即我們對這一過程的認識。認識具有無限性、反覆性和上升性,世間萬象,雖窮己一生,亦未盡瞭然。就人類社會而已,人類對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了解從未止步。已有認知也不見得是正確的,人類就是在實踐、認知、再實踐中不斷增強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智慧一詞同知識,名詞,合成詞。知,同“智”,為“智”古字,“智”為“知”的後造字,形容詞,本義是聰明,智力強。《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慧義同智,聰明,有才智。

知識強調的是人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智慧強調的是人在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知的基礎上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調和原有事物之間的矛盾,甚至根據已知規律創造新事物。智慧以知識為基礎,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有知識的,知識來源於實踐。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他們有可能只是一群書呆子,思想僵化,對實踐毫無益處。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中說江東才士,引經據典很厲害,臨陣卻無一策。



含笑小友


知識是佔有的文化等的數量,智慧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象你有二畝莊稼不等於你己經吃飽了不餓一樣。你擁有了知識,只是你具備了擁有能力的一部分條件,並不等於你能力己經多強,智慧己經如何豐富。許多人有知識,卻既無生活能力,又無工作水平,空有滿腹墨水卻無實際用處,就象鏡中花,水中月。而有的人雖然知識不多,卻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善於解決實際問題。象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出身貧苦,沒讀幾天書,但打起仗來卻用兵如神。象許世友將軍,小時候窮,後來去當和尚,文化知識就學得少。但他打起仗來卻異常神勇,常讓敵人聞名喪膽。他們善於掌握知識,善於運用知識,能把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同時,他們做事忠誠,用腦用心,注重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已。久之,就充滿了智慧,做什麼事都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比起那些讀死書的書呆子們,不知要強多少倍呢。


郝實潤


知識是由外向內學來的,而智慧是由內向外生髮出來的。知識通過後天的學習來獲得,比如方法,技巧,技能。智慧不是學來的,是修來的,通過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性,慢慢的從內向外生髮出來。好比被油汙遮住的燈泡,油汙去掉一分,智慧的光芒就散發出一分。

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的人一定有知識。智慧能解決問題,有智慧就沒有煩惱。而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好比一個人學歷再高,技術再好,不見得幸福。而有智慧的人境界就比較高,對人事物的理解有高度,凡事能夠看開放下,就活的比較幸福。

知識更多偏向於智商,和做事有關係。智慧偏向於情商,和做人有關係。

知識屬於“術”的範疇,是方法。智慧屬於“道”的範疇,是方向。以道馭術,方向是根本,方向對了,方法才能起到正向的作用。否則方向不對,方法再好,都是努力白廢。

知識是經過身心感受獲得的信息 ,眼見色耳聞聲,經過了思維的加工,有分別心,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有知識的人往往心隨境轉。有智慧的人不起心,不動念,沒有經過思維的加工,沒有分別心,可以看到事物的真相,不會被外界的人事物所影響,心是定的,有智慧的人往往是境隨心轉。


空空滿鬥


現代的社會當中。字意當中,常常會混淆的去使用。就如智慧和知識。多人認為。有知識的人,一定很有智慧。在平常生活中,一般人常說。這個人非常有智慧。指的就是,這個人。很聰明。有知識,判斷,思考能力很強。把智慧,跟知識,串聯在一起。實不然。兩者其實差異性,是很大的。

(一)智慧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真如本性。知識是心識,認知。生滅,現象的一切,用簡單的話來講。智慧來自於。真我的本心。知識來自於。自我。頭腦的心識,



(二)智慧,是菩提自性,中本來就具足的,六組壇經雲。:【心量廣大,周遍法界,用時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氣去自由,心體無滯】。知識。是頭腦的學習,判斷,經驗,省思,而來的。

(三)在知識中含有。對錯,好壞,得失。有無,來去,有立場,有角度。有方所。有我執。智慧是超越,生滅。超越得失,超越有無?


