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國君都有好幾個兒子,為什麼把王位都讓給了弟弟?

這兩個國君都有好幾個兒子,為什麼把王位都讓給了弟弟?

上回章節我們說了秦國第十二任國君秦德公死了後,並沒有把王位傳給自己唯一的兒子,而是讓弟弟秦宣公繼了位。當人們對這一舉動感到驚訝的時候,秦德公雖然自己有九個兒子,也把王位傳給了弟弟秦成公。讓人沒想到的是,秦成公要死時,他雖然也有七個兒子,仍然把王位傳給了弟弟秦穆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家知道,秦國自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征以後,就開始制訂了東擴和西伐的戰略,但這一宏偉思想在他兒子秦文公手上得到貫徹以後,再就落實不下去了。究其原因就是文公的兒子年幼,讓輔佐大臣執掌了朝政,從而釀造了歷史上長達二十年之久的臣臨君上的亂政時代,這一亂就耽誤了秦國兩代霸業。

這兩個國君都有好幾個兒子,為什麼把王位都讓給了弟弟?

到了秦武公嚴肅朝綱以後,肅清了弗忌、威壘和三父亂政的隱患,誅殺了一千多名追隨和宗親,秦國又進入到一個太平盛世的時代。但讓人很奇怪的是,從秦靜公開始,他和秦出子、秦武公三兄弟壽命都不長,到了秦武公兒子這一代,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也和上代一樣,繼位不久都死了,這一反常現象客觀上給秦國當政者提出了警醒,世襲可能帶來秦國滅頂之災,這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從秦武公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國君開始,秦國就有了一個好的傳統,誰有能耐誰就當國君,這個共識也讓後世看到了秦國的希望。秦德公沒有把王位傳給兒子,給秦宣公做了榜樣,秦宣公雖然有九個兒子,但他更是看到了三弟秦穆公是兄弟裡面最有出息的一個,所以,他們輪流著也要把王位傳到他手上。也是趕得巧,他弟弟秦成公沒繼位時就是病秧子,當上國君也是個擺設,四年就死了。秦成公照葫蘆畫瓢,他有七個兒子都沒繼位,而最終讓秦穆公當上了國君,事實證明,兄弟幾個的決定都是非常正確的。

這兩個國君都有好幾個兒子,為什麼把王位都讓給了弟弟?

按道理,秦宣公有九個兒子,就是再差,總能挑個能當上國君的,但他卻沒有那樣做。說明他的心裡還是想著秦國的江山永固。在秦宣公時代,他也做了幾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首次對中原諸侯宣戰,這也是需要勇氣的。

早在秦德公繼位的時候,中原諸侯各國換了一批又一批的國君,晉國也到了晉獻公時期。當秦國遷都雍城以後,原本就跟秦國同宗的芮、梁兩個小國也轉投秦國,從而使秦國的實力大增,無論是在地理優勢還是在人口數量上,秦國都有可與中原諸侯一爭高低的本錢。

但是跟中原諸侯爭奪地盤跟攻打西戎不同,秦國開國以後一直是在跟戎狄打仗,真正跟中原諸侯交手還沒有先例。所以,秦宣公選了個周王室發生“子頹之戰”的時機,向晉國發動了東進攻勢,雖然這一仗秦國並沒打輸,而且還把晉國的河陽給佔領了,但苦於鞭長莫及不好管理,秦宣公最終還是班師回朝了。

這兩個國君都有好幾個兒子,為什麼把王位都讓給了弟弟?

從這點上看,秦宣公還是感到秦國的實力不夠強大,勉強奪取的城池居然把守不住,也是後來幾十年秦國沒有東進的原因。而秦成公繼位四年之中,基本上沒什麼建樹,唯一的記載是芮、梁兩國國君前來祝賀,這算是他任上最大的事件了。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秦宣公和秦成公都知道自己有幾把刷子,也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幾斤幾兩,也算是明哲保身的一個無奈之舉吧。

綜上所述,從秦武公到秦成公近四代的讓賢之舉,也成就了秦穆公稱霸西戎的輝煌。所以說,一個朝代的興衰,不是靠哪一個英雄好漢打下來的,是要靠幾代人不懈努力和作出犧牲共同努力換來的。秦宣公和秦成公雖然加起來有十六個兒子,但犧牲他們的王位換來了秦國的巨大利益,對於嬴氏家族來說是值得的,對於大秦帝國來說更是值得大書一筆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