(四)智慧永遠跟隨,清靜,圓滿,調和,無礙。不生不滅。而知識,永遠會在得失中,來去中,有無中,因果,生死中,輪轉。

(五)智慧與定是一起的,六祖壇經雲: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定之時,慧在定,即慧之時,定在慧】二者本為一。定與慧分開來的是知識,心識。中的定,是在頭腦的心識中,定的成度,是生滅的。有時有,有時無。


和_子


智慧與知識是結合體,知識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瞭解和體驗,所以自從有了人類,大自然中的一切早已存在,所以從小到大遇到的和不曾遇到的萬事萬物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理解,去認識,去擴大知識面,生命就是不斷地積累和挖掘,不斷地去進步,才能去接近智慧的大門,知識是智慧的鑰匙能打開智慧的門,要想智慧打開就得付出更多的時間去掌握知識,長寬高都有,越大越快,越接近,智慧是知識的結晶體現,智慧能給予無窮無盡的力量,去帶給我們創新的思路,創造的價值,開創人生的道路,開創未來的橋樑,悟道人生,悟道生活,悟道自然規律,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的神秘,神奇,神聖之光




feirongrong


智慧一一指有思維,有感性生物對外界事物的應對能力和領悟程度。智慧來源於先天所賦予的與生自有的素質和條件。來源於經驗的積累和發揮。來源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的融匯和貫通。來源於洞察事物和解決問題方式方法的總結。來源於後天的學習和鍛鍊。高智慧生物具備有無限的,獨特的,敏銳的認知能力和對應認知而發揮的實踐能力。而低智慧生物只具備侷限的,機械的應對事物,領悟事物的能力。

知識一一指的是後天所學,是應對事物的經驗存蓄,是對外界事物領悟和感知的數量。是領會理論和付諸實踐的經驗積累。

因此,我們說某個人有智慧,那是對他聰明程度的衡量。及能力的認可。如果說某個人有知識,那是我們對他認知數量和接受外部事物的經驗的認可。



大海122879785


知識與智慧的區別,本人認為是和經驗與應付過去經驗的區別等類。

人類最原始的知識一定來自於各自的經驗,在沒有書本之前。也就是說,知識雛形即經驗,有書可讀之後,可以採納他人經驗為知識——這才是現在人普遍認為的知識。

智慧則區別於本能。怕死是本能,無關乎智慧:遇到了深淵懸崖,人人躲避這是本能,不是智慧。智慧以應付經歷中的經驗來呈現,從來沒有誰有跳崖經驗總結成告誡自己下回別跳的智慧,也沒有見別人落崖而畏懼成智慧的人。

知識是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的蒐集,智慧是整合任何經驗知識後應付經驗的能力。


松溪義工聯合會


我理解的智慧,是思維能力和知識儲備的綜合結果,其中智慧更高級更重要,而知識只是單純的信息。

如果用電腦做例子,智慧類似於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而且是具有自我學習更新能力的,但知識,就是硬盤裡的數據。

顯然,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才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思維能力,使我們能夠我們對大腦中已有的和新獲取的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分析和判斷得到有用的結論、觀點或者決策。

之所以有的人知識很豐富,但思維能力不強。沒有通過對知識的深入思考來把它轉化成能和自己操作系統完美兼容的有用信息,進而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形成概念、觀點和結論,之後去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


奧特曼無偏見


智慧和知識的區別在於:知識是人們掌握各種學科的通過學習,再學習;實踐再實踐而積累的武裝頭腦的無限的,無窮盡的過程!知識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智慧也就是通俗的說法,有頭腦很聰明並有悟性的意思。延伸來講可以說是:有手段、有科學的舉動、不盲目、有獨特的見解、有別於他人的行為和措施。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有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就能昇華為一定的智慧!如,三國演義中的孔明借箭,珍寶島事件中我軍埋伏敵前沿陣地,將俄軍打的措不及防,落花落水而逃等等,這就是智慧的結晶!所以,知識和智慧是密不可分的夥伴,又是兩者有區別的不